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九章 天理昭彰末路臨

江楓的卻算是一個善于謀劃的人,他算得很準,這三位官吏真的準備攜款潛逃。一回府中,就飛塊的收拾金銀珠寶,裝了幾車,督促妻兒準備趁著今夜逃走。如果三位皇子再晚來一會兒,他們已經遠走高飛了。陡然看到三兄弟,他們愣了半響,李偲他們忙解釋說,皇上請他們即刻去行宮領賞,皇上獎賞他們兢兢業業為朝廷辦事,替百姓謀福利的業績。他們想不到自己已經暴露了,還想著,等領了賞賜再走也不晚。三個人把自己打扮的精神百倍,官威十足,隨著皇子們出了官衙,領賞嘛,就應該昂首挺胸的。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三位身著嶄新官袍的官吏激昂的走進大廳,三個人的年紀在四十歲到五十歲之間,個個肥頭大耳,步履穩健,從容而淡定,進來就看到金陵城的所有官員都在,皇上的護駕將軍全都威武的站在周圍,雖然也有一些心怯,也不曾想事情有變,自以為天衣無縫,賬面做的很仔細,沒有人能夠發現問題。等皇上一離開就萬事大捷了。他們恭順的跪行君臣大禮︰「微臣金陵太守袁洪、金陵刺史王勇、觀察使馮世雄叩見吾皇萬歲!」

江楓一直在觀察他們,一個個富態、飽滿,平日里一定是大魚大肉,山珍海味,保養得很好,他略一思索,現在還沒有確鑿證據,最好詐他們一詐,厲聲叱問︰「你們三個可知罪?」

三人大吃一驚,忙回答︰「臣等不知身犯何罪?臣等向來忠于朝廷,愛護百姓,從來不曾有失職守,請皇上明查!」

「朕已經查的很仔細了,如果爾等自行交代,認罪誠懇,朕將從輕論處,否則,一切惡果。爾等自行承擔!」

三人伏地叩頭,理直氣壯地說他們一向奉公守法,絕無過錯。

「好一群奉公守法的忠良,」江楓冷然開口,「朕派楚王、鄭王協助你們分發銀兩,可是他們發現實發賬目與所剩數目相差太大,你們像朕解釋一下,其余銀子在哪里?」

三個人感到不妙,暗暗後悔,到手的銀子已夠花幾輩子了,還貪圖什麼賞?這是皇上的緩兵之計啊!可是事已至此,唯有設法自保了。

皇上大為生氣︰「袁洪,你說,銀子去哪兒了?」

「回皇上,臣已經,已經把剩余二百兩發送到杭州了。」袁洪低聲說。

「有收據嗎?」。江楓緊接著問︰「這些銀子每一筆收進收出都有雙方開具的收條或是發條。」

袁洪回答不出來了,同時豆大的汗珠滾落下來。王勇、馮世雄也是渾身微顫,完了!

皇上怒氣沖沖的拍擊桌案︰「你們三個,還要狡辯嗎?」。

袁洪知道皇上掌握了他們的罪證再若狡辯沒什麼意義了。坦白認罪,或許可以保住性命︰「皇上恕罪,臣等從陸續運來的銀車上扣取了二百萬兩銀子。臣,臣罪該萬死,願意、願意把銀子原封退回,求皇上饒命!」

江楓大吃一驚,原先沒有證據,不過想試探他們一下,豈料真是他們侵吞了二百萬銀子,真的是膽大包天啊!「你們真是有著天膽,在朕眼皮底下,還有兩位皇子,都敢肆無忌憚的貪取公款,如果真心悔過,在兩位皇兒問你們銀子哪去了時,就應該趕快把數目補齊,直到朕來問你,一再抵賴,貪污巨款罪已成立,」皇上轉向李軒︰「軒兒,立刻帶人包圍三位貪官府邸,不準任何人出入,把他們任職這幾年的賬目取來。」

