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十一章 無為有時有還無

這段時間,肅宗已派人請來了東宮時的摯友李沁。李沁,京郊人氏,生就疑異,異于常人。當時傳說他出生之日聞得空中響起縹緲的音樂,稍大時,身體飄飄欲仙,有一股子仙風俠骨,羽扇綸巾之態。到七歲就能吟詩頌詞,作文寫賦。聰慧異常。

當年,李亨于李沁意氣相投飲則同桌,眠則同榻。聞當時,太子李亨禮賢下士,對李沁的學識大為欣賞,時常與其對弈閑話至深夜。又難以決斷之事,李亨也不恥下問。而李沁則常常語出驚人,解決的面面俱到。合情合理。他胸滿機智,為人豁達,只是脾氣有些怪異。大凡能人異士都有一副與常人不一樣,甚至有出人預料的言行。他常說︰士為知己而死,何況他的知己是當今大唐皇帝,國難當頭,任何人都有義務為國家出一分力。

靈武大殿,五彩斑斕,富美光華。君與臣都精神飽滿。給人以無形的活力。

殿頭官高聲傳旨︰「皇上有旨,宣,福王李豫,齊王李倓,順儀公主李永佳,韋見素上殿!」

江楓牽著李永佳的玉手與李倓並肩進殿,跪于玉階之下︰「兒臣李豫、李倓、李永佳叩見父皇,父皇萬歲!」

這幾個月,江楓把一切都看開了,自己不久既回未來,在這有限的時間里,再與肅宗以父子關系相處,也沒什麼。他不忍再讓李亨傷心,若再堅持己見,李亨會兒子不肯認父,所以,他很自然的口稱「父皇」

李亨含著平和的笑容,很是欣慰,豫兒終于肯承認自己的身世了。更是肯于自己父子相稱。他忙問太皇可安好?江楓回答,太皇龍體安康。

韋見素取出太皇冊寶。肅宗恭敬地座拜領。供奉于別殿,未敢既受。

回到御座後,肅宗李亨說︰「朕欲以福王李豫為兵馬大元帥,即日出京克復兩京。」

一身文士衣衫的李沁道︰「按慣例,皇子若為元帥,既當冊立為皇太子,但是還是即位,只為軍國大計,急需人心才為之,今若冊立太子,必當先請示太上皇,方可顯皇上當初不得已之為。」

