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卷︰大西洋 第六章︰核爆歐洲(二)

夜色沉寂,深夜的海灣依舊燈火闌珊。這里是意大利南部港口城市,坎帕尼亞區的府那不勒斯,一座位于維蘇威火山西麓、第勒尼安海北岸的美麗城市。很多人知道這座城市是因為一個矮小的阿根廷馬拉多納。在那位球王最為輝煌的歲月里,他曾為那不勒斯帶來了兩個意甲冠軍、一次意大利杯冠軍、一次意大利級杯冠軍和一次歐洲聯盟杯冠軍,成就了一段不朽的傳奇。但實際上早在公元前七世紀這里已經成為了走向地中海時代的希臘文明的殖民地,那不勒斯()一詞便是來源于希臘語中的「新城」。

幾千年來,這一地區的人類活動一直不曾中斷。從遠古以來拉丁語的作家就將那不勒斯稱之為「幸運的坎帕尼亞」,這里曾是奧古斯都大帝最愛到此避寒的冬宮,由吞噬過龐貝古城的維蘇威火山噴涌而出的火山灰形成的土壤極為肥沃,溫和的地中海氣候更令四季咸宜,富饒而又各有特色的鄉村具有獨特的風采。在這個古老而獨特的地區,那不勒斯及其海灣扮更演著重要的角色。

那不勒斯港口位于意大利的西海岸,內港由防波堤保護,而外港除了外面從南部順時針通過港口的海浪之外,也很少能夠受到公海海浪的波及,是一個天然的深水良港。因此從羅馬共和國到拜佔庭帝國,從西班牙的阿拉貢王國到法國的波旁王朝可,無數的強權都選擇從這里開始自己建立在西地中海的霸業。而今天這里依舊是北約南歐司令部所在地以及美國第6艦隊聯絡處所在地。

在1951年6月,北約南歐司令部在停靠于那不勒斯港的美**艦「奧林匹克」號上面成立,羅伯特海軍上將成為了它的第一任總司令。在幾經拆遷之後,北約南歐總司令部最終在那不勒斯的巴克林區正式成立。作為北約組織海、6、空力量的一個重要部分,面向地中海戰區的北約南歐總司令部急需建立一個岸上的海軍保障機構。于是在1951年1o月3日,建立了保障機構的司令部,並于1957年正式組建了「美國海軍支援機構」。這個海軍支援機構雖然名義是對北約各成員國的海軍在整個環地中海的地區的機構提供管理和後勤保障,但其主要的服務對象依舊是美國海軍第6艦隊的航母戰斗群、岸基航空兵、核動力潛艇以及兩棲遠征群。

美國海軍第6艦隊主要軍事行動區域包括整個地中海地區,因此也被稱為「地中海憲兵」,在這片曾經是英國、法國以及意大利海軍角逐的海域。在2o世紀最初的5o年里,美國僅能在那里部署幾支由驅逐艦和潛艇組成的小分隊。但是隨著二戰的大洗牌以及冷戰的開始,美國海軍最終成為了地中海的主宰。從年成立以來,美國海軍第6艦隊幾乎參與了地中海沿岸地區的歷次「重大危機」的處理行動,從1958年7月第6艦隊出動航空母艦"艾塞克斯"號、"薩拉托加"號和反潛航空母艦"大黃蜂"號,支援名海軍6戰隊員在貝魯特實施登6,入侵黎巴女敕開始。到1993年4月12日開始的波黑境內的「禁飛區」行動,第6艦隊無疑成為了華盛頓在整個地中海地區揮灑自如的大棒。

當然第6艦隊最為輝煌的戰績還是1999年3月24日到6月1o日對南聯盟的全面打擊。第6艦隊出動4o余艘艦艇以北約南歐盟軍海軍打擊與支援部隊的名義與北約其他部隊一起,從亞得里亞海及6上基地向南斯拉夫聯盟動大規模空襲。「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菲律賓海"號向南斯拉夫射了第一枚「戰斧」型巡航導彈開始,在此後78天的空襲之中,美國海軍第6艦隊共向南聯盟境內共射了多枚「戰斧」型巡航導彈,一度使美海軍庫存的"戰斧3"導彈消耗殆盡。更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美國海軍「由海向6」摧毀了一個內6國家戰爭意志的潛力。