許多地方官,包括郭源、李永佳都目瞪口呆,真不敢相信,他們敢從救災銀子中克扣二百萬兩,他們竟然比太國丈韋楚還有膽量。

三人跪在地上,戰戰兢兢,汗如雨下。

賬目表呈上,江楓仔細的翻看,這些狡猾的貪官把一筆筆的賬目做的很平,只是他們遇到的對手是千年之後的未來人,頭腦比他們靈活多少倍?一般人不仔細推敲是看不出來的,有的出貨與入庫表面相符,而邊上又有一筆小賬,領出貨物,模欞兩可,轉彎抹角,很容易將人誤導,江楓舉起表格︰「你們三個,自己招認,到底各貪污多少?」

三人沒有吱聲。

「三月八日,西湖游船一只,用銀一千兩,三月十日,另支三百兩購買舵漿朕想問問,誰家賣船要單獨賣漿?」

幾個貪官慌忙俯伏地上直叩頭,認罪,各自供訴自己所貪數目。郭源這幾個武將還懵懵懂懂為什麼皇上剛剛說了一句,原先還一口咬死不認賬的他們馬上就供認不諱?

其實,冰雪聰明的李永佳已經明白了,這些賬目肯定都是這樣,他們利用人的粗心,把購買一樣東西的支出分成無數項,來從中賺取重復支出的那筆款。比如,買一件衣服花費一百兩,他可以寫成另買兩只衣袖各用若干兩,誰賣衣服要把兩只衣袖剪下來?那麼這兩支衣袖的重復支出就落入他們的腰包。的確是個很高明的貪污方式,一般人看帳都是走馬觀花,確實能夠迷糊住很多人。

江楓真是無比的震驚,看來我嚴懲長安的皇親國戚貪污受賄,也只是剎住了京城的貪官,地方官仍是這般明目張膽,不知道天下還有多少這樣膽大妄為之輩?

「李義山,你立刻飛馬回京,告諭雍王李適,嚴令負責監督的御史,清查所有地方官員的賬目。」

李義山轉身飛馬而去。

「傳金陵御史秦樂!」皇上又下旨。

金陵御史秦樂是一位年輕的官員,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學識淹博,溫文爾雅,頗具正義感。很快的就進來了,行三跪九叩見駕大禮︰「臣御史秦樂叩見皇上!」

「秦御史,你在金陵負責監督地方官吏的經濟賬目,盡到責任了嗎?」。

「回皇上,臣不敢疏殆!」

「空口說瞎話!」江楓叱喝︰「他們三個貪污了二百萬兩銀子,你知道嗎?」。

秦樂大吃一驚︰「臣還沒來得及去查!」

「這筆款項剛剛發生,你還不急去查,那麼,這些以前的賬目呢?」江楓一揚手,把三本賬目表拋到秦樂的面前。

秦樂拾起一一翻看,許久才開口︰「皇上,這些賬目表支出重復,畫蛇添足,若果臣去查,一定可以查出漏洞,微臣失察,請皇上降罪!」他說得很誠懇。

「朕想知道,你是失察,還是共謀?」

秦樂面色鎮定,語氣鏗鏘有力︰「臣向來謹記家父教誨,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無論做任何事,都要對得起自己每年領取朝廷千兩銀子的俸祿,真經不懼火煉,皇上盡管去查,臣若欺君,願受國法嚴懲。」

江楓听著秦樂言語不卑不亢,清正之氣溢于言表,有些喜歡他的性格,只是他也犯了失職之罪,應該流放充軍三年。

「把他們四個都押入金陵大牢,三日之後,由皇長子楚王李軒在太守衙門全權審理此案!」皇上又對李軒說︰「軒兒,這幾年,你對本朝律法和朕的新律條也該知曉,此案由你獨立去審,朕要看看你的能力。」

