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六章 一方有難八方援

時間在母子二人的冷戰中過去了一年,這是第二年的夏天。大唐的社會風氣更為轉好,民間夜不閉戶,再無雞鳴狗盜之輩。地方官府各施其事,京城里的官吏每天上朝、下朝,回衙署辦公,一切都很寧靜。

這天早朝,皇上收到了江南官吏奏報,江南大片土地受到暴風雨肆虐引發的洪澇災害,持續一個多月的大雨,使長江、黃河之水泛濫成災,溢出河堤,淹沒了數萬頃即將收獲的糧食作物。沖毀了幾萬間民房,一百多萬人口無家可歸。

江楓無比震驚,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今,南方都時常發生水患,古代的江河治理尚無現代完善,沒有國家級的防洪設施,一旦水位上漲,必成大患。當務之急是先修堤壩,再從國庫撥出銀兩、糧食運往受災地區,以解燃眉之急。

皇上與群臣朝議之後,下詔命南方各州郡縣抽調兵力搶修河堤,加高加固大壩,以攔阻洪水溢出。同時命新上任的戶部尚書嚴運城調運國庫銀兩三千萬,糧食一千萬石發往災區,救濟災民。

下朝回宮後,江楓與沈後談及江南水患,提到了朝上的事,看到沈後鳳眉深鎖,欲言又止的樣子,就問︰「珍珠好像有心事,是不是對朕抗災行動有異議,不妨直說!」

「臣妾若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無干政之嫌?」

「怎麼會呢?這是在**,朕與你夫妻之間的閑聊而已,你沒有像張宛玉那樣公然去朝堂上干預政事。」

「皇上一次性撥出數千萬兩白花花的銀子,和這麼多糧食運到地方官府,這可是一筆誘人的財富啊!皇上覺得放心嗎?」。

江楓怔了一下︰「珍珠是怕地方官吏從中撈取,克扣災款?」

「這是臣妾的愚見!」

「朕花大力整頓吏治,嚴懲貪官,應該不會有人再故技重施了吧?」

「皇上听說過舍命吃河豚的故事吧?河豚味美,勝過無數佳肴,只是毒性奇大,往往一個環節出錯,就會令食者中毒身亡。每年因此傷亡多少無辜生命。然而,拼命去食河豚者仍然是你絡繹不絕,這筆賑災銀糧數目龐大,難保地方官吏不存僥幸心理,那兒可不比京城,皇上眼皮底下,官吏不敢太肆無忌憚,臣妾以為,當想出一個兩全之策。」

江楓想了想,有道理︰「皇後所慮極是,朕就親自運送物資。親臨災區,監督發放,決不讓一粒糧食浪費掉。」

沈後面色含憂︰「但是皇上御駕親赴災區,朝中事務又如何所托?臣妾擔心李輔國」沈後壓低聲音︰「前年,皇上微服私訪,他趁機撤換了御林軍統領蕭將軍,此番皇上再出京,他會不會做什麼手腳?」

江楓沉思一陣,才微然開口︰「朕找一位皇子來監國,全權處理京城事務,這個閹奴不會有什麼可乘之機,他若敢有異動,就是他活的不耐煩了。」

「歷來監國的都應該是皇太子,而大唐至今未立儲君,能服眾麼?」沈後隨即欠身說︰「臣妾不該妄議立儲大事,皇上恕罪!」

「無妨。朕知道皇後並非身懷野心之人,你說什麼都不為過。朕不立太子就是不想讓孩子們互相猜忌,明爭暗斗,朕害怕手足相殘的悲劇重演,兄弟相殘,受傷最深的是父母,朕賦予監國皇子以臨時的天子大權,朕回京即行收回,也無害兄弟和睦。」

