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十五章︰從操舊業 (第二節)

第二十五章︰從操舊業(第二節)

自那日從「風火仙師」廟回來後,青瓷似乎長大了許多,一向對繪畫不太專心的他,居然能安靜的坐下來,潛心作畫了。李小蝶看在心里,喜在心上。

按照當地風俗,李小蝶找了個風水先生,選好了窯址,又找來了盤窯師傅,

便開始盤窯。盤窯那,還特意放了了鞭炮。

青瓷對李小蝶燒瓷一事非常關心,每除了按照父親要求在家寫字作畫外,經常尋問盤窯進度。當他得知窯已經盤好時,迫不及待地說要去看看,一旁的茵茵和菊花也鬧著要去,金巧巧告訴他們說,只有青瓷可以去。

菊花和茵茵不知道媽媽為什麼不讓她們去看,金巧巧告訴她們說,女孩子不能去看,否則剛盤好的窯就會塌下來,至于什麼原因,金巧巧也說不清楚。

從那個時候起,小小的青瓷似乎懂得了自己是男人,變得更加乖巧懂事了,一有時間就跟著李小蝶去窯上看,還催著李小蝶教他燒窯技術,李小蝶打心眼里喜歡這個兒子。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孩子們都已經長大成人了,茵茵和菊花都先後出嫁了,青瓷和玉璽自幼青梅竹馬,兩人在相親相愛的基礎上結為夫妻。

讓張寶夫婦和李小蝶都值得驕傲的是,婚後的李青瓷沒有辜負他們的厚望,在全面掌握燒瓷技術的前提下,成為一名頗有經驗的「把樁師傅」了,除了要負責瓷器的品種搭配、滿窯等前期工作外,還要把握燒瓷過程中的火候,而這一項就是技術含量最高、最難做的一項。

每位「把樁師傅」看火都有自己的訣竅。窯爐後面有個煙囪,底部鋪著細砂,那里是專門用來吐痰的。「吐痰入窯」測溫法既可測定窯內溫度,又可測定窯內抽力,其理論依據便是觀察痰掉入窯內的碳化速度以及痰在窯內的飄動情況等。

窯內的高溫會產生強烈的熱空氣,吐下去的痰會隨著熱空氣而變化和飄動,「把樁師傅」從這里就能獲得關于火候的信息。

此時的李青瓷站在窯前,向一位年輕燒窯師父傳授「吐痰入窯」經驗。

李青瓷介紹說︰「痰下去如果發白還朝前走,就應該馬上熄火;如果是黑的,就還要燒兩個小時;如果痰不動,那就可能還要燒四個小時了。

另外,除了通過看火焰顏色的紅白,觀察窯眼的變化外,同時還要綜合考慮當的氣,通過風向、氣壓來決定什麼時候投干柴,什麼時候投濕柴,什麼時候燒大火,什麼時候燒小火,什麼時候鼓風,什麼時候熄火……」

站在一旁的李小蝶听見李青瓷的介紹後感到十分欣慰,然後大步流星地向掐絲坊走去。

掐絲坊里,幾個青年人正在做掐絲工藝。李小蝶仔細觀察之後,發現有的人掐出來的絲很有彈性,有的人掐出來的絲卻軟弱無力。

于是便走到一個年輕人面前,親手示範告訴他說︰「別把絲拉的太生,不然絲就不光滑,不順暢,顯得彎彎曲曲的;也不要把絲拉的太熟,那樣的絲光澤度會很差,而且絲面有斷裂,甚至看上去沒有骨架子。

一般情況下拉三四下就可以了,不易拉的太多,這樣的拉出來的絲去掐絲,光澤度既好,而且掐絲也很有彈性,順暢光滑。」

年輕人看後禮貌地說︰「謝謝師傅,我記住了。」

由于乾隆皇帝對制瓷業的重視,促進了景德鎮的制瓷業的繁榮,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無論是產品造型、裝飾技法、還是裝飾題材、裝飾風格,都達到了「參古今之式,運以新意,備諸巧妙,于彩繪人物、山水、花鳥,尤各極其勝」的極度繁榮境界,制瓷技術也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地步。

正如唐英在《陶人心語》所描繪的那樣,此時的景德鎮「延袤十余里,民窯二、三百區,工匠人夫不下數萬,借此食者甚眾,候火如候晴雨,望陶如望黍垛」,「利通數十省,四方商賈,販瓷者萃集于斯」。

另一方面,官窯的建立促進了民窯的進一步繁榮與發展。在景德鎮一帶,民窯器的造型品類豐富,據不完全統計,罐類38種;瓶、尊類72種;壺類66種;碗類33種;杯類25種。其它還有盤、碟、盒、枕等類,多種多樣,藝術造型蔚為大觀。

景德鎮民窯陶瓷美術的重點在紋飾繪畫,其題材大致有六類︰人物、動物、植物、山水、吉祥寓意和文字圖案類等。其風格與官窯迥異,除去一些限制生產的花紋和器型,可以說民窯瓷器的造型和紋飾題材更豐富自由。

民窯的繁榮和發展,讓技藝高超的李小蝶如魚得水,他除了燒制蝶戀花賞盤外,還設計並燒制了「轉頸瓶」(瓶頸部設計成雙層,外層可轉動,所以稱為「轉頸瓶」。),讓你在欣賞四季不同開光畫面的同時,可通過轉動瓶頸使雙耳始終處于正面兩側位置,真可謂是用心巧妙,別具情趣。

此瓶撇口,束頸,鼓月復,圈足微撇,頸部兩側各置一垂帶形耳。瓶內施松石綠釉,外部通體以黃藍兩種彩色裝飾。月復部四面圓形白地開光內繪四季花開圖,並附有詩句。

春季迎春花︰「廊下階前一片金,香聲潮浪涌游人。」

夏季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秋季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後更無花。」

冬季臘梅︰「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讓李小蝶想不到的是,「轉頸瓶」剛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此時,一個日本人站在人群中間,一直關注著「轉頸瓶」的銷售情況。待人們失望地散去後,他用半生的中國話問李小蝶說︰「請問你們這里誰是老板?」

「我是。請問先生何事?」

「太好了!先自我介紹一下吧,我是日本的山本齊寶,我要你給我生產五千只這樣的瓶子。」

「好啊,先生屋里請。」

……

李小蝶和山本齊寶的合作非常愉快,在他的介紹下,李小蝶還結識了許多國外瓷商,他的產品大量銷往國外。此時的他沒有忘記景德鎮民窯的鄉親們,在他的帶動下,使大批民窯產品不但滿足了國內市場供應,還大量銷往歐洲、東南亞、非洲等國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