簡體版

83、于小明的教學公開課

83、于小明的教學公開課

省教育廳周廳長要到濱江中學來檢查教育工作,濱江中學上下都緊張忙碌起來。周廳長以前是中學教語文的,提出要听一堂語文課,並點明要听高三的,高三的教育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明年的高考。

周廳長來檢查那天剛好是于小明的課,于小明這天上的課是高三上冊第五單元第一課《蜀道難》,這一單元內容主要是講唐詩,課一開始于小明就著重指出,唐詩是我國詩歌發展的高峰,這與唐代的經濟繁榮和我國悠久文化發展分不開,唐代強大的國力,兼收並蓄的文化精神與豐厚的文化積累,為唐詩的繁榮準備了充足的條件,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眾多杰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發展推向高峰。于小明接著導入︰「今天我們要講的一首唐詩就是被稱為詩仙的李白的《蜀道難》……」

接著于小明使用了多媒體課件,投影儀在屏幕上播放出︰「古巴蜀關隘上一條條徒峭險峻的古道,古道依傍在懸崖絕壁上,古道下面是萬丈深淵,天梯石棧相鉤連,這些古道狹窄崎嶇,行走艱難,古猿攀援時也發出聲聲哀鳴……」隨著畫面的播放,屏幕上慢慢淡出《蜀道難》的詩句︰「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在古箏的背景音樂中,畫外音深情地朗誦著︰「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詩句

接著于小明向同學們分析了詩的內涵和意境,他說︰《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內容多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本篇詩人襲用樂府古題而推陳出新,以豐富的想象、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生動地描繪了由秦人蜀的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景色。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並寄予了對國事的憂慮和擔心。全詩以強烈的詠嘆憑空起事,繼之以古代傳說和高危險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躍式的詩歌情感結構,給人以奔騰回旋的動感;流走于其中的氣吞山河的宏偉氣魄,給人以滌蕩心靈的強烈震撼。全詩氣勢磅礡,風格豪放,變幻莫測,處處險中見奇,展現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象力。

于小明生動形象的講授,不僅感染了全體學生,也使听課的周廳長听入了神。

于小明還分析了《蜀道難》的寫作手法和表現技巧,于小明向學生們講解說,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這一樂府古題有所創新和發展,他運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參差錯落,長短不齊的句式,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不斷變化,適合表現自由不羈的氣魄,描寫蜀中險要環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這對他表現豐富奇特的想象和笑傲現實的浪漫主義精神也起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課堂上于小明問了學生三個問題︰「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有什麼含義?它重復出現三次,有什麼作用?《蜀道難》這首詩的藝術性體現在哪些地方?

學生們回答後,于小明指出︰詩的開篇就感嘆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定下基調。隨著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嘲的變化,「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反復出現,形成了以此為主旨句貫穿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

于小明最後總結說,《蜀道難》這首詩,詩人善于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來寫景抒情。詩人在描繪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時,融入浪漫主義的激情。詩人對樂府古題有所創新和發展,字數參差錯落,句子長短不齊,也突破了舊作一韻到底的程式。這是詩歌史上寫蜀道的絕唱。

學生們就一些不懂的地方與于小明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達到了師生互動的良好效果。這使听課的周廳長十分滿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