應對中、東歐地區的政治劇變以及針對美國駐軍的襲擊事件,五角大樓早在「狄安娜計劃」順利實施之後便決定向地中海地區增派兵力。隸屬于大西洋艦隊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喬治.華盛頓」號(73)戰斗群奉命進入地中海地區待命,與第2艦隊進入北大西洋的「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號(69)航母戰斗群、「杜魯門」號(-75)航母戰斗群共同執行代號為「守望邊境」的軍事威懾行動。在習慣了「用航母說話」的美國政府看來,這個三個航母戰斗群的前沿部署足以壓制中、東歐各國的躁動情緒。而更令華盛頓感到欣喜的是看似團結的歐盟各國遠非鐵板一塊。與中、東歐的激進情緒相比,以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為代表的西、南歐各國卻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友好。比起德國新納粹政府在柏林出的戰爭叫囂。巴黎、羅馬、馬德里似乎更希望通過外交手段來解決美國推行「狄安娜計劃」之後產生的資源分配不均。不過華盛頓的要價並不會因為態度上的友好而降低。無論你是聲色俱厲還是低聲下氣,美國政府始終堅持在「狄安娜計劃」滿足美國本土的能源需求之前,將不會向任何國家開放。不過美國想象這一答案還不足以將西、南歐各國推行對立面,因為比起獨佔資源的美國來說,已經開始磨刀霍霍的新納粹德國顯然更加危險。

最近幾周以來,亞平寧半島之上也出現了一些抗議美國實行「狄安娜計劃」的示威游行,但規模都較小,比起東歐各國象當年驅逐蘇聯紅軍那樣圍攻美**事基地的急風驟雨相比,那些在當地軍警全程控制之下的游行只能說是和風細雨。早已在世界各地見識過各種抗議活動的美國大兵們早已練就了唾面自干的本領。當白天包圍在基地門口的民眾散去之後,他們也選擇內了各自享受自己的夜晚。而此刻停泊在在位于在那不勒斯市以北9o公里的加埃塔港內美國海軍第6艦隊旗艦「拉薩爾」號之上,除了擔任戰備值班的水兵之外,大多數人都對即將降臨戰爭缺乏準備。

隨著法國退出北約,1967年美國海軍第6艦隊便從法國的維爾弗朗什遷到了意大利的加埃塔港。作為第6艦隊旗艦「拉薩爾」號(3)的母港,加埃塔海軍基地駐扎有第6艦隊的成員和加埃塔海軍支援機構。作為美國海軍第6艦隊的旗艦「拉薩爾」號(-)是一艘雜務型指揮艦,雖然它的名氣遠不如第7艦隊的旗艦的「藍嶺」號()和第2艦隊旗艦「惠特尼山」號()來得有名。但是它的實戰經歷卻遠比後二者來的精彩。在海灣戰爭之中正是「拉薩爾」號指揮了中東特混艦隊,對伊拉克實施了導彈突襲和小規模海上作戰。科索沃戰爭中,美國海軍第6艦隊為主組成的北約海軍海上聯合部隊,也正是由「位薩爾」號擔任旗艦指揮,從海上對南聯盟實施打擊。

作為一個前沿部署在的加埃塔港的海軍艦艇,「拉薩爾」號的主要任務是為第6個艦隊和船上的人員提供指揮艦的設施和功能。從「拉薩爾」號開始擔任美國第6個艦隊指揮艦的角色,並為艦隊帶來了能力的巨大提升。而如果有必要,「拉薩爾」號還可以利用它的設施和能力為第6艦隊提供訓練,從而大大地增加美國第6位艦隊司令員和他的成員的靈活性。另外「拉薩爾」號目前裝備有先進的通信,命令,和控制設備。海上、空中、6地和兩棲部隊均可以直接接受旗艦的指揮和控制,這將進一步增強美國第6個艦隊的危機反應能力。

此刻這艘滿載排水量為噸,由兩棲運輸艦改裝而成的指揮艦正平靜的停泊在那不勒斯港內。在他西側的泊位上面停放著的則是曾在年1o月12日因在也門的亞丁港附近遭遇裝載炸藥的橡皮艇攻擊而聞名的「阿里.伯克」級驅逐艦「科爾」號(-67)以及從太平洋艦隊第26驅逐艦中隊(26)的「拉塞爾」號導彈驅逐艦(-59)。