次日早朝,,皇上宣布要親赴災區督促官兵修造堤壩,防洪抗災,發放救濟物資,讓群臣推舉一位皇子出來監理國事。

郭子儀立刻就變了臉色,「臣以為皇上寧可派一位皇子去發放救濟物資,也不可離開京城,萬一」

江楓明白郭子儀所慮之事,「郭卿不必多慮,朕自有安排,京中事務由監國皇子全權做主,眾位愛卿以為哪位皇子合適?」

韋見素出班奏報︰「臣愚見,皇上當趁機冊立皇太子,由皇太子監理國事。豈非名正言順?」

「朕尚無意冊立儲君,只臨時任命一位皇子監國。」

大臣們看出皇上已經決定了,多說也沒用,往常,只要皇上決定的事,沒有人可以改變,京兆尹崔光遠出班開口︰「皇上已有十八位皇子,只是大多還小,臣認為楚王已及冠之齡,有能力替皇上暫理國事。」

「朕欲帶長子李軒同赴江南,軒兒對民情疾苦多有了解,以便隨時向他探討處理民間紛爭的辦法,」此時的李軒,已經二十二歲了,令人滑稽的是江楓的實際年齡還只有不到二十二歲,為免驚世駭俗,這幾年,江楓適當學會改裝自己,慢慢的讓容顏看上去合適一些,雖與李豫三十七歲年齡不相襯,也不致差別太大。現在他看起來也不過三十歲出頭,但是大臣們多年來對皇上言行舉止的古怪習以為常了,也沒人感到有不對的地方。

御史陸一平自從告倒一批重臣之後,皇上贊賞他直言敢諫,不畏權貴,正直無私,是個可以委以重任的人才,就擢升他為御史中丞,主管御史台,官至三品,有資格上殿議事。

陸一平出班道︰「皇上的另幾位皇子年紀尚小,可能對朝中紛雜的事務難以顧全,臣以為還是楚王殿下比較合適。」

這件事上,江楓覺得陸一平見識不算太高,「各位愛卿小看了朕的其他幾個稍稍年長的兒子,不是朕自夸,他們每一個都可以把國家大事處理的很好,這一點,還是朕比較了解他們。」

張仲義恭順的說︰「皇次子雍王殿下雖然只有十二歲,但他們幾位皇子在五六歲時即可于百萬軍中來去自如,勇敢殺敵,有膽有識,其智慧武功絕對可以輕松治理好國事。」

「還是張愛卿比較了解朕的心意。」江楓含笑。

張仲義無限惶恐的躬身回答︰「臣豈敢揣度聖意?只是抒發自己的見解。」沒有一個人肯承認自己了解皇上的心意,妄自揣測皇上心思,絕非什麼好事。

「宣雍王李適上殿!」皇上大聲下旨,這是他早就決定了的,盡管大多數人不太贊成。

戶部尚書嚴運城一直在沉思,此時才出班奏報︰「啟奏皇上,這些天,臣已著力清點戶部國庫存銀,只有八千萬兩,此次若然一次性的撥出三千萬兩,以後朝廷各項開支,修建工程,官吏俸祿,一旦再有他處出現災情,恐無力承擔。臣想建議皇上想些別的辦法,籌集一些物資、銀兩,可以減輕國庫負擔。」

江楓暗暗點頭,他其實已經有主意了,當然就是現代人的見識,那就是發動天下軍民捐資賑災。他不動聲色︰「嚴愛卿有何妙策?」

「我大唐王朝,在皇上英明決策治理下,而今已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四海升平,百姓生活富足,更有結余,皇上可號召天下臣民,文武百官,自覺自願把自己家中的銀子,糧食被褥衣物,無償捐獻出來,支援受災百姓,共度難關,這更能體現大唐百姓互助互援,親如一家的感情。!」

