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五百五十章 對遼包圍圈(上)

第五百五十章對遼包圍圈(上)

兩宋之j無疑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但現在卻還沒有任何一人能夠進入先賢祠供人瞻仰,因為趙為了防止後人以權謀私,特別規定只有已經過世五十年以上的才有資格進入先賢祠。因為對于那些政治人物來說,如果在世或是剛死不久,他們的影響力往往依然很大,想對他們作出公正的評價是很困難的事。盡管如此,趙卻可以提前下斷語,他本人就算進不了聖人祠,進偉人祠也肯定是板上釘釘,而他過去和現在的臣子當中能進先賢祠的恐怕也不少于二十位,畢竟就算是他的敵人也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大宋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強的時候,而且是全方面的強盛,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

除了先賢祠之外,趙還讓人在泰山上修建了英烈祠與忠孝祠,前者收錄的是英雄與烈士,而後者則是忠臣孝子。與先賢祠必須等到其生前影響力基本消失後才能收錄不同,英烈祠與忠孝祠只要在該人死後就可以收入供奉,但暫時只能進入大宋分館,想進總館的名錄,一樣得等上五十年。英烈祠中收錄的名字並非都屬于那些大人物,其中也有一些雖然身份卑微卻以其勇烈情感三軍的基層官兵(類似于戰斗英雄),而這十幾年里每個為國戰死的宋軍官兵也都得到了無法磨滅的榮耀,他們的姓名與籍貫將被刻在英烈祠碑林中的無數石碑之上。

這雖然只是舉手之勞,對大宋幾百萬官兵而言卻是一個極大的鼓舞,他們的軍人榮譽感從此有了進一步的增強,作戰時也更加勇敢無畏,「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人固有一死,如果自己的死能夠換來傳唱千古的英名,那股本能的畏懼自然會被沖淡很多。當然,凡事有利必有弊,自從英烈祠建立以後,宋軍之中喜歡冒險的官兵越來越多,好在大宋國力強盛、人口眾多,局部的冒險就算失敗,也還承受得起,而且那些喜歡冒險的家伙就算運氣好屢立戰功,也不可能獲得入閣拜相的機會(注1),所以這種風氣倒並未對大宋的國運造成多麼不利的影響。

至于忠孝祠,規模則要小得多了,純粹是照顧中國的傳統而已。但後來隨著大宋版圖的不斷擴大,穩定內部變得更受朝廷重視,因此忠孝祠得以不斷擴建,後來的規模甚至不在另外兩大建築群之下,畢竟推崇忠臣孝子對于維持帝國內部的穩定,是有很大幫助的,當然,那都是後話了

這些令趙頭昏腦脹的事情忙完之後,剛剛即位不久的趙便又馬不停蹄地將工作重心轉回到國事上來,畢竟現在的大宋帝國雖然已經空前強大,但卻還不能高枕無憂,就算不考慮內部的隱憂,外部也仍有威脅存在,那就是這些年里由于明君賢臣齊心協力而日益強盛的遼國,而趙現在最抓緊的,也正是研究和實施帝國的全新對遼方略

說老實話,雖然現在遼國無疑是僅次于大宋的世界第二強國,可是無論是在軍力上,還是在國力上,與大宋都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不說別的,遼國現在的正規軍不過二十多萬人,而大宋光是6軍的一線部隊,人數就過了六十萬,如果將海軍和二線部隊也算上,總兵力不下于二百萬,至于作為後備軍力而存在的民兵,總人數更是多達三百多萬。而且宋軍無論是官兵素質還是武器裝備,都要勝過遼軍一籌,可即使如此,趙依然不敢輕易對遼國動全面進攻,在他看來,即使以雙方現在看起來似乎強弱懸殊的國力差距,也不太可能光靠軍事手段吞並遼國

自從被宋軍痛揍一頓而被迫退出河東和朔方以後,遼國不得不將重心轉到西部,其現在的疆域包括了後世的新疆全部、中亞東北部、西西伯利亞南部、外蒙古西部和甘肅、青海兩省的一小部分,幅員十分遼闊。但更可慮的是,遼國與大宋的邊界線上幾乎都是渺無人煙的沙漠戈壁與雪山沼澤(而且還多是高鹽沼澤),如果宋軍想要攻滅遼國,就必須經過上千里的無人地帶,如果軍隊帶多了(事實上,在冷兵器時代,從中土向西域進軍,如果打持久戰,一次出動十萬大軍就幾乎是極限了,就算是只有一兩個月的決戰,也最多能夠支持二十萬軍隊,那些例子還都是平叛,攻打他國的話這個數字還要減小很多。),後勤壓力將大得難以想象。而兵力不足的話,即使可以擊敗遼軍主力(其實並不容易,狂熱的穆斯林戰士並不好對付,野戰和攻城戰還容易一些,萬一他們選擇巷戰,宋軍若兵力不足,是根本拼不起的。),也肯定無法有效地控制遼國廣闊的疆域,除非讓西域本地的各大部族維持其半獨立狀態,實行自治以減輕宋軍的負擔,但這是趙不能容忍的。

趙記得以前好像在史料里看到過,耶律普完的弟弟、現在的遼國皇帝耶律夷列貌似在歷史上死得很早,而他的獨生兒子耶律直魯古則是個亡國之君,在耶律普完與蕭斡里剌死後,短短幾十年時間就將極盛時期的西遼帶入了絕境。因此,一旦耶律夷列駕崩,沒了他這個明君,遼國就要好對付多了。可是這個時空的歷史已經改變,趙也不清楚他那個小舅子能夠堅持多久,所以他決定多管其下,一步步地削弱遼國,並搞好統戰工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爭取以最小的代價拿下遼國。

注1︰自趙以後,大宋擇相時雖然要求文武雙全,畢竟還是以民政上的能力為主要評判標準,「治大國若烹小鮮」的道理在中國還是深入人心的,而且隨著大宋版圖的擴張,能夠建立軍功的機會其實也越來越小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