「多謝父皇給兒臣鍛煉的機會,兒臣定不負父皇期望!」李軒興奮地回答。

這一天,金陵城上空,烏雲密布,天氣灰蒙蒙的,使人感覺到壓抑,久雨造成的潮濕似把人心也攪得濕了。

太守府衙外的大街上,人山人海,成千上萬的百姓,一大早就聚在此地,遙遙觀看皇長子楚王李軒審理這起特大貪污案。

公堂外的大院里,大門外,排列著數百名皇家軍隊,老百姓只能在台階下駐足听審,不準起哄,不得喧嘩,胡亂走動。

堂上兩側站著幾十名公差衙役,楚王李軒身著淡藍色錦袍,金絲冠帶,精神亢奮的端坐公案後面,當今皇後沈珍珠安詳地坐在公案右側,左側有金陵各級衙門的師爺,負責記錄案卷。

「帶犯官袁洪、王勇、馮世雄和御史秦樂上堂!」李軒威風凜凜的下令。

不大一會兒,四人被官兵帶到衙門外,千萬憤怒的百姓,恨透了王、袁、馮三人,不停的怒罵。扔著碎紙削、果皮、石子去擊打他們。使這群貪官狼狽不堪,渾身都擠滿了骯髒之物,頭破血流。衙役們急忙阻止百姓砸打,帶著三人飛快的進了公堂。

四人恭敬地跪下拜見︰「罪臣袁洪、王勇、馮世雄、秦樂叩見皇後娘娘、楚王殿下,」

李軒從容不迫的坐直身子︰「今日奉旨︰本王在此審理你三人貪污巨款一案。若肯將犯罪事實一一招供,可免受皮肉之苦,你們三人是如何挪用二百萬兩救災款的,從實招來!」

袁洪知道已經這樣了,辯也沒用,不如據實供訴,或可有一線生機,「臣與二人大人從陸續運進的銀車上取出的銀子達二百萬兩,三人平分每筆贓款。自以為賬上做的很仔細。誰知微臣知罪!」

「你們二人呢?是否要說實話?」李軒又把目光投向王、馮二人。

「袁大人說得對,我們三人幾乎每筆銀子都平分,只有一次,微臣沒有參加,是他們倆分的。」馮世雄老老實實地說。

李軒又問王、袁,他們回答是真的。

「你們有沒有動過糧車?」

「沒有。」

「為什麼?」

「糧食太笨重了,不好存放。」李軒已經查明,他們的確沒有動過糧車。

「你們貪來的銀子現在何處?」李軒問。

袁洪猶豫一下,「臣的家里有個地道,在後院一棵葵花樹下。」

王、馮兩人則分別放在床底下與密室中。李軒命令捕頭帶領兩千官兵分頭去搜,把這筆銀兩集中一處,听候皇上安排。「你們可曾想過,這是災區百姓的救命錢?你們的良心就沒有過一絲悔悟嗎?」。

三人俯首無語。

李軒自幼生長在民間,對貪官污吏深惡痛絕,經常看到周圍領居被官府折磨的家破人亡,他的外公和母親因為開過客棧,有些積蓄,日子還不算苦,每年受土豪劣紳欺壓勒索那是家常便飯。面對這三個贓官,他怒氣高漲︰「你們三個,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膽,這是全國老百姓捐出自己的生活之資,為了救濟災民,擠出來的,膽敢將其據為己有,眼里可有半點國法存在?」

三人急忙叩頭「臣知罪,願將銀兩盡數退回,請殿下從輕發落。」

李軒又問起他們這幾年任職期間所貪銀兩數目,三人不敢隱瞞,一筆一筆的數目報出來,最多的要數袁洪,他另外侵吞了八萬兩銀子。

李軒憤怒難平,恨不得拔劍刺死這幾個貪官,他們真是把父皇的寶應新律當成兒戲,「本王肯饒你,金陵城中在饑餓中掙扎的百姓也不肯饒恕你們,大唐律法更不能容忍,」李軒轉問秦樂︰「他們三個接受各地捐款時,你在何處?作為朝廷派遣的御史,為何不在現場監督?」