「妙極了!」江楓忍不住大加贊賞嚴運城︰「嚴愛卿的謀略簡直可以與一千二百年後的未來人並提了!」

嚴運城沒听懂皇上這句話,但是听出了皇上對他的主意很支持︰「多謝皇上能听取為臣意見,臣惶恐之極!」

江楓清楚明白的開口︰「禮部擬詔,朕號召天下萬民,各地官吏,朝中重臣,鄉紳富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捐獻物資銀兩,唯決自願,不得規定數目,不得強迫出資,一文不嫌少,十萬不為多,湊足銀兩物資,克日運送災區。」

停頓一下,皇上接著說︰「各地以縣郡為單位,每縣郡設一處接受捐贈點,選兩位百姓代表,四位地方官吏互相監督,收取物資,一一造冊封存,若有實收數目與名冊所注不符,其地方官革職查辦,絕無寬貸。所收物資派專車送往災區一線,朕將親自發放,若有恣意生事,利用時機發國難財者,或是借機敲詐勒索百姓,強迫百姓按數捐款者,最高刑律處以凌遲!

「長安城內,文武軍民將錢物捐到戶部,由嚴尚書、張愛卿、韋丞相三位負責收受造冊封存,呈與朕閱看,如有不符,或有人恣意貪污,唯三位是問。號召皇親國戚、文武百官,長安百姓踴躍出資,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道主義精神,彰顯我大唐太平盛世的興旺繁榮風範,朕特別旨命皇親官吏,此乃必捐之列,不限數目,但也不得應付了事。」

皇上慷慨激昂的語句,設想周到,群臣心知皇上早有此意,有嚴運城提出,更可表示大眾之意,並非皇上強制,有許多人心里不情願,也知曉不想出血是不行了,自從皇上頒布新律之後,七年之中,不但完善各條各款,面面俱到,官吏再無漏洞可鑽,僅靠俸祿過日子,幾無結余可供揮霍。現在又要拿出自己的物資,多少人心疼的連聲嘆氣,也無可奈何,誰敢抗旨?不拿出家中的財物響應?拂逆皇上,弄不好,休說現今的官職俸祿,連身家性命都難保。個個無精打采的應聲遵旨。

江楓一眼就看得出那些一貫揮霍無度的皇親貴戚們心里不願意,的確,多少年來,他們花天酒地,隨意搜刮百姓,已經是腸滿身肥,這幾年來,他們沒有外快可撈,偏偏又要從家里拿出財物,對他們來說,真的是雪上加霜了。

太國丈韋楚的孫子韋慶軍最先表態,他把爺爺強支的五十萬兩銀子還上,變賣了幾處房產湊齊了,願上繳國庫替祖父贖罪。

江楓無比震撼,誰說達官貴戚驕奢婬逸?看看這位表哥這樣深明大義。隨即江楓又很遺憾,如果去年就這麼做,也許韋楚就可以免去死罪了。自己與母後這一年里,幾乎沒有好好的說過一句話,母子之情明顯的疏遠了。

「韋慶軍,去年你為何不把太國丈強支的庫銀還上?你可知道,朕曾經當殿勸過他,若肯交出銀子,即可免于刑責?」江楓的語氣有點責備之意。

「回稟皇上,當初微臣也不止一次勸過祖父與父親,他們不肯,祖父根本就想不到,皇上真的執法如山那時候,臣有心無力,祖父受刑之後,臣的父親才知曉臣的做法是對的,把韋家家事交由微臣掌理。在這國難之際,災區急需救助,臣前日才湊足五十萬兩銀子,今日交還皇上,替祖父贖罪!」韋慶軍雙目含淚,低聲說。

江楓更加欽佩韋慶軍,還在我決定讓大伙捐款之前,他就已做好準備,此人真是胸懷世界的君子?「韋慶軍,太國丈已為自己所犯罪行付出生命的代價,你所呈交的銀票是作為你個人捐獻的物資,且數額巨大,朕要封賞你!」江楓說的很激動︰「衛尉卿韋慶軍听封!」