沒有人知道那位正被性丑聞所困擾的美國海軍中將第六艦隊指揮官約翰.斯圖弗比姆此刻是否已經鼾然睡去,但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那就是他睡不了多久了。因為隨著一聲從巴克林區傳來的刺耳爆炸聲,密集的槍聲已經打破了這座古城所有的寧靜。意大利軍隊動用最為精銳的空降旅在1個團的意大利自行研制的「公羊」c1型主戰坦克的掩護下,突襲了位于巴克林區的北約南歐司令部及美國第6艦隊聯絡處,雖然為了應對歐洲的緊張局勢,美國海軍6戰隊將巴克林區的警戒兵力由原先的1個連增至1個加強營。但是面對編制人數人,下轄5個傘兵營,1個炮兵營,1個特種營的意大利6軍精銳之師。他們的抵抗實在太過脆弱了。

而就在巴克林區遭到突襲的同時,在「拉薩爾」號面積平方英尺,可供216人同時工作的作戰指揮中心之內,寥寥幾個值班軍官此刻正無精打采的打著哈欠。但就在此時,一陣刺耳的警報聲驅走了所有的瞌睡,在他們前方的雷達屏幕之上,12個度高達2馬赫的紅色光點高從位于奧蘭多.蒙特山上激射而來。奧蘭多.蒙特山位于加埃塔港以北約2o公里,位置恰巧可以俯瞰整個加埃塔灣,長期以來那里一直是美國海軍在加埃塔港支援機構的所在地,但是此刻顯然這個可以扼守全港的制高點已然易手。

「那是什麼?北約根本沒有裝備那麼快的反艦導彈……。」值班的軍官們一邊手忙腳亂的操控著各種防空武器準備進行攔截,一邊疑惑的猜測著這種突然來襲的導彈究竟是何方神聖。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些美國海軍的精英們並沒有判斷錯誤,在北約各國的裝備序列之中的確沒有可以達到這個度的武器。反艦導彈一般都在距海平面∼米以下的對流層中飛行,空氣阻力很大,一般很難進行音飛行。目前在役的反艦導彈中,前蘇聯/俄羅斯海軍所裝備的ss-n-2B/-12和ss-n-19等型號的導彈率先達到了音,而西方各國反艦導彈大多沒有實現音飛行。這個中的原因主要還是武器的設計存在很大差異,前蘇聯的反艦導彈往往長達6∼11米,總重達∼公斤,巡航高度為2o∼米;而北約陣營則恰恰相反,其主要追求的是輕巧、耐用、可靠、通用化和作戰效能。

但是為了提高反艦導彈的突防能力,法國航空航天公司和德國公司聯合研制的新一代反艦導彈還是聯合研制了新一代的「音反艦導彈」。這種代號為「安斯」()的反艦導彈采用了先進的整體式火箭沖壓動機推進動力裝置,彈長僅5.5米,彈重只有9o公斤,飛行度可達2倍音,最大射程∼公里。今夜意大利6軍的奧羅貝卡()阿爾卑斯山地旅秘密滲透控制了奧蘭多.蒙特山,掩護德國海軍的岸基反艦導彈營佔領有利的射位置,向停泊于軍港內的美**艦動攻擊。

雖然「拉薩爾」號的職能是艦隊指揮,但其依舊裝備著2套「密集陣」型近程防空武器系統、2座雙管76毫米炮以及4座箔條/紅外干擾彈射裝置、綜合電子戰系統,必要的時候依舊可以抵抗中程低空飛機和小型水面艦艇所實施導彈攻擊。如果再加上2艘「阿里.伯克」級驅逐艦的防空火力,那麼即便面對如此飽和的攻擊,「拉薩爾」號依舊可能化險為夷。但是就在「拉薩爾」號的軟/硬攔截全線打開之際,2艘「阿里.伯克」級驅逐艦的反應卻異常的遲緩。第一枚「安斯」()型反艦導彈掠海飛行直撲「阿里.伯克」級驅逐艦「拉塞爾」號,穿透剛剛預熱的mk-15「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薄弱的彈幕正中「拉塞爾」號的艦橋位置,號稱「宙斯盾」眼目的-1d型對空搜索相控陣雷達被在火光中四散迸散。第二枚、第三枚「安斯」()型反艦導彈緊隨其後猛撲向來不及作出反應的軍艦,德國海軍岸基反艦導彈營的計劃很明確,先擊沉具備強大戰斗力的驅逐艦,再瞄準缺乏自衛能力的「拉薩爾」號。

