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知棋藝一道,博大精深,玄妙無窮,易學難精,最是孤高。絕非人的智慧所能參透。在到達某一境界之後,想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弈友,頗是不易,常昊與李昌鎬在棋盤上是對手,而生活中確是一身的摯友,一個「韌聖」,一個「石佛」,被稱為「絕代雙驕」。
弈象包羅至廣,博大精深,更能見人胸襟氣勢。奸險狡黠,寬厚和平,一經手談立有所悟。固然雙方對奕,旨在于勝、無所不用其極,只是君子與小人,寬厚與刻薄,王道與霸道,一經交兵便無所遁跡。
同樣求勝,有人泱泱大度,對敵人困而不殺,使其知難而退,常昊與李昌鎬的棋就是其中的代表。而有人則招招毒惡,胸羅萬險,恨不能殺得你片甲不留,就如現在的李世石與古力為代表的暴力派。
棋如其人,是已飽學和平之哲人,每能于棋弈之間,察見人氣度風骨,心性抱負,百試不爽,倒也並非無因呢!
這一道一僧本是行棋一個空靈飄逸,一個莊嚴法度,一絲不苟,皆是一品入神,黑白之間,一子一子相互調和,而法陰陽。變化不測,而能先知,精義入神,每一著皆是大度的,似乎是在以自己的領悟考問對方,考問天道。
但當這一僧話語一出,就破壞了整盤棋的神韻,雖然是在考驗吳一凡,未嘗不是有了爭勝之心,遁入下下之品。而對于一個參禪修道多年的得道高僧而言就是有了心魔。
仇恨心、貪念、妄念、執念、怨念等都屬于心魔。
常說的「戰勝自己」「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其實都是指的心魔。
修行者認為︰心魔是進步的瓶頸,突破心魔才可以使人的修為突飛猛進。是故這一僧話語一出,這一道微笑,也想看看這少年心性如何,對吳一凡而言這何嘗也不是一次修煉。而吳一凡這一小小一子對這和尚而言不次于如當頭棒喝,頓悟而去心魔。
這一僧就是南宗千佛寺第九代掌門人弘一,南宗主張頓悟,在世俗人的世界里,這個破山寺一個接受香火宣揚佛法招納信徒並給人帶來安寧祥和的一個去處,但在修真界它卻是千佛寺在京城的一處重要分院,也是千佛寺的一個外院。而這破山寺的方丈也就是修真界支柱之一的千佛寺掌門弘一。與主張漸悟的北宗道璇並稱佛門二聖僧。
這一道就是道門第一宗的上清宗當代掌門一清真人。
「小姐,那呆子做什麼了?怎麼那老和尚又是行禮又是念經的?」梅秀一只手挎著一個盛糕點的竹籃,一手指著不遠處的的吳一凡三人。
「施主一子若當頭棒喝,智慧妙生,助我得鎮心魔,善哉!善哉!」一個人的心魔可以一直存在、可以突然產生、可以隱匿、可以成長、可以吞噬人、也可以歷練人。
「與真人這一局手談,卻突生妄念,若非施主這一子,老衲這一生禮佛就早已經付諸東流了,回想都浹背汗流,回去當在我佛面前念我佛語錄三千遍。」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羯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欲涅槃而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一行深澀難明的經文念罷,莊嚴寶相更勝。
「那和尚在嘰咕嘰咕念叨個不停•••"言語未畢被梅若蘭拉回了身邊。
「前世結因,今世得果,施主面隱現愁苦,不若老衲為你算上一卦,"言畢信手抓起棋盤上幾顆黑白子,低聲念誦幾句,枯瘦的手掌微揚,只是幾個黑白棋子兒,唏哩一聲攤開來。端詳著,老和尚的臉色可不大好看——只見八顆黑子參差不齊星羅棋布于外圍,而一白子晃晃不已竟然立于其間。
一僧一道倏然驚詫。而吳一凡卻泰然處之,對于卦象,吳一凡受其家傳略知一二的,而以自己的身世和經歷,早已經知道自己會遇到百般艱險,為了能是一家人團聚,心里早已有了生死度外的想法。
「阿彌陀佛!這是一局險卦呀——」
聞听這和尚說是險卦,梅若蘭和梅秀都是一驚,「你說清楚點!」梅秀急上前嚷道。
「大師,這一卦做何揭示,望大師以無上佛法為•••為我們消災解難。」梅若蘭也忙上前拂身道。
「說清了就不靈了,險,險……好險呀!」老和尚這一連三個險字,梅秀可有些沉不住氣了,伸出手把棋子兒弄亂了。
「你就會唬人,竟瞎說,吳公子乃我們天下鏢局的副總鏢頭,武藝超群,毛賊聞之喪膽!哪有什麼險的?」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阿彌陀佛!」弘一合十低念一聲,「施主不若在敝寺參禪禮佛半月,我佛慈悲,當為施主消災解難。」
上前兩步,吳一凡合十而拜「多謝大師,雖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但有劫而不敢去應,又怎麼會有劫後余生之說,」當看見那卦象之時,吳一凡知道前途荊棘密布,是九死一生之局,躲得了一時,躲不過一世,該應時須當上前,躲避不是王道。
「琴棋書畫」乃君子修身養性必備之「四藝」。吳一凡家學儒道,「琴棋書畫」之中樣樣皆精,尤其是琴棋二道。
橫貫數千載乃至萬年而依然堅韌的纜索很多,而棋之一道就算其中的一條,究其原因,追尋上古至今,實則上法天道,下合人道變化。千古以來,多少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市井布衣樂此不疲,也演繹出多少傳奇佳話、美文詩賦、乃至兵書演算法、治國方略,成為文明史上一朵絢麗的奇葩。
「善哉!善哉!施主既然決心已定,貧僧當不變多言了,若有必要,施主可以來此閑居,破山寺為施主打開方便之門。貧僧當為今日之緣在我佛面前誦念三千遍白衣大士神咒為施主消災解難」說完合十一禮。
坐一旁的上清真人一直靜靜的打量著吳一凡,在听到吳一凡婉拒弘一之時的言論時先一鎮後呈現出一種贊賞的眼光。
所謂道法自然,知道者必達于理,達于理者必明于應變,明與應變者不會讓外物害自己,上古時期德性最高之人,水火不侵,禽獸不能傷,是因為天在內,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人之行,本乎天。
吳一凡這一言語概述不知覺順了自然,形成了自己的道。
「既然相見就是緣,老道今天也來結個善緣,」說罷從袖子里拿出一個雕有陰陽魚的黑木令牌和一顆晶瑩剔透的丹藥。
「這令牌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結果,這顆‘度厄丹’生命垂危之時能讓你煥發生命潛力,易筋洗髓,雖然沒有起死回生之功效,但凡你有一口氣在也能使你免于一難。」看著上清真人拿出之物,弘一雪白的長眉微微一動。
見這一僧一道不再言語,吳一凡在梅若蘭欲言又止梅秀還要上前詢問之際微微擺手,向前行禮告辭。
在梅秀不滿的眼神中一行人折道而去。
見這一行人漸漸走遠,上清真人復又道,「此子路途多艱,偏有情路坎坷,紅塵多劫,如一心向道,前途不可估量。」
「阿彌陀佛,這黑白九子迷迷茫茫,看不透•••我佛慈悲•••」
求收藏!求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