李亨明白此理,只是出兵打仗,不可無帥。

張皇後之弟中書令張全道︰「啟奏皇上,可于大將之中擇一人為兵馬副元帥,代行元帥之職。將來回京之後,再選立太子。」

李沁忙反駁︰「萬不可如此,代行帥職,畢竟乃是副帥,會讓將士存輕視之心,一旦打仗,不能全心出力,反于戰事不利。」

郭子儀道︰「臣愚見,由皇子掛帥與是否立儲並無關聯,若果皇子收復二京,則可論功行賞,立為太子,便可令天下人信服。」

「那麼,郭愛卿認為當由哪位皇子掛帥為妥?」李亨問。

「福王足可統帥大軍出征,福王殿下胸懷計謀,文武雙全,必為帥才。」

衛王李泌駁道︰「在郭大人眼里,只有大皇兄是個人才,我們這麼多兄弟都是吃素的嗎?父皇,兒臣願請旨掛帥,保證一舉蕩平叛賊!」

一邊的李光弼說︰「衛王殿下,行軍布陣,對敵應變,可不是憑一時意氣,說說而已。這一仗,乃我大唐首次反擊叛軍,必須打出軍威,方可顯是朝廷勢力。」

李泌大聲嚷道︰「說來說去,大人就嫌本王無能就對了。父皇,他這麼說,兒臣還非掛帥不可了。」

郭子儀沉思片刻,出班道︰「啟奏皇上,幾位皇子都是忠勇可嘉,文武兼備,臣倒有一策能為國家選出一位最佳帥才。」

「郭卿有何良策?快請講來!」

「眾位皇子各有所長,皇上不妨在校場公開設立幾個項目,由幾位殿下公平競爭,最後的優勝者掛帥出征,也可讓所有人心服。」

李亨大喜︰「不錯,此法甚妙!幾位皇兒,你們以為如何?」

李泌大為不悅,卻又沒有理由反駁。

太尉張強忽然說道︰「皇上聖明。這樣給了眾位皇子公平競爭的機會,臣無異議。」

群臣都以為這樣公平。

江楓听到這兒,問︰「郭大人,不知比賽都有哪些項目?」

「項目不宜過多,騎馬、射箭、武功、兵法僅此四項就足可顯出一個最佳大元帥人選的才能了。」

江楓向肅宗道︰「父皇,兒臣退出比賽。無論哪位弟弟中選,兒臣皆用心效力。」

李亨反問︰「你是朕的長子,眾皇子之首,你不參賽,說得過去嗎?」。

「兒臣能力不足,恐誤大事。」

韋見素大聲說︰「而今福王殿下已非皇上嫡長子,不過庶出,天下之人不會過多關注,對他的要求也不太苛刻的。」

此話說得真刻薄,肅宗生恐兒子尷尬,忙厲聲叱道︰「朕沒有冊立豫兒生母為後,並不表示朕輕視他,他依然是朕的嫡長子,此言,日後朕不想听到從任何人口中再說出。」

群臣忙躬身應道︰「臣等謹遵聖諭。」

李亨要求皇子們立刻報名參賽。

張全若有所思的說︰「衛王殿下算一個。」

李泌望了張全一眼,見他向自己使眼色,遂閉口不語。

李亨看看李倓,他一直未有表示︰「倓兒,你也準備放棄嗎?」。

「父皇,兒臣哪一方面都不如大哥,無論哪位兄弟掛帥,兒臣皆拼力效忠。」

江楓急了︰「三弟,我們的義務相等,都有爭取掛帥的權利。三弟的實力不比任何人差,你若放棄,我決不答應。」

李倓嘆息一聲,沒有再說話。

李亨又望望其他幾個兒子︰「你們不報名麼?」

幾位皇子齊應道︰「兒臣平庸,實在不敢不自量力,與三位皇兄御弟爭功。但是兒臣兄弟會盡力協助勝出的兵馬大元帥出師。」

李亨也不勉強,頒詔︰三天之後,在校場,由福王李豫、齊王李倓、衛王李泌進行爭奪帥印的比賽,令群臣務全到場,並任命李沁和郭子儀為裁判。

月色似醉非醉,朦朧迷茫,輕輕透過水綠窗紗似乳白的輕霧籠罩與地面上,夜色漸漸有了涼意。棲息在樹上的寒鴉偶而怪叫一聲,驚破這寂靜的夜空。秋深霜霧重,不覺浸濕了綿薄的窗欞。

心事重重的李泌顯得有些著急,怨言不絕︰「兩位舅舅明知我不論哪方面都不是李豫的對手,還要替我應戰。」

張全道︰「殿下稍安,如果你不參加,你也看到了,齊王也無心爭奪,帥印豈不要落入福王之手?你可知道,此次掛帥非比尋常,掛帥出征收復失地的皇子將來就是皇太子的不二人選?」

「可是我沒本事領兵打仗,哪能收復失地?」李泌恨自己無能,又憂心忡忡︰「我還以為父皇棄原太子妃不立,冊立母後,我就一定會被立為太子。誰知道父皇眼里,大哥李豫仍是無可比擬的。」

韋見素道︰「所以,殿下一定要爭取到帥印,用行動去取代福王在皇上心中的地位。為入主東宮打下基礎。」

李泌無奈的嘆氣︰「父皇登基前,很多時候都是大哥在為他出力。當初楊國忠誣陷,我們守在身邊的一群兒女束手

無策,還是大哥一封八百里加急的血書扭轉了乾坤。皇爺爺改變了即將頒布的廢黜詔書,我又如何取代的了他呀?」

張皇後說道︰「泌兒,你也太沒志氣了,太上皇看到李豫的血書就改變主意,那是太上皇寵他。皇上卻不喜福王張揚狂妄的性格,只要你爭口氣,奪的帥印,就一定可以成為太子。你的父皇心里最重的是母後。我有信心!」