同一時間遭遇襲擊的還有美國海軍在希臘東南部、地中海東部中央位置的克里特島的蘇扎灣海軍基地。蘇扎灣位于在克里特島西北部的阿卡羅提半島,擁有公里長,5o公里寬的天然港灣,可以容納整個第6艦隊,同時還儲備有足夠整個第6艦隊戰時需求的油料。基地內除了部署有為美軍提供飛行天氣簡報、航空天氣觀察、通信保障的美國海軍歐洲氣象學和海洋學分隊,基地內還有一個擁有一條主跑道和2條平行的滑行道的軍用機場,以擔負著空中運輸樞紐的職能。為美國空軍的戰略空運和應對非洲地區意外情況提供支援。

奪取蘇扎灣海軍基地的任務由意大利海軍特種部隊完成,水下行動大隊()的3個蛙人小隊率先滲透登6,隨後引導水下行動大隊()的4個騎兵連乘坐橡皮艇秘密登6,等到駐守基地的美國海軍17名軍官和名士兵覺之時他們已經大多成為了階下之囚。

位于西西里島東部沿海的美國海軍錫戈內拉航空基地遭到的打擊則更為沉重,這個位于西西里島第二大城市卡塔尼亞以西16公里處的航空基地,最初的不過是僅有名美國人的小型遠征機場,但是現在其已經成長為北約各型飛機的大型空軍後勤基地,錫戈內拉航空基地一直在為美軍及北約軍隊提供穩定可靠的作戰指揮控制和行政後勤保障。而目前錫戈內拉航空基地還在進行一項耗資3億美元的基地改造項目,使其成為美軍海外的7大後勤補給中心之一。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德國空軍出動了駐布杰爾空軍基地的第33戰斗轟炸機聯隊。12架德國空軍的「狂風」戰斗轟炸機的呼嘯瞬間將死亡布灑開來。

錫戈內拉航空基地分為兩個區,1區和2區。其中1區是原來海軍基地所在地,現在主要是家屬區和各種生活設施所在地;而2區才是主要的工作區,包括跑道、航空控制塔、軍營、物資倉庫和彈藥庫等等。不是無法辨識還是有意報復,德國空軍在對錫戈內拉航空基地的轟炸之中采用的是集束炸彈的無差別轟炸,在被炸毀的殘骸之中,又有誰知道有什麼多少是無辜的平民。

對于美國海軍在地中海及北大西洋的代號為「守望邊境」的軍事威懾行動針鋒相對,歐盟第一次空前團結的並肩作戰,他們的行動代號為「蠻荒之王」。隨著美國在地中海的基地網絡一一被摧毀之後,游弋于其中的「喬治.華盛頓」號戰斗群便不過是釜中游魚而已。

「45分鐘之前我們失去了‘喬治.華盛頓’號。」在氣氛凝重的韋瑟山基地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室內,資深簡報官向在座的美國最高領導層通報了最新的噩耗。「‘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戰斗群遭遇了德國和意大利兩國空軍、海軍航空兵的聯合突襲,在第一攻擊波次中德國海軍航空兵出動隸屬于第2聯隊的‘狂風’型戰斗轟炸機24架,協同德國海軍航空兵第3聯隊的5架‘大西洋2’型反潛巡邏機從德國南部的空軍基地起飛,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以北的格羅塞托空軍基地會合意大利空軍第4戰斗機聯隊的護航機群,編組後進入攻擊陣位。」在資深簡報官的敘述聲中,幕布上立即出現了一組巨大紅色的箭頭,從中歐內6向地中海撲去。

