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從‘王兄’到‘君上’,如此疏離,眾人如何听不出?

王修卻冷冷一哼,或許當真被公主嫣的所作所為激怒,利劍橫空,遙遙對著公主嫣在衣襟外的縴細玉頸,「你當寡人不敢?」

公主嫣唇齒之間,俱是嘲諷,鄙夷道︰「為了殿上這個名喚‘子兮’的女子,你還有何不敢做的?」說完,微微一仰頭,將自己要害完全暴露在劍鋒前,眼神視死如歸又帶著挑釁【深宮鎖妃帝王恩:子兮傳37章節】。

王修果真便要上前,眾大臣慌忙出列,跪在殿前,「君上三思」

惟有我,一動不動,面無表情,看著王修名副其實落實了我乃是禍水的狼狽名聲。

王修的劍,終于還是落下,‘ 當’一聲,擊蕩在我毫無規律般躍動的心髒之上。

他不再理會眾人,一步一步艱難而又緩慢的向我行來。

抬頭一瞬間,才發現他竟然憔悴到如此田地。

他素來沉穩,年少時便極為老成,處變不驚。所以自幼時起,不僅天貺宮的宮人對他恭謹有加,連大臣們看見,都折服于他與生俱來的威嚴之象。他從不與人交心,一直都是沉默寡言,或許是因為自小便沒了母親,他的氣度與性格,都帶給旁人一種神秘而又不易親近的感覺。

只有對我,他才像是一個完整的人,才會發自內心的帶著連他自己或許都覺得特別陌生的笑容。

可我,終究只能辜負。

「你一早就知道此事,故意隱瞞,就是為了不嫁給我,可對?」他的眼神依舊深遠而空洞,它從來不會帶給我任何想要探知究竟的,更無法讓我深陷其中難以自拔。如今,那里滿滿的盛滿一樣東西——那是希望,他對我的最後一次、拼盡全力聚集在一起、也是第一次向我示弱一種希望。

良久,我閉上雙眼,長跪在地,哽咽道︰「子兮有事稟君上,望君上屏退左右」

次日清晨,我輕裝從簡,穿過國王城千年佇立在蒼茫大地上的古老城池,終于離開了這座如同牢籠一般將我困住的天貺宮。

流言四起的國最終沉寂了,國人悲憤的面容卻陡然變成了冷凝。

王後被廢,殤君被褫奪了兵權、爵位和封地,一時間在國舉足輕重的子氏一族,猛然間猶如一間大廈,以極為不可思議的速度傾塌了。

朝堂局勢之變,實在令人瞠目結舌。然而國人最為擔憂的,卻是老殤君一族倒下之後,國煌煌大國何人有資望、有實力統帥數十萬大軍?何人有能力接替老殤君,塑造‘未嘗一敗’的不朽神話?何人能使其余列國聞風而遁,膽戰心驚?可以說,老殤君的豐功偉績,國人每每娓娓敘述,都莫不眉飛色舞,只覺大快人心【深宮鎖妃帝王恩:子兮傳章節】。

所以,在其余諸國拍手稱快的同時,只有國的百姓,默然了!

最後一眼凝望高高的城牆,回憶起那個大雪紛紛的冬季,那冷然英挺的男子翩然而來的絕世風姿;在檐下等我時的風華無雙;為我手握劍鋒時的面不改色;牢獄中探望我時憂心忡忡;以及,昨日大殿上的萬念俱灰!

若非遇到嬴離,我或許早已是他的妻子,何需日後那些糾葛布局。傷了他,亦傷了自己。

他縱有千般錯,然而捫心自問,他對我的情誼,即便不是全心全意,卻也是極為深沉的。我即便不齒,卻也不得不萬般感念。

姬修,之前種種,已同雲煙過眼,但願你我從今而後,永無糾纏,各不相欠!

