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26.潘金蓮傳(1-1)

每一個女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並非每一個女人都有不幸的遭遇,對于潘金蓮,我會用主觀的態度去定義她的一生——歷史告訴我們,被藏污納垢的並非都是壞人,被彪炳史冊的並非都是好人。對于窮苦的農民來說,幸福就是家有良田萬畝,但對于清河縣的張大戶來說,家有良田萬畝不如有薄技在身,因為他在金蓮面前很被動。

潘金蓮自小父母雙亡,所以她的所作所為都是值得原諒的,因為她是個沒家教的孩子。我們的故事就從十八歲的潘金蓮說起。十八的姑娘一朵花,這是王凱說的,但在我看來,何止十八歲。從小我們的周邊就不缺少女人這一話題,男女老少都會涉及——男人聊女人多涉及**,女人聊女人多涉及靈魂,而且听上去往往很骯髒。人的一生都是在議論和被議論中度過的,用《金平梅》里面的話說就是,無論貧窮富有,都只不過是別人的話把子。當你貧困潦倒時,有的人會嘲諷你,有的人會同情你,但在你眼里,兩者其實是一樣的;當你飛黃騰達時,有的人會曲意逢迎,有的人會真心祝福,但在你眼里,兩者也是一樣的——人之所以有別于動物,就在于人的感情是需要投資金錢的。

這是一本虛構的人物傳記,我不會告訴你做人的道理,但我會告訴你歷史上人們是如何做人流的。潘金蓮是一個很率真的人——跟所有女人一樣,她向往浪漫純美的愛情,不一樣的是她把向往變為了現實。潘金蓮屈身嫁給了武大郎,武大郎是不懂愛情的,他以為愛是無聲無息的,害得金蓮默默流眼淚。愛情到底是什麼,在我看來,長得不好看的人是不配談論這一話題的,比如我——我確實是一個低俗不堪的人,在我眼里,愛是一個動詞。

在清河縣,有一個二十六歲的小伙子,名叫西門慶。西門慶的父親叫做西門達,以前販賣過藥材,後來有了自己的藥鋪。西門慶是家中獨子,嬌生慣養,不愛讀書。讀書是為了功名利祿,但在西門慶眼里,這些都近在眼前,無需努力外求。西門府中奴婢成群,好在父子興趣相投,使得西門慶可以緩解父親的一部分壓力。西門達夫婦死得很早,萬貫家財全都落到了西門慶的手上。

與其他紈褲子弟不同,西門慶洞悉生財之道,他向官府放高利貸,以錢生錢。這種官商互惠模式,就在今天也有,地產商向銀行貸款,政府做擔保,不能再往下細說了,容易惹麻煩。西門慶手中有閑錢,所以他游手好閑。清河縣城里哪家的娘們兒最正,他比誰都清楚,而且不經本人同意,他會把改正歸邪的機會強加給人家。西門慶的第一任夫人姓陳,死得早,生了個女兒叫西門大姐。從女兒的取名上可以看出,西門慶確實不愛讀書。第二任夫人姓吳,出生在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所以取名月姐,嫁到西門家之後改名為月娘。吳月娘生性溫順,對西門慶百依百順,西門慶有什麼事情,也會跟月娘說。吳月娘之後,西門慶又迎娶了李嬌兒、卓二姐。三位夫人性格迥異,但都對西門慶敬重有加,彼此沒有隔閡——可惜西門慶讀書不多,否則寫一本《治家方略》,一定會給現今的官員不少啟示。

有人說,還是古代好,一夫多妻制,其實這是很傻逼的觀點,一夫多妻制的前提是你必須養得起,否則你只能讓你女兒去面對這一殘酷的現實。西門慶有這麼多妻子,但他的需求並不能完全得到滿足——對于別人來說,好男兒志在四方,對于他來說,好男兒志在四方的姑娘。西門慶的愛好是調戲婦女,從這一愛好上我們可以看出,其實他不夠自信。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西門慶有錢,長得又帥,根本不需要主動出擊,女人們應該圍著他轉才對——這算不算文明的倒退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