「‘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戰斗群當時正游弋于撒丁島以東西經12度、北緯41度的第勒尼安海之上,整個戰斗群當時處于二級戰備狀態。隸屬于第17艦載航空聯隊的1架e-2c型‘鷹眼’預警機當時正飛行于戰斗群上空承擔雷達警戒任務。因此在敵對機群尚未進入了威脅距離之前,戰斗群迅進入一級戰備警戒。」顯然作為美國海軍的百戰精銳「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戰斗群的反應度是足以稱道的。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室內的眾人似乎可以透過幕布上投影的圖象看到一架架美國艦載航空兵的-「級大黃蜂」型戰斗轟炸機和ea-「咆哮者」型電子戰機正從「喬治.華盛頓」號航母的甲板上呼嘯而去,撲向敵群。

「很明顯意大利空軍第4戰斗機聯隊所列裝的eF-‘台風’型戰斗機已經裝備了最大射程可達公里的新型‘流星’遠程對空導彈。幾乎在我們的e-2c‘鷹眼’型預警機探測到對方的同時,敵方也同時對其進行了攻擊。」資深簡報官面無表情的陳述著。在先進中程空空導彈方面,美國雷聲公司所研制的-「阿姆拉姆」型空對空導彈長期以來可以說是獨佔鰲頭。長期以來,歐洲各國空軍的空隊空導彈裝備都只能仰美國的鼻息。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蓄勢待的歐洲軍事工業決定自力更生。基于「歐洲戰斗機」(包括「台風」和「陣風」兩種機型)項目的成功,在瑞典薩伯動力和英國系統公司決定在1978年瑞典和英國聯合研制的半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天空閃光」的基礎之上繼續研制新型中程空空導彈。這一計劃隨即吸引了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國的參與,在6國的共同努力之西最終成立了「流星」導彈集團。

集合了整個歐洲的軍工科研力量,橫空出世的「流星」基本型的作戰性能已經壓倒了世界各國現役的各型中程空空導彈。但是歐洲各國並不滿足,糅合著德國人的想象、法國人的天賦、英國人的執著、西班牙人的熱情、瑞典人的精密以及意大利人的美食……不!應該說是意大利人的美學之後,一種人類航空史上空前絕後的物器逐漸浮出了水面。作為一種兼備快和高機動性的視距空對空導彈「流星2」型的整個氣動外形十分特別,在導彈後部安裝了兩個不對稱的沖壓動機進氣口,連接著兩台體積小、成本低和結構簡單的固體沖壓動機。由于沖壓動機是利用空氣中的氧作為氧化劑,因此它擁有著比固體火箭動機高的多的能量。同樣體積和重量的動機,沖壓動機能夠提供至少兩倍于固體火箭動機的射程。因此「流星-2」型導彈的最大射程可達公里,遠比美國空軍代號為「先進中距空空導彈」的-最大8o公里的射程要遠,甚至凌駕于一向以大威力、遠射程而聞名的俄羅斯空軍R-77「 蛇」型導彈公里的極限射程。

固體沖壓動機的另一優勢是導彈的度要遠遠過傳統的固體火箭動機快。「流星-2」型導彈最大度可達4馬赫。由于具有較高的巡航度,在如此高的攻擊面前即便是以高機動性著稱的-「級大黃蜂」型戰斗轟炸機也無法有效的規避目標。「在視距攻擊階段我們完全處于劣勢,在歐洲人的‘流星’面前,我們昂貴的戰斗機和精銳的飛行員就象復活節的火雞一樣毫無還手之力。」從「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戰斗群上出擊的藍色箭頭與來襲的紅色箭頭在意大利的海岸線附近迎面對撞在一起。而在屏幕下方則顯現出代表著出擊艦載機數量的32架-「級大黃蜂」型戰斗轟炸機的模型。在短短的2分鐘之內,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高層們便看到過一半的戰機模型在電腦特效中燃燒殆盡。