嘆罷,揮手揚鞭,策馬疾馳,趕往殤地。

數日後便到達,老執事叔叔門外相迎,前面引路。剛邁入深深庭院,便見父親松下站定,笑望數步之外一英武少年手持長矛,勁道十足刺向身前草人。

老執事叔叔正要說話,我揚手制止,又悄聲命他退下。

定楮看著,依稀間那喝聲不斷的少年卻成了我的樣子。

父親松下練劍,豪邁灑月兌之聲回蕩耳邊,應和著我吟誦兵法的童稚聲音。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這是《孫子兵法?謀攻篇》中的名句。

父親是亂世六國中最具資歷的老將,一生指揮過無數場戰爭,以用兵出神入化聞名宇內,可以說國之所以在諸國中屹立不倒,大部分是他的功勞。

所以自開蒙後,他便悉心教導我兵法謀略。

听我念到這里,他收回劍勢,鬢邊汗水落下,顧不得擦拭,坐到我對面的石墩上,只看著我興趣索然的小臉,無奈問道︰「每每讓你學習兵法,便有氣無力,是何道理?」

我嘻嘻一笑,忙丟下手中竹簡,跳到父親膝上,勾住他黏答答濕漉漉的脖頸,無比親昵蹭著他紅透的臉頰,撒嬌道︰「爹爹勿怪,並非兮兒不喜歡兵法,只是兮兒當真不知學來何用!」

他寵溺一笑,低頭看著扎著小辮兒的我那雙亮晶晶的眸子,「學習兵法謀略,興我國義兵,上陳殺敵戰無不勝,何以說成無用?」

「敢問爹爹,何謂義兵?」

「義兵者,猶如義師也;是指雙方交戰中正義的那一方將士。」

听到父親這樣回答,我高興的雙手一拍,又是迭聲清脆如鈴兒的笑聲,「爹爹號稱兵神,為何見解卻與世人最俗套的見解無異?」

他頓覺好氣好笑,便問︰「兮兒小小年紀,難道有其他見解?」

「爹爹且說,’正義‘可否稱之為’道義‘?」

「可也。」他想了想,肯定道。

我得意一笑,「那請爹爹再為兮兒解惑,武王伐紂,可是義兵?」

他又是沉思須臾,道︰「自然!」

「然,武王以諸侯身份舉兵攻伐天子,又有何道義可言?」

他先是一愣,繼而道︰「只因商紂無道,所以武王伐之。是以,當是義兵也」

我深深搖了搖頭,從父親膝上跳下,端正站在父親面前,小臉上滿是堅定︰「可見義兵之說,非兵也,將也,而在其號令者。所以兮兒覺得,與其修習兵道,不如學習王道、霸道。蓋因王道霸道者,才是日後使得天下太平之惟一道!」

他不可置信的看著我,眼里神光微閃,第一次不再將我當成一個孩童,而是一個足以與他品評天下的大人,認真問我︰」兮兒且說自己想法,如何才能令天下太平?「」亂世出聖主,若有君主能使得天下歸一,何來如今這般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和利益沖突?這便是仲子老先生所雲︰君子治治,非治亂也。「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完,順勢肯請父親許我前往鸞鳳山,拜法家仲子為師,父親不置可否,只目不轉楮看著小小年紀的我,既嘆謂,又惋惜,久久沉默

而那一年,我七歲。

回憶的大門因為眼前這熟悉的一幕打開,閃念之間又關閉。

放緩步伐,沒有一絲聲響在父親身後站定,他瞬間回頭,看到我,帶著一臉慈愛的笑容。

「兮兒,終知倦鳥歸巢矣!」嘆罷,一連串大笑,依然風采如舊。

我卻紅了眼,噗通一拜,「子兮不孝,累及父親一世英名,數十年功勛卓著毀于一旦!且父親再無機會縱橫馳騁沙場之上!」凝噎半響,深深拜倒,額便重重砸在鵝卵石鋪就的甬道之上,「女兒自責、痛苦之情無以復加,萬請父親責罵!」

斂去笑意,父親注視我,一如當年那般默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