秦樂回答︰「當時微臣趕回家參加祖父的葬禮,沒有留下來,這些年皇上重律懲治貪官,臣以為他們怎麼也不敢去打救災銀的主意,一時大意,臣知罪,願受國法處置!」

李軒有些憤然︰「秦樂,朝廷派你來是嚴格監督地方官的,你怎麼可以任由他們自行收受巨款?而且,多年來,你一次也沒有發現他們的假賬,可不止一次貪污啊!」

秦樂是個好詩文之人,平日也看過賬目,都是三個主管官吏合伙給他一個籠統的賬目表,三人看上去還很忠誠,他就大意了,此時是無比的後悔,

李軒步步緊追,又問︰「他們所貪銀兩,你又沒有受過好處?不得撒謊!」

「回稟楚王,臣絕不敢違背國法道義,更不敢執法犯法,請殿下詳查。」秦樂朗聲回答︰「微臣失察之事確實,但是永遠不會把信義二字遺忘。」

王勇突然若有所思的望了秦樂與李軒一眼,大聲說︰「臣給過秦御史四萬兩銀子。」

秦樂怒氣橫生︰「你無中生有!」秦樂轉向李軒︰「楚王殿下,王勇誣蔑臣,臣豈敢收那不義之財?殿下請為微臣做主!」

李軒也不知為何,竟然對秦樂的話深信不疑,他目注王勇頃刻︰「你可有證實秦樂收你四萬兩銀子的證據?」

「殿下,秦樂說他沒收,讓他拿出沒收的證據來!」

李軒冷然開口︰「是你指證秦樂收了四萬兩銀子,你應該拿出他收銀的證據,你把這麼一大筆銀子送人,豈會不留證據?如果你拿不出來,本王即可叛你誣蔑,你要知道,誰提供證詞,就得由誰提供實證。」

沈皇後一雙鳳目露出一絲贊許之色,這個李軒思維縝密,邏輯細膩,是個可造之材。他有勇有謀,文才武功,皆不凡俗,她所以來觀審,就是要看看這位于民間長大的皇長子獨立辦事的能力。親見他不徐不慢,條理分明,面面俱到,確實可堪大用。

自從上公堂,沈皇後片語未發,完全是一個旁觀者的態度,皇上詔命楚王審理此案,我雖為皇後國母,也不便插言干預。

王勇仍然咬住秦樂受過賄賂,他恨透了秦樂,處處制肘,讓我沒辦法隨便取用公款,想拿一筆錢還得費勁周折去做假賬,是以想拉上秦樂一塊兒陪葬,收受四萬兩賄賂,也的被砍頭。

「楚王殿下,當時微臣送銀子給秦大人是偷著的,哪敢索要證據?但是,殿下,秦樂確確實實收了臣的銀子,望殿下詳查!」

沈皇後幾乎是很悠然的望著這個場面,一個肯定,一個否定,看他怎麼樣才能弄明白。不可以相信片面之詞,面對這般棘手的問題,能查出真相,談何容易?