「這不可能!即便我們在戰機和導彈領域我們已經被歐洲軍團越了。但是在情報和信息領域我們一直以來都對歐洲保留了我們的技術。」新任國防部長阿米蒂奇顯然無法接受這一現實,而他的所言也並非虛妄。在北約體系之中,美國一直以指揮中樞自居,在冷戰時代美國放任歐洲各國在常規武器領域的各自展,但是在大型預警機領域,美國一直堅持由自己單獨研制列裝,而歐洲各國只需要在接口上面與美國保持一致就可以了。一旦戰爭爆,駐歐美軍部署在德國和荷蘭的18架e-3「望樓」型大型預警機足以為北約空軍提供足夠的信息支持。五角大樓早已洞悉了未來戰爭的脈絡,無法在信息化條件下作戰,無論單個武器平台的性能如何優秀,最終也將被戰爭所淘汰。正因于此,在科索沃戰爭之後,自大的美國國防部曾輕蔑的評價歐洲的軍隊還停留在二戰之中。而「狄安娜計劃」成功實施之後,五角大樓為了以防不測已經撤出了部署在歐洲大6的絕大多數預警機和支援戰機,也就是說歐洲軍團應該已經完缺乏空中指揮和預警能力。

「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是根據我們所獲得最新情報,在過去的半年之中瑞典人剛剛為歐洲生產了4o架薩伯()-‘百眼巨人’型預警機。歐洲各國已經在瑞典國內秘密接受並調試了這批預警機。」現實永遠是那麼的殘酷,如果歷史還不健忘的話,或許還有人記得在正是借助著瑞典的掩護,納粹德國完成了重整軍備的前期技術儲備。同時也為這個北歐國家奠定了最為完善的軍工體系。這個僅擁有常備軍的國家,卻擁有從、戰機、坦克、火炮、潛艇、軍艦到導彈、雷達、電子對抗系統堪比大國的軍工體系。

薩伯-「百眼巨人」型預警機以薩伯-型客機為搭載平台,搭載著外型酷似「平衡木」的「愛立眼」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這種工作在北約e∼F波段的相控陣雷達(美國的雷達波段大多數為s波段,頻率2∼4吉赫茲),擁有很強的抗電子干擾、雷達雜亂回波干擾能力以及低目標探測、以及繁多模式扇形掃描的能力。據在米的巡航高度,「百眼巨人」型預警機最大探測距離為公里,並可同時跟蹤個目標,可現公里距離內戰斗機大小的目標和公里距離內海上目標。雖然無法匹敵美國空軍的e-3「望樓」型大型預警機,但卻足以引導歐洲軍團的空中進攻。

慘烈的空戰幾乎是一面倒的屠殺,一向習慣了佔據技術優勢的美國空軍第一次品嘗到了「劍短于人」的痛苦。在薩伯-「百眼巨人」型預警機的中端制導之下,紛舞的「流星」快逼近試圖規避的美國海軍艦載機,在x波段雷達主動搜尋之下,無線電近炸引信的精確引爆將一架又一架的-「級大黃蜂」型戰斗轟炸機化成公里以外的熒光。

如果這場戰斗是現場直播的話,新納粹德國的宣傳機構或許會這樣**洋溢的解說道︰「擊落!擊落!擊落!‘台風’戰機立功了,‘台風’戰機立功了!不要給美國海軍航空兵任何的機會。他們可以提早回家了!偉大的德國空軍的第74聯隊(宣傳機構當然不會把榮譽讓給意大利人)!他們繼承了德國空軍的光榮傳統。里希特霍芬(注1)、烏德特(注2)、戈林元帥(這位就不注了,但要肯定一點這位二戰中著名的胖子在一戰中同樣是擁有22架戰績的王牌飛行員)在這一刻靈魂附體,德國空軍的飛行員代表了德國空軍悠久的歷史和傳統,這一刻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他不是一個人!敵機被擊落了,美國海軍航空兵們可以回家了,德國人沒有再輸給那些飛行流氓。偉大的德國空軍的第74聯隊!戈林元帥今天生日快樂(這場戰斗生在1月12日,戈林的116歲誕辰)!德意志萬歲!偉大的德國空軍,德國人民的期望,流星導彈是一個絕對理論上的決殺。絕對的死角,德國空軍控制了地中海的天空!這個勝利屬于德意志,屬于百眼巨人,屬于台風,屬于流星導彈,屬于所有熱愛德意志空軍的人!美國海軍航空兵也許會後悔的,他們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打的太保守了。美國海軍航空兵該回家了,不過他們不用返回那艘‘喬治.華盛頓’號航母了,因為那艘航母也即將沉沒,再見!」

