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3-03-02
劉勛軍撤退。
戰船毀壞大半,而且戰事糾結,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解決,越拖下去對劉勛軍越是無利,因為船艙中的積水已經涌進去太多,再不處理,恐有沉船的危險。
本來見到自己的部隊打了勝仗,孫翊的心情很舒暢。但是看到劉勛軍陸陸續續後退五十里,江面上僅剩下一具具在水面上漂浮的尸體時,孫翊的神色卻漸漸凝重起來。
過了一會兒,陸遜調查完畢來報,說是此戰殲敵至少三千,我方傷八百,陣亡五百。太史慈、徐盛、朱然還在打掃戰場,孫翊長長的嘆了口氣,絲毫沒有一點打勝仗的快感。
「傷亡多少?」孫翊陰沉著臉,淡淡的道。
陸遜以為孫翊沒有听清,便又重復一聲︰「我軍傷亡八百二十三人,陣亡五百零六人。」臉色還掛著興奮的色彩。
孫翊閉起了眼楮,搖了搖頭,嘆息道︰「我軍……傷亡多少?」
「恩?」陸遜頓時懂了。
太史慈手下的三千士卒歸孫翊節制不假,但是不听他號令,命令需要借助太史慈去下達。而他所說的「我軍」,無疑是特指「求親軍」。
陸遜的聲音也凝重起來,嘆氣道︰「我‘求親軍’剩余不足六百。」隨即又低聲道︰「叔弼,擊敗劉勛是件大功不假,可我軍將士卻經不起這樣的消耗。
從你任職巡查使開始,到現在官至蕩寇中郎將不過六月而已,跟孫權多年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無法相比。咱們這些兄弟都是忠心耿耿的勇士,死一個少一個,還需要為我們謀得最大的利益才是。浪費在劉勛這等鼠輩身上,多有不值。」
孫翊點了點頭,卻又搖了搖頭,好似自言自語道︰「本以為出戰江夏,建立不世功勛,便可有與孫權不相上下的資本。但是這從軍把月,才知道這戰事遠遠要比想象中要艱難復雜很多。
雖然有過兩場勝仗,但是我軍消耗卻也過甚。如此消耗折損,我‘求親軍’實在是承受不起。你說的道理我又何嘗不懂,只是……如何謀求最大的利益,卻是茫然。」
孫翊常常舒了口氣,若有意味的問道︰「怎麼?難不成伯言有了什麼妙策?」
陸遜露出了一個苦澀的笑容,沉吟半響才道︰「我能有什麼妙計。不過我們可以換個思路想想。此時此刻你的優勢在于名聲望,影響大。而孫權的優勢在于征戰多年,謀劃多時建立起來的龐大勢力。
如果他日孫策薨斃,在無子嗣的情況下,你們兄弟定然是首選。現在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利用名聲影響去打壓孫權,但是不妨反過來想想,孫權會怎麼用他掌控的龐大勢力來打壓我們?」
「哦?這倒是個想法……」孫翊眼楮忽然睜開,閃現出幾絲精茫之氣。
「聲望為虛是為陰,勢力屬實是為陽。若想以虛勝實,以陰勝陽,正面交戰無疑是以卵擊石。就如夫妻間的吵架,女子之所以能夠屢佔上風,跟男人的豁達有關,但是也少不了女人那展現出柔弱、以柔克剛的一面。」
听到陸遜的話,孫翊的腦子中終于構建起了對付孫權的根本策略。
「伯言,你說那廬江太守之位,孫策會給我嗎?」。孫翊對孫策毫無感情可言,在陸遜面前又是毫無秘密可言,也就不那麼虛心假意的「大哥」的叫著,而是直接極為不禮的稱呼他的大名。
陸遜對孫策心理有著本能的一種排斥,不僅不覺得孫翊的這個稱呼多麼刺耳,反而是更覺得自己和他是站在一條戰線上。他思索了片刻,有些拿捏不準道︰「有可能。不過要知道孫權就在孫策的身邊……」
孫翊搖頭道︰「他不會那麼容易被人左右。如果……如果真的任命我為廬江太守,我想我會推辭……」
「哦……」陸遜簡簡單單的回答,沒有再說任何話。
陸遜是個聰明人,知道孫翊下了這個決定無疑是心中已經有了完全的構想,也就不再浪費口舌。即便他知道當初守衛彭澤獨擋劉勛大軍的目的就是能夠當上廬江太守,在聲勢地位上再壓孫權一頭。
「痛快!真他娘的痛快!」太史慈也不急著穿衣服,赤果著上身來到了高擼之上就興奮的嚷道。他雖是武將,但是跟呂範、徐盛這類人不同,少有髒話,但是經此一勝,大呼過癮之下言語也有些失控。
