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花都巴黎,游人或許參觀過盧浮宮、登臨上艾菲爾鐵塔、乘船游覽過塞納河,這些聞名遐邇的人文景觀總能令難以忘懷贊嘆不已。但是真正令巴黎人自豪的還是街頭無處不在的咖啡館。同樣是法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也許它並無突兀之處,也無甚新奇,但透過它,世人才能真正觸模到法蘭西人民生活的脈搏。巴黎的大小街道,不管是總統府所在地愛麗舍宮周邊的馬里尼大街還是香榭麗舍大街,或是蒙馬特高地的窄巷,咖啡館總是無處不在。尤其是在兩街相交的十字路口,佔據最佳經營位置的往往都是咖啡館。
深紅色的店招、雨棚、太陽傘是巴黎咖啡館的統一著裝;深紅色的桌毯、椅套、餐巾是咖啡館的內飾。它們都和咖啡一樣的暖色調,正和法國梧桐的濃蔭形成鮮明的對比,加上空氣中彌漫的咖啡香,立體地刺激著游人的感官。巴黎咖啡館由此打動了不少畫家,法國印象派大師們以此創作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作。巴黎咖啡館不光佔據了地理位置最佳的十字路口和金三角,而且常常將咖啡座椅、太陽傘擴張到人行道上,讓行人靠邊走。咖啡館是巴黎無庸質疑的寵兒。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在這句相傳是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的名言感召之下,巴黎的咖啡館從早到晚賓客滿座,顧客各色各樣,除了休閑、交流之外,還把咖啡館當成點心店和書房、會議室。許多法國人不吃早餐,清晨第一件事就是奔咖啡館。法國人愛讀書,愛日光浴,這里都可以得到滿足︰泡一杯咖啡坐在某個角落,看上數小時的書,或者坐在人行道上的咖啡座月兌去外衣曬著太陽,看著國際大都市街上過往的各色行人和疾駛而過的最新款式的名車,或者就看看街心花園十八世紀的雕塑吧!那是多麼的自在和愜意。也有個別的拿了文件和電腦在咖啡館敲打半天鍵盤,也決不會有服務員前來干涉。
坐在位于巴黎時尚寶地第6區的托儂咖啡館的門前,一對來自遙遠東方的男女此刻正閑暇的享受著上午的時光。身為日本政府派駐巴黎的文化參贊,出身公卿豪門的藤原貞敏子自然早已習慣了用一杯香濃的咖啡去感受那濃郁的法國文化。青春、自由、從咖啡館迸出的智慧**、以及左岸地區()潮水般涌現的文學評論。
「據說讓-保羅.薩特(注1)和西蒙.波伏娃()(注2)便曾坐在附近的花神咖啡館里,進行著他們著名的哲學辯論。」和大多數日本被稱為「華族」的貴冑子弟一樣,藤原貞敏子從小就家學淵博。特別是對于西方哲學,藤原貞敏子更是頗具造詣。此刻坐在巴黎的街頭,藤原貞敏子不禁回想起那些拜讀讓-保羅.薩特的「存在主義」巨著時的清澀年華。世界上最具傳奇色彩的情侶之一。讓一保羅.薩特和西蒙.波伏娃兩位感情奔放、思想開放的學術巨匠之間的關系曾經背負累累罵名,特別是他們與年輕的奧爾加.科薩切維茨及其他人之間不光彩的糾纏引了人們無休無止的爭論。他們的作品對現代思想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但是說起波伏娃和薩特,雖然人們更多地想到的卻是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的思想是偉大的或許這才是這對伴侶真正想要的結局。
「法國正是一個奇怪的國家,它即是一個思想上的巨人卻同時也是行動上的侏儒。有些時候我真的懷疑那些顯赫一時的法國思想家是不是真的是存在于這片國土之上。」作為日本防衛省派駐法國的「防衛駐在官」(即武官),井上公彥一佐自然不是單純的赳赳武夫,但是面對著氣質高雅的藤原貞敏子,他依舊不敢輕易的在人文主義思想方面輕易置喙,只能隨口的迎合道。的確法國思想,事實上幾乎已經成為歐洲和整個西方文化及其基本理論在當代所生的一切重大變革的重要精神支柱和思想基礎。但是無論是「存在主義」、「新馬克思主義」、「符號論」還是「解構主義」,對法國國內的影響都遠不及在世界的其他地方。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確是一件好事,但是聲音太多、太雜卻最終會混淆了視听,令民眾和政治家們無所是從。」面對著井上公彥的疑惑,藤原貞敏子微微一笑,燦爛如芬芳的「普羅因玫瑰」。「事實上今日的歐洲和日本也同樣如此,各種各樣的思想宛如湍急的旋渦,時刻可能令航行中的政府迷失方向甚至最終傾覆。而為了迎合選票,政客們往往朝秦暮楚,最終一事無成。」藤原貞敏子放下了手中印著淡淡口紅印的咖啡杯不無感慨的說道。
「是啊!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這個世界或許真的要糟糕了也說不一定。」雖然相處的時間並太長,但是對于這位自己名義上的同事,實際上的直接領導者的遠見卓識,井上公彥早已佩服的五體投地。如果最初的好感僅僅是源于對藤原貞敏子嬌好外貌的垂涎的話,此刻他早已拜倒在了對方身上遠比容貌更為攝人的無窮魅力。