李泌心里還是沒底︰「怎麼說,我也不是大哥的對手。我怕在眾人面前丟臉。」

張強低聲說︰「殿下無慮,負責準備賽事用具的太常丞文安與我有些交情。如果殿下信得過我,把此事交給我,我去想辦法。」

「你是我的親舅舅,泌兒信不過你,還能去相信外人麼?」李泌道。

張全好似胸有成竹,李泌必的帥印一般︰「只要殿下集中精力,為臣保你順利掛帥,殿下對行軍打仗不通,就不要獨斷,多听听那些能征慣戰的大將的意見就行。」太常丞文安住在一家大客棧里,就算是臨時的府邸。靈武是個偏遠小城,哪里可與長安相比?連皇上的宮殿都是粗陋無比,只有快點打回京城,大家才有好日子可過。

夜,漆黑而靜謐。靈武玉龍客棧,已是一片悄靜,遠遠望去,只有零星幾間客房中還有亮光從窗上傳出,這些微弱的燈光,在夜色籠罩下顯得更為灰暗,使人陡生壓抑。

二樓有十七八間房子被圈為文安私宅。文安,現任太常丞,五十來歲,知天命之齡,一幅文士打扮。其人為人圓滑世故,善于見風使舵,毫無主見。這次皇上命他操辦賽中用物,他有幾分受寵若驚之覺,心想著要把一切準備的無有遺漏,盡快選出元帥,收復長安,好快些回到自己那座寬廣的府邸,省的窩在這個破客棧中,說不定皇上一高興,還有機會加官進爵。

張家兄弟此時來訪,直截了當的說明來意。

文安嚇了一跳︰「二位國舅,下官不敢弄虛作假,那可是欺君之罪啊!」

「文大人放心,非常時期,皇上不會去細查,皇上所要的不過是誰掛帥而已。你要知道,如果衛王擁有帥印,將來就會入主東宮。皇上千秋之後,你文大人前途不可限量。」張全說。

張強接著說︰「如果福王做了皇太子,將來當了皇帝,以福王的為人,你的能力會受重用嗎?只不過一輩子碌碌無為。」

張全取出一張銀票︰「這是皇後和衛王的一點心意,請大人笑納。」

文安雖然好財,但也明白此事的嚴重。福王成功,不過不能升遷,但若自己被揭穿,可是殺頭之罪,他怎麼也不敢接受。

「文大人,皇後乃是當今國母,衛王深受皇上寵愛,大人今日不肯相助,你細想想有什麼樣的後果?」張強說。

文安不自禁的冒出了冷汗,忙用衣袖拭了拭︰「這丫太冒險了!」

「我們又不叫你去刺殺福王,只是行個方便,所有事都由我們去做,大人只要睜只眼閉只眼,稍加配合就好。」

文安心里充滿了矛盾,衛王的陰狠奸詐、張皇後的歹毒,天下皆知,這次若不幫她,他母子要整我,甚至害我全家都易如反掌啊!他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二位國舅,千萬不要傷害到福王殿下,否則,我文家可要誅滅九族了!」

張全、張強兄弟一再保證,絕不傷害到福王的身體,只在他的比賽工具上做些手腳,讓他不能取勝而已。

靈武中城一座略豪華的宅子已修整為臨時的福王府,宅院寬敞明亮,景物宜人。一樹嫣紅玫瑰花開的似火一般,欲要燃燒起來。直把人的眼眸晃得不敢睜開。紅的鮮艷,紅的富美。園中還有許多青綠的花樹,紅中間綠,遠遠望去,形成一道格外耀眼的景致。

此時王府大廳聚滿了人。有郭家父子,李光弼父子,高家兄弟,李永佳等福王至交。

郭子儀對福王的能力絲毫不疑,他擔心的是張皇後母子。這對母子都是出了名的不折手段,心狠手辣之輩。他們沒有本事,卻善用各種歪門邪道阻礙、破壞賽事的公平。

江楓一副不以為然的口氣︰「郭大人,我無心爭奪帥印,我的目的是收復長安,何人為帥都無關緊要。皇上大可不必這麼麻煩,二位大人身經百戰,這是現成的統兵帥才。」

郭子儀惶恐地說︰「殿下差亦!非常時期,除了皇上的親骨肉,哪位大臣敢掛帥,掌握兵權?那是給自己惹禍端。」

江楓暗嘆︰古代的帝王與臣子之間幾乎不可能完全知心,完全的信任。這也難怪,節度使本身已手握重兵,坐鎮一方,已令皇帝猜忌,怎敢再攬兵權?安祿山擁兵反叛就是明證。

高長春急道︰「殿下,這次掛帥出征,意義不同,收復長安、迎駕還京之功有多大,多輝煌?作為元帥的皇子,于情于理都會被冊立為皇太子。如果不是因為要請示太上皇,皇上已經直接冊立太子,由太子出征了。」

