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五百九十三章守株待兔

第五百九十三章守株待兔

不過,也有因禍得福的,歷史上近現代德國的前身條頓騎士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們本來臣屬于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神聖羅馬帝國」(即德意志第一帝國),但由于帝**隊的主力在飛虎軍的攻擊下損失慘重,帝國皇帝的權威受到了嚴重削弱,因此這個面積要比歷史上現代的德國大上好幾倍的「神聖羅馬帝國」提早瓦解了,而在戰爭中崛起(注1)的「條頓騎士團」則勢力大增,並最終以中央集權制建立起了全新的德意志帝國,並很快成為了一支在歐洲乃至世界上令人不能忽視的力量。

不過令德國人心痛的是,本來一直屬于德國的捷克人在抵御飛虎軍入侵的戰斗中取得了更加輝煌的勝利,自信心大幅提升,而漸漸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民族,並最終從德意志帝國的版圖中分裂了出去。而且因為此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一直在捷克實行苛政,使得獨立的捷克人對于德國人十分憎恨,兩國甚至因此發生了多次戰爭(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德國想要收回捷克,戰爭的主動方都是德國人,畢竟捷克相比當時的德國,實在太小了,連八分之一的國土面積都不到,人口更是不到德國的十分之一。)。令人驚奇的是,捷克人竟然多次擊敗德國的大軍,令世人對其刮目相看,但捷克人卻覺得勝利理所應當,「我們連中國人都打敗了,還怕他們德國人嗎?」,這種態度神似歷史上打敗元軍後自信爆棚的日本人,盡管在德軍壓倒x ng的兵力優勢面前,捷克人最後還是不得不屈服了,不過能夠保留自治權,對這個小國來說,也算是相當難得了

其實,即使對整個歐洲來說,飛虎軍的西征也是利大于弊的,因為他們讓歐洲人見識到全新的戰爭方式以及各種先進的科技成果。而且也體驗到了中國的無比強大。雖然由于語言不通的緣故,飛虎軍西征途中沒有與當地人發生過非戰斗方式的接觸,不過他們立下為記的石碑還是說明了自己的身份。

正是因為意識到了西方與東方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不少西方的學者和有為青年都不顧危險和路上的艱難險阻,經過因為舊的秩序被摧毀、新的秩序卻尚未建立起來而顯得h  n不堪的東歐,前往萬里之外的東方求學。雖然在起初的幾年里,他們只能走到夏國的地盤,卻也已經因此澄清了不少歐洲人以前的錯誤觀念。比如那個「鑌鐵之國」契丹並非中國,只是中國化的一個蠻族國家,就像現在的歐洲法蘭克諸國一樣,而且現在已經被朝代是「宋」的中國滅掉了。

他們還了解到,現在已經自稱為「大宋帝國」的中國正是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時期,歐洲諸國與他們相比,就如同螞蟻與大象的差距一樣大,即使是中國的一個屬國「夏國」,都毫無疑問比歐洲任何一個大國都更強盛。這令那些體驗過「*禍」可怕的歐洲人無比恐懼,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原來那個殺死了無數歐洲人、滅掉了幾十個國家的中國將軍,竟然是s 自帶兵西征的,而中國皇帝甚至以此為由令他自裁了

早就已經打算對辛棄疾下手的趙青鳳在得知他凱旋歸來以後,並沒有玩什麼「鴻m n宴」之類的詭計,而是堂堂正正(將其y u入包圍圈其實也算不上什麼堂堂正正)地派出十萬大軍將歸國的飛虎軍包圍起來,因為辛棄疾違反了帝國憲法,本就罪不容赦,如果玩y n招,反倒讓別人以為是自己謀害于他。而更令她下此決心的是她向父皇上奏的密函有了回音,趙的回信上只寫著八個字︰「依法辦事、勿冤勿縱」

至于飛虎軍官兵是不是會因此造反作lu n,趙青鳳並不擔心,甚至有些期盼,她的十萬大軍雖然素質遠不能與飛虎軍相比,可是卻全員裝備了火器,光是裝填霰彈的輕炮就有幾千m n,只需一聲令下,就能將早就彈y o耗盡的幾千飛虎軍打成齏粉。若是辛棄疾的部下不識時務,那就順便斬草除根好了

辛棄疾一直都還把趙青鳳當成當初那個一直陪在皇帝身邊的可愛小公主,對她根本沒有任何防備,等到發現異狀的時候,他的幾千人馬已經身陷重圍了,而帶兵包圍他們的正是昔日辛棄疾的副手吳拱。這廝平素最恨的就是少年成名的那些「幸運兒」,而且辛棄疾還是平民出身,就更令他嫉恨。吳拱早就巴不得辛棄疾早點橫死,只是那時辛棄疾聖眷正隆,他也不得不對其俯首貼耳。因此當趙青鳳「征詢」他的意見時,這廝立刻連連磕頭表明自己的態度。而當趙青鳳隱晦地表示,事成之後可以保舉他為涼州衛的新衛帥之後,吳拱更是感恩戴德,當起狗tu 來沒有任何心理障礙。

看到辛棄疾ch 翅難飛,吳拱心里幸災樂禍,但面上還是一副公正嚴明的神態,義正辭嚴地對著昔日的主帥喝道,「辛棄疾,你可知罪?」

辛棄疾自然不服,雖然審時度勢不敢lu n動,但還是忍不住瞠目怒問道,「吾何罪?吾何罪?即便有罪,以吾不世之功,尚不足以抵罪耶?」。辛棄疾的話並非強詞奪理,當初趙改革軍制與國法的時候,考慮到軍人與平民畢竟不同,所以特許軍人犯法時可以將功抵罪,辛棄疾干這種事已經不止一次了,可謂輕車熟路

但吳拱卻冷笑道,「你的確有大功于社稷,但是這次你膽大包天,居然敢擅自率軍攻入並非鄰近的未建ji o國家(注2),公然違反憲法,就算聖上特赦也救不了你了,違憲者,必殺」

注1︰主要因為這時的飛虎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彈y o也所剩無幾,無法就地獲得補充,如果對上的是起兵初期的飛虎軍,他們的結果只會與奧斯曼突厥人一樣,根本沒有立功的機會。

注2︰憲法中這樣規定是因為這種行動毫無實質x ng的好處卻要結下新的仇家,所謂「國雖大,好戰必亡」就是說的這種情況,也是趙不能容忍的。他可以容忍將領獨斷專行、甚至是貪污**,卻不能容忍他們的愚蠢和不顧大局,某種意義上來說,歷史上滿清的崛起就與此有很大關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