「這個世界需要自由的聲音,但是如果這種聲音太過于響亮之時,一切便會變得難以收拾起來。因此全世界目前都在驚詫于中國模式的無窮魅力。」僅僅用了一代人的時間,中國就從幾乎十分貧困的狀況中振興起來。這無疑一個令人側目的功績,那個偉大的東方大國再次因此而倍受矚目。但是在西方世界的眼中,「中國模式」的成功卻成了自由民主制度要面對的最大挑戰。
事實對于歐洲,中國並未在軍事上構成巨大威脅︰只有一些極端民族主義者或偏執狂在談論中國同美國或日本生戰爭之時波及歐洲的危險。但是在思想觀念方面,如果撇開環境方面的影響不談,中國的政治經濟模式取得了一些勝利,卻事實上已經成為一種替代西方流行百年的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制度的最佳選擇。
對于什麼是的「中國模式」?西方世界的智囊們給出了自己的理解,「中國模式」有兩個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效仿自由經濟政策的成功要素,通過使本國經濟的很大部分對國內外的投資開放,又允許實現勞動方面的靈活性,減輕稅收和監管方面的負擔,並把私營部門和國家的開支相結合,從而創建一流的基礎設施。第二部分就是允許執政黨保持對政府、法院、軍隊、國內安全機構以及信息自由流動的牢牢控制。描述這一模式的一個較為簡捷的方式是︰經濟自由加上政治的高度集中。
上述觀點可以說是西方對「中國模式」的典型描述。他們不否認中國經濟的長足展,但同時強調「政治上的高度集中」,甚至干脆說中國「**」、「獨裁」。這顯然是以西方的價值觀為標準,居高臨下地蔑視中國,雖然有幾分敵意和不屑,但更多的是不安甚至恐懼。但是同為東亞一分子的日本人卻不會忘記,在綿長的東方文明史中,每當中國處于這種狀態之時,都會進入全帶動整個東亞展的「盛世」。
而西方世界對于這種模式的成功顯然心存畏懼,他們的擔心並非僅源于中國力量的增強。而在于經過了近一個世紀失敗的嘗試之後,整個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正迅的屏氣西方所兜售的所謂「民主政治制度」轉而尋求「中國模式」所指明的方向。從委內瑞拉到越南,對于所謂的「中國模式」,其吸引力隨處可見。伊朗、敘利亞和其他中東國家正積極邀請中國專家給高級官員和學者授課。據說在勞爾.卡斯特羅的一次訪問之後,中國前總理**便派遣了一位助手去古巴,給數百位古巴領導人講授社會和經濟改革。這才是西方世界所真正恐懼的地方曾經跪倒在西方世界面前的劣等民族,苦求那一點殘羹冷炙的前殖民地,期盼民主、自由去「開化」,融入「主流世界」的落後地區,竟然可以找到另一條通往明天的道路。
「如果西方的一些政治家和知識分子,覺得自己在道義上有權就如何處理民主和人權問題指責中國人,那麼,大多是因為對中國在三千年歷史進程中展起來的文化缺乏知識和尊重。中國的市場經濟將進一步展,其政治文明也會進一步展。誰只要大體上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他就會明白︰中國不需要任何監護。而我們的美國朋友尤其應當理解這點,對中國進行任何方式的‘監護’都是不現實的。」藤原貞敏子引述著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羅特在5年5月出版了一本題為《未來列強明日世界的贏家與輸家》書中的名言記述著自己對中國模式的理解。畢竟中國現行體制所保障的政治穩定是必要的,對中國及鄰國來說都是有益的。
無須諱言,日本的確窺測著中國大6的領土和資源,但是這種野心有一個特定的前提,那就是中國的衰弱和混亂以及日本無法獨力面對著西方世界的威脅。從明治到昭和,實際上通過「維新」步入現代化進程之中的日本始終無法擺月兌西方世界從政治、外交、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對其的操控和壓制。從英日同盟到《華盛頓條約》。「失之于美俄者,取償于朝鮮與清國。」幾乎成為了日本唯一的選擇。國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展,迫使日本向曾經在文明上哺育過自己的亞洲大6揮舞起了屠刀。
但是今天世異日移,強大的中國已經重新崛起于東亞,而此時的日本如果抱著2o世紀那些吞並朝鮮、扶植滿蒙、控制中國的陳舊思想,事實上只能是螳臂當車,被中國前進車輪下碾成粉末。與其正面對抗,不如並肩向前。同在東亞的日本為什麼不能重新開啟「遣唐」的道路,與中國一起走想21世紀的明天呢?至少藤原貞敏子的心中一直都著一個明確的答案。
注1︰讓-保羅.薩特-,5年6月21日-年4月15日),法國思想家、作家,存在主義哲?的大師,其代表作《存在與虛無》是存在主義的高峰作品。由于其親**的左派思想,2o世紀8o年代曾在中國知識青年中家喻戶曉。
注2︰西蒙.波伏娃世紀法國最有影響的女性之一,存在主義學者、文學家,讓-保羅.薩特的終身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