第一波次出擊的美國海軍航空兵的32架-「級大黃蜂」型戰斗轟炸機僅有12架成功的熬到了對方進入了-型導彈的最大射程。並擊落了6架試圖突防的「狂風」型戰斗轟炸機和2架eF-「台風」型戰斗機。但是數量和機動性上的優勢最終令美國海軍驕傲的空中長劍徹底崩壞,雖然「喬治.華盛頓」號航母迅放飛了最後的預備隊。但最終的結果也不過是添湯湊殺而已。在全面放棄了遠程防空艦載戰斗機F14「熊貓」之後,美國海軍的作戰實力正在積蓄下降,無法再同8o年代的全球擴張時期相提並論。-18「級大黃蜂」雖然擁有著現代化的座艙,在各類航展上頻出風頭,但是其有效載荷/航程比卻只有F-14的36%。即便是經過改進的最新量產型,最多這個數值也只能提升到5o%。這就意味著在「大黃蜂」全面替代「雄貓」的今天,美國海軍航母戰斗群的空中打擊半徑只有過去的一半,覆蓋面積則僅有23%。

撕裂了艦載航空兵的防線之上,「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戰斗群只能依靠水面戰艦的火力來阻截大舉突防的德國戰機和導彈。「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諾曼底」號、」阿里.伯克」級驅逐艦「布里斯科」號和「加農」號、「佩里」級護衛艦「辛普森」號展開防空隊型,準備全力攔截掠海而來的「鸕鶿」和「飛魚」。但是出乎美國海軍預料之外的是,德國海軍航空兵第一波次所投放的並不是「鸕鶿」或「飛魚」型空射反艦導彈,而是「金牛座」型機載防區外布撒器。

機載防區外布撒器是一種空面武器系統,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邏輯展趨勢武器集束炸彈布撒器和巡航導彈直接結合的產物。其基本組成是︰具有能完成各類作戰任務的有效載荷;可在點目標防御或區域防御之外探測並捕獲目標的探測系統和飛行控制系統;可靠的字彈藥布撒系統;當然還需加裝動力裝置。無疑這種武器的出現贏得未來現代高技術條件下局部常規戰爭勝利的進攻手段。不過它主要的作用還是裝備智能末制導子彈藥則能更有效的打擊行進和集結過程中的裝甲編隊,以及摧毀敵方的防空陣地、交通樞紐、作戰指揮中心及野戰機場。但是今天德國卻創意的用它來打擊水面艦隊。

這種全新的戰術令美國海軍曾經無比驕傲的海上盾牌不再堅固。高空突防的「金牛座」型機載防區外布撒器在指定高度凌空爆炸,釋放出數以千計的子彈藥,其中當然主要是用于攻擊裝甲目標頂部的「爆炸成型彈藥」(),當然更不乏不停射著干擾電波的電磁壓制彈頭。在復雜的環境之下,迫使「宙斯盾」系統無法有效的攔截每一個目標,雖然這些子彈藥遠不如反艦導彈那般一致命。但是「蟻多咬死象」,連續不斷被穿甲彈藥擊中,短暫的數分鐘之中美軍的數艘戰艦已是遍體鱗傷,難堪再戰了。而此刻第二攻擊波的「鸕鶿」或「飛魚」型空射反艦導彈才正式登場。

最終「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戰斗群僅支撐了12分鐘便系數被擊沉在撒丁島以東的海面。與此同時游弋在北大西洋的「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號和「杜魯門」號航母戰斗群也遭到了法、德兩國海、空軍的全力突擊。最終「杜魯門」號航母戰斗群覆沒在設得蘭群島以東冰冷的北海之中。「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號則較為幸運,在損管組的努力下,艱難的撤出了法德兩國水下狼群的包圍網,正在後撤之中。無論如何這一天也終將被銘記于歷史之中,歐洲第一在同一旗幟之下與美國兵戎相見。

注1︰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芬一戰德國空軍第一王牌飛行員,綽號「紅色男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擊落8o架飛機,位居德國飛行員之,同時也是一戰中世界王牌的第一位。

注2︰恩斯特.烏德特一戰德國空軍的第二王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生還的德國王牌飛行員中,他是擊落敵機數量(62架)最高者。這個數字僅次于傳奇英雄「紅色男爵」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芬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