「臣在!」韋慶軍忙跪在殿上應道。

「朕任命你為中書侍郎,加封昌邑侯!俸祿加倍!」

「謝皇上聖恩。吾皇萬歲,萬萬歲!」韋慶軍忙叩頭謝恩,他的眼淚卻在這一瞬間滾落下來,他寧可不要這麼高的官職與俸祿,也希望當初就為祖父贖罪,也省的爺爺被依法處死。雖然心痛,他還有些愛戴皇上,只有嚴格執法,雷厲風行,才能真正讓天下人擁護,才是明君所為。

「韋愛卿平身!眾位愛卿當以韋慶軍為楷模,積極捐資,支援災區。」

殿頭官奏報,雍王李適奉旨上殿。

李適已經十二歲了,出落得標致俊美,風采飄逸,身著一身淡黃色錦袍,步屐沉穩,瀟灑而從容淡定的神采,給人一種能干、可信的印象,于丹墀下叩頭跪拜︰「兒臣李適叩見父皇,恭祝父皇萬壽無疆!」

「皇兒平身!」皇上掩飾不住臉上的滿足、自豪感,有子如此,身為父親,就應該滿意。

「謝父皇。」李適朗聲應道,然後站起身來,他的身材還不成熟,但周身已經有了成年人的氣質,一見就讓人產生愛戴,喜歡。江楓看了看兒子那英姿勃發的神色,「適兒,朕于眾卿商議,號召天下官民捐款救災,朕要親赴災區,幫助發放物資,重修堤壩,由你留下監理國事,你有何意見?」

「回稟父皇,兒臣年紀尚幼,恐有負父皇重托,還是讓大哥留下吧?」

「你大皇兄有更重要的任務要完成,朕要帶他前往江南,幫助朕處理災區事務,做為朕的皇子,就應該有有胸懷天下,志氣高昂的決心,朕相信自己的孩子都有擔當大事的能力,不要推辭,就這樣決定了,雍王李適听旨!」江楓大聲說。

「兒臣在!」李適復又跪下,他的確應該替父皇分憂。

「朕任命你為監國皇子,賜爾尚方寶劍,傳國玉璽,代朕行使天子大權,處理朝中一切事物,有功則賞,有罪者罰,不得懈怠,也不準徇私,你要多多听取百官高見,不可自負任性!」

「兒臣謹遵父皇旨意!」李適恭敬的回答,太監已將傳國玉璽,尚方寶劍送到。

皇上又將朝中一些可能發生的事情一一作指示,告諭群臣,對監國皇子要如對朕一樣忠直,如有陽奉陰違,欺凌皇子者,國法不容,絕無寬貸。

李適認真記下父皇吩咐,站起來後,又拱手說︰「兒臣已與各位皇兄御弟姐妹們商議過了,各捐一年的俸祿給災區,不知應該交到何處?請父皇明示!」

「好啊!朕的皇兒們比朕想的還要早一步,」江楓朗聲長笑︰「稍後通知你的兄弟姐妹們,把捐出的銀兩和衣物送到戶部去吧!」

李適欣然答應。

「你們的俸祿是多少?」身為皇帝,日理萬機,官吏宗戚,皇子公主們的俸祿他根本無暇過問,就是他自己做皇子時,每個月也是由東宮或是王府總管去領取,是以才這麼問。

「兒臣與兄弟姐妹的俸祿例規是一年八千五百兩。」李適回答,一位皇子公主一年的俸祿幾乎夠一個五口之家生活幾輩子了。可見,古代貧富貴賤之別何等懸殊?

江楓輕輕算起了賬︰「你們兄弟姐妹二十八人,可以捐出二十萬兩,好,這才像朕的皇兒所為,心系天下安危禍福,方可使自身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善于逢迎的大臣們急忙跪下,山呼萬歲,恭聲祝賀皇上有這麼多體恤百姓疾苦,以身作則的好皇子、好公主,乃是大唐社稷之福,蒼生黎民之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