孫翊轉過身來,笑道︰「子義將軍當真是雄姿虎膽,樊噲再生。此番大勝,當居頭功!不日我便會向大哥書信,表明戰功。」
太史慈很大度的擺了擺手,指了指他身後不遠處的朱然和徐盛,贊道︰「這兩位小將軍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我太史慈這輩子敬重的人不多,你們這幾個小孩子倒真是讓人刮目相看!」
太史慈本想贊許孫翊他們幾人一番,但是話一出口,才知有所不妥。孫翊如今可是他的頂頭上司,這樣托大的言辭無疑是有些鳩佔鵲巢的意味。
不過孫翊表現的毫不在意卻讓太史慈放下心來,暗暗松了口氣。只听孫翊又道︰「听聞子義當年在劉繇帳下為將,頗有聲望。」
太史慈身高七尺七寸,美須髯,生的威武不凡。可是听到孫翊這句話後不禁有些扭捏,辯解道︰「大丈夫當帶七尺劍,行明主事。劉繇無能之輩,主公才是當世明主。」
孫翊淡淡的笑了笑,搖頭道︰「子義誤會了,我不是在懷疑你,恰恰相反,正因為你在揚州地界的威望,我打算向大哥進言,推薦你……為廬江太守!」
「哦……什麼?廬江太守?」太史慈愕然失語,驚詫的看著孫翊,不可思議的神情一展無遺。
此時朱然和徐盛也穿戴好衣服,來到高擼上,乍然听到孫翊這話,頓時也是震驚不已。
徐盛大叫一聲︰「叔弼,按照我們的打算,你不是要爭取廬江太守的位置嗎?否則我們何須這樣困守彭澤,打這麼艱苦的仗?」
朱然也對于孫翊的這個決定難以理解,有些惋惜又有些恨鐵不成鋼道︰「‘出謀劃策定廬江,鐵鎖攔江破劉勛。’這麼響當當的名號一旦傳揚開來,廬江太守怎會落在他人之手?叔弼你可要多多思量啊!」
朱然還真有幾分宣傳部長的氣質,隨便說上一句話就是對偶駢句,十分工整。說來也是,朱然跟徐盛這樣的野路子出身不同,他年少時跟孫權一同就讀江東大儒,才學不錯;長大後又跟隨孫策的「霸王軍」南征北戰,練出一身武氣。
孫翊很看重陸遜,可以說幾乎所有的隱秘事件都是和陸遜兩人商量處理,就連朱然和徐盛二人很多事都不了解。
孫翊當然不會把自己心底最深處的想法向大家說出來,和顏悅色的道︰「話是沒錯,但是廬江太守一職關系重大,幾日的相處,我發覺只有子義才是那廬江太守的合適人選。
當初守衛海昏、建昌等六縣,已然表明其有足夠的才華統御一方。而我年紀尚輕,還需多多磨練才是。」
別說有朱然和徐盛二人發表抗議,就算是沒有,太史慈也斷然不敢跟孫翊去爭奪廬江太守之位。他壓制住了心中的躁動,推辭道︰「多謝叔弼好意。但是這廬江太守一職,末將卻萬萬不敢接受!」
孫翊揮手示意眾人保持安靜,一本正經道︰「這廬江太守的任命上,終究還是要听我大哥的最後意見。我年紀這麼輕,即便是我的大哥,心中也難免會有些顧忌。可如若是子義,想必定然是軍中文武無不贊同。
讓子義當廬江太守要遠遠比我更得江東官員的支持。咱們明人不說暗話,只求他日子義當上了太守,別忘了我們這幾個年輕人就好。」
太史慈還想推遲,陸遜卻搶先一步笑道︰「子義將軍莫再推遲!叔弼的話你還沒有听出來什麼意思嗎?他是在懇求你當上太守之後,多多幫忙照顧吶……」
「哈哈!」徐盛性子爽朗,大笑起來。只不過朱然臉上卻是陰晴不定,對于陸遜的這番話嗤之以鼻。
話已至此,太史慈也不好再推辭,很正式的向孫翊鞠躬拱手,感動的無以復加,神色間又掛著掩飾不了的興奮,信誓旦旦道︰「那就多謝叔弼的好意!你盡可放心,他日太史慈身居高位,定然不會忘記叔弼今日的大義恩德!」
孫翊很熱情的攙了太史慈一下,欣然笑道︰「子義太過客套了,咱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同心同力,互相幫助才是。」
「嘿嘿,是……」太史慈憨憨的笑著,神情卻是出奇的恭敬。
「叔弼,劉勛如今退兵五十余里,不如我們整兵戴甲,正該乘勝追擊才是。」朱然見這個話題已經更改不了,便只好想把怒氣發泄到劉勛的頭上。
孫翊知道朱然這句話很有道理,但是他卻不能這麼辦。「求親軍」如今已經不到六百人,就算是再打一場勝仗又能如何?自己的部下越來越少,不是一件好事。
「對方人數太多,鞏固陣地防守才是正經。」孫翊一口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