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五百四十一章 草原的命脈(上)

第五百四十一章草原的命脈

在朝廷的特別重視下,派到弘吉剌部教書育人的那些小伙子不但要求學識出眾,而且還得儀表堂堂。雖然世上的男人總喜歡以「小白臉」這個稱呼來貶低那些相貌比自己英俊的同x ng,但在女人之中,卻始終都是偏愛「小白臉」的更多,而有文化有見識的「小白臉」就更加是女人心目中的白馬王子了。這一點即使在崇尚武勇的草原上也不例外,甚至還因為肌肉男太多引起審美疲勞的緣故,草原上的美女甚至比漢地女子更加偏愛那些看上去秀氣的男人,要不然當初訶額侖也不會對那個根本不會什麼武藝的草原另類——篾兒乞人的少族長赤列都情有獨鐘了

而且這些來自大宋的「教授」們年紀都不太大,又大多沒有家庭的牽絆,因此深受弘吉剌少女們的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好在他們人數不多,否則弘吉剌部的小伙子們若因此紛紛娶不到滿意的媳f ,非跟他們拼命不可

通婚歷來都是民族融合最有力的手段之再輔之以強大的文化攻勢,弘吉剌部漢化的速度快得驚人,不過幾年時間,弘吉剌部之中穿漢服說漢語就蔚然成風,還有不少人給自己取了漢名,包括他們那位遠嫁建康的公主在內,訶額侖在與趙舉行了正式的婚禮以後,就改名為月倫了,趙還給她想了個漢姓「蘇」,自此訶額侖便改名為蘇月倫,不管怎麼樣,至少听上去比訶額侖好听多了

隨著弘吉剌部的興起與大宋的介入,大漠上各方勢力的角逐愈發j 烈,但卻始終沒法決出一個真正的霸主,再加上弘吉剌部所起到的屏藩作用,大漠對于朔方、燕雲和女真故地的威脅被降到了最低的程度。而且在上次備受國內重臣詬病的出塞之行中,趙已經敏銳地發現了草原部族的命脈,雖然他們看似有著近乎無限的縱深,但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即使是最純粹的游牧部族,也是有跡可循的,那就是大漠各部的牧民口中常常提到的「水草」。

草原人口中所謂的「水草」,指的並非是那些水生植物,而是「水」和「草」,人要喝水、光靠牛馬羊女乃是不足以解渴的,畢竟這個年代還沒出現專門產女乃的花白女乃牛;牲畜也要喝水,光靠青草同樣無法滿足它們對于水分的需要,何況總有一些時候它們是只能吃干草的。而且靠近水源的地方牧草也要茂盛得多,若以單位面積產草量來對比,水草f i美的地帶往往是那些干旱貧瘠的荒漠化草原的數倍之多,這還沒有考慮到荒漠化草原常常會出現旱災而令牧草盡皆枯死的情況。所以「水草」之中,「水」是關鍵,所謂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其實說成「逐水而居」才對,因為大漠上,有水就有草

之所以要「逐」,是因為水草最為f i美的大河沿岸肯定早就「名花有主」了,他們除非有強敵來犯、或者是氣候異常,基本上都是半定居的,要不然歷史上的匈奴、蒙古等游牧民族也不可能在草原上建城。對于草原上絕大多數的部落來說,都只可能在那些稍次一等甚至差上很多的其他草場牧馬放羊。

與其說他們是「那片草原降水較多、牧草長勢較好,大漠上的部族便趕到那里放牧」,還不如說他們根本就是「放縱牲畜自由食草,等到一片草場基本啃光之後就遷移到其他還有牧草的地方,稱為游牧」,結果草原上的水土流失越來越厲害,後世的沙塵暴就是這樣來的。趙現在還沒有想得如此深入,但也意識到草原上的大河流域其大漠的精華地帶,雖然面積相對于整個大漠來說不算很大,卻養活了大漠上超過三分之二的牲畜和人口,稱其為草原的命脈也不為過。只要大宋控制了這些地帶,大漠諸蕃除了老老實實地歸順大宋,便再沒別的出路了。畢竟人口都沒了,哪兒來的兵呢?

要知道歷史上成吉思汗橫掃天下固然有其自身才能與其敵人太沒能力的因素,但若是沒了三十萬精銳的蒙古騎兵作為基本,他恐怕也會是「巧f 難為無米之炊」;就算將大漠以外的例子也考慮進去,完顏阿骨打起兵的時候算是實力最弱的了,但當時哪怕只是生女真各部,人口加起來也有將近百萬之眾。「以夷制夷」的手段固然厲害,若沒有具有相當實力的本族兵馬作為基礎,也只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