只見李軒怒拍桌案︰「王勇,拿不出證據,你就是污蔑,本王奉旨審理,你騙本王即為欺騙皇上,還敢撒謊?本王奏明皇上,再治你個欺君之罪,可要滅九族的。」

王勇直冒冷汗,他深知,一旦被定成欺君之罪,還將連累親友,他有些膽怯了,又不甘心讓秦樂逃過一死,還是以堅決的態度咬死秦樂收了銀子。

所有人都期待著楚王的行動,雙方各執一詞,又都沒有證據。

李軒緩緩開口,下令對王勇用刑。

官兵衙役應聲把王勇綁上刑具,撕心裂肺的疼痛,生不如死的折磨,一套套酷刑加諸于身,王勇熬不住了,大叫道︰「殿下,罪臣願,願招!」

李軒擺手阻止用刑,「王勇,本王提醒過你,痛痛快快的認罪招供,可免受皮肉之苦,這又是何必?最後還是要說實話!」

王勇渾身已經是傷痕累累,痛楚的叩頭說︰「秦御史沒有收過銀子,微臣恨他處處監視,不能隨意挪用公款,所以,所以想讓他一塊兒死。」

案情很明白了,李軒命師爺送上供詞,讓幾人畫押,四個人都畫上了押,並按上了手印。

「你們三個,身為朝廷命官,有俸祿可用,本該為皇上、為朝廷分憂解難,江南水災,你們作為父母官,更該把自己的財務捐出來,救濟災民。可是你們不但不同情受災百姓,還敢貪污天下愛心人捐獻的銀兩,如此膽大妄為,真是曠古稀有!」

三個人感受到死亡的威脅,伏地直叩頭求饒。

「如此重罪,豈能繞?如果饒了你們,大唐的律法還有何用?本王現在宣判︰袁洪、王勇貪污巨額銀兩,判處凌遲碎剮之刑。馮世雄數額較少,著處斬首之刑,三位官吏所有家財一律充公,作為災民修建房屋和修造永久性大壩之用,御史秦樂,玩忽職守,不曾嚴厲監督地方官,著革去現有職位,流放嶺南服役三年,視其表現三年後再行錄用。本王將上奏皇上,得到御批後行刑,把他們押入大牢。」

李軒很欣賞秦樂的個性,所以只判流放三年,三年後還可為官。

百姓听到判決結果,盡皆歡呼,齊齊跪下叩頭︰「皇上英明,皇上萬歲!」

沈皇後親眼目睹李軒的應變之策,他有勇有謀,膽大心細,回行宮之後,不住地向皇上夸獎皇長子的才能。

「珍珠,你也這樣贊賞軒兒,如果,朕冊立他為皇太子,你會不會不高興?」江楓含笑問。

「他是皇上的長子,冊立為太子,乃是天經地義之事,臣妾何敢有異議?更何況軒兒少年英才,文武雙全,又對蒼生存有慈愛之心,將來定會像皇上一樣是一位英明之君。」沈皇後語氣很隨意,好像真是很支持李軒當太子。

「可是,珍珠,**嬪妃無一不想讓自己所生的皇子當皇太子,並為此不惜一切手段,你身為皇後,若讓其他皇子成為皇儲,就沒有不甘心嗎?」。江楓似乎不相信世上真有這般無視名利的女子。

「臣妾深受皇上眷愛,孩子們在父母身邊享受天倫之樂。而軒兒自幼喪母,皇上應當補償他,。臣妾希望兒子們一生富貴,于願已足,不想讓孩子們去爭奪權勢,兄弟相殘。」沈皇後雙目含著一絲對現有的一切深深的滿足感。

江楓深為感動,沈後心胸竟然這樣開闊,在帝王後妃之中真不多見,如果不是歷史注定,他真的要讓李軒繼承皇位,畢竟軒兒是李豫的唯一親子,是大唐李家真正的後人于情于理都應當這樣,然而歷史上只有唐德宗李適,最終還是的由珍珠所生的雍王李適登基為帝,這些話他也沒辦法對珍珠說出口。

「珍珠,你讓朕好敬佩,不過,注定的事,朕也不能改變。」江楓輕輕嘆氣。

「皇上這是何意?臣妾不明白!」

「你不明白的事太多了,朕都不知道該怎麼對你說?」

沈皇後听的奇怪,還要再問。忽報楚王復旨,呈送案卷。忙命宣他覲見。

江楓接過案卷,仔細的翻看,案情清晰明了,一目了然,公布天下,定可讓人心服口服,遂朱筆御批準奏︰「軒兒,由你監督行刑,讓金陵百姓都來觀看處決貪官!」

金陵城三大主事伏法,沒有官吏接任,地方事務不能夠沒有人管理,皇上下詔命召殿試的第四到第六名即日趕赴金陵來任職。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