江楓心道︰我根本不是李豫,我不是這里的人,誰有心思去跟李亨的兒子們爭什麼太子之位?「我才沒興趣去爭太子的名分。對我來說,自由快樂才是主要的。」李永佳甜美的笑道︰「我的皇兄高風亮節,淡看權位名利,光此一項,就以贏取了萬民之心了。」

高長庚大急︰「殿為皇長子,有滿月復才華,悲天憫人的胸懷,豈能甘于平凡?不去爭取萬世帝業呢?」

郭子儀接道︰「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殿下想過沒有,如果衛王為帥,臣對其為人非常了解,他獨斷專行、狂妄自負、胡亂指揮,就會延誤朝廷奪回長安的最佳時機,戰亂時代,爭分奪秒尤為之急。殿下無心皇權帝業,也不能眼看著大唐抗擊逆賊的第一仗就慘敗吧?」

「郭大人過慮了,只要有軍師及各位實戰經驗豐富的大將用心,出謀劃策,應該可以成功吧?」江楓平和的神態。

郭芙冷冷的說︰「別人有千般良策,也得大元帥听才行,以福王殿下對你這位弟弟的了解,他的心胸有那麼開闊嗎?」。

「芙兒說得對,」郭子儀手捻胡須,點點頭說︰「兵馬大元帥擁有節制天下官兵的大權,軍令一下,莫敢不遵,一旦傳出一些不合尋常,明知必敗的軍令,全軍將士明知不妥,也不敢不听,那會是什麼樣子?殿下,千萬不要把如此大事當兒戲啊!」

江楓何嘗不知事情的重要?他也想早日收復兩京,救回珍珠到時就可以了無牽掛的離開這里了。既然滿朝武將都不敢統兵,既然元帥只能在皇子中產生。縱觀李亨十四子,有五子喪生在叛軍之手,算上他這個假李豫,尚有九子,除了老三李倓,他不能讓兵符落到其他幾位皇子手中。他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帥才,只是堅信有幾十萬不怕犧牲的士兵,有數百上千敢拼敢闖、能征慣戰的大將,王師又代表著蒼生黎民的心願。應該可以穩操勝券了。

江楓所慮的是自己一個現代人,如果要考他歷史,會如數家珍,考他原子能、核武器,他都一知半解。唯有古代的騎射兵法,他沒有把握︰「郭大人,本王學藝不精,但是前三項,都可以去比試,唯有兵法一道,我是研究歷史的,要讓我去講解孫子兵法,那真是在趕鴨子上架。」

郭子儀解釋︰「所謂兵法,乃用兵之法。比賽時,不會單純的要求背誦講解兵法,兵法再通,不合實際,不過是紙上談兵,看不出真本領,如趙國的趙括,一上陣就糊涂,一觸即潰。臣已奏明皇上,考兵法關鍵考用兵,讓眾位皇子進行實戰演習。」

頓了一下,郭子儀又說︰「據為臣所知,福王殿下這些年與奸佞逆賊的數度交鋒中,無不恰到好處的運用了孫子兵法的奇計妙策,只是殿下自己不知道而已。殿下乃古今奇才,天分很高,為臣早已對你早已佩服的五體投地。還請殿下不要妄自菲薄,把對付楊國忠,安祿山的氣概拿出來。元帥大印非你莫屬。」

「郭大人佩服我?」江楓苦笑一下,自己都覺得意外,我不過一二十一世紀書呆子,胸存萬卷書。百無一用不過書生耳,居然能讓郭子儀這位廣傳千載的名將佩服,真是聞所未聞。滑稽之至。

「郭大人謬贊,我真是惶恐之極,我擔心真的奪來帥印,也沒本事統兵取勝,還請大人多多指教!」江楓拱手說。

「殿下切莫過謙,」郭子儀對江楓的信心比他自己都要強「只要大唐有福王在,就不會亡!相信不久就可平定叛亂,還天下一個太平盛世。」

江楓有一種豪邁的感覺,我要盡力而為,不讓你們對我失望,不負郭子儀的贊賞,更不給我義兄李豫丟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