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五百一十七章出塞的準備(中)

第五百一十七章出塞的準備(中)

雖然辛棄疾殺降屠城的行為n ng得大宋現在朝野不安,但是畢竟這個與大宋有著刻骨深仇的大敵還是徹底地滅亡了,趙估計過不了多久,勸進的奏折又會堆積如山,這次他恐怕是再也躲不過去了,畢竟早有承諾。何況趙現在也不想躲了,執政日久的他已經清楚地意識到,雖然當上皇帝之後會有很多不便,但有不少事情卻只有皇帝才能去做,若皇帝這個位子真的令人厭惡,古往今來也就不會有那麼多英雄豪杰為之瘋狂了。不過,當上皇帝以後,再想只帶一點隨從就深入對宋人並不怎麼友善的大漠,就絕對不可能了,所以趙必須馬上動身。事實上,辛棄疾橫掃東京道的時候,趙就早有預謀地趕到了幽州,理由是為飛虎軍搞好後勤,實則是在為日後「北巡」做準備。畢竟這里可不比建康,想出國的話一兩天時間就夠了,甩掉那些「尾巴」是很容易的

辛棄疾的辦事效率是很高的,很快就選出了三十六個令趙滿意的部下,再加上趙自帶的一些sh 衛以及特殊人才,正好一百零八個。這時的辛棄疾還以為這只是純粹的巧合,但後來他終于漸漸發現,自己的這位主上根本就是一個數字控,凡事總是喜歡往2、3、5、7、8、9、12、18、24、36等特殊數字上湊

人湊齊了,但是趙暫時還走不了,因為金國雖然覆滅,但關外的廣闊土地如何分配,大宋朝廷卻還沒能拿出一個讓各方都滿意的方案來。依著趙的意思,大宋必須對那片f i沃的黑土地進行直接統治,但烏林答等眾多當地部族卻紛紛表示他們祖居此地,理所當然是當地的主人,而且他們對滅金也有功勞,大宋不能忘恩負義,而那些渤海人中甚至有人提出要大宋幫他們恢復國家,真是天真得可以。當然,不想繼續留在苦寒的家鄉過窮日子的也大有人在,趙對這些人是最歡迎的,不就是要錢嘛,好解決,光是沒收那些屠城凶手家產的收獲,就足以讓這些人享福一輩子了,而這些部族的土地便不勞兵戈地被大宋派出官吏接收,而這些部族的每個成員都得到在他們眼里十分客觀的一筆補償款,離開家鄉前往漢地居住。

而對于那些一心想要分到土地、實則野心不死的部族(注1),趙耍了一點xi o手腕,他一方面讓詹會龍與他們挨個ji o涉,能夠讓他們妥協自然是最好,就算談不攏也可以拖延一下時間,目前大宋的幾大重點工程都已經到了尾聲,幾個月後將陸續有大量的機動兵力騰出空來,到那時大宋將可以在東北地區佔據絕對的優勢,這些地頭蛇如果還敢負隅頑抗,趙也不在乎讓他們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其中,高麗作為一個完整的國家,情況與那些部族有所不同。作為已經形成穩定形態、而且實行郡縣制而非分封制的國家,高麗不可能像當年的完顏部那樣,在短短二三十年內就像滾雪球一樣迅速發展起來並席卷天下,甚至可以這麼說,就算大宋真的衰敗了,也不是這個xi o國可以欺負的。

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大宋再怎麼衰弱,外敵想要滅宋,也不可能純靠武力征服,他們只有以分封或者準分封(即讓其成為事實上的軍閥,但需要掛個朝廷的官職在身,元朝就是這樣做的。)的方式收買大宋朝野的人才(尤其是將才,m ng元滅宋、滿清滅明,都是以漢軍作為主力,他們本族人少,損耗不起。),從內部瓦解大宋,才有獲得最終勝利的可能,而高麗是不可能這樣做的(注2),所以他們永遠不可能形成對大宋的威脅。因此趙雖然有些厭惡高麗人,但對他們的防範心理遠不能與烏林答等關外的原始部族相比。

而且這次高麗人有夠倒霉,先是佔下的土地大多被b 吐了出來,然後又不得不派出十萬大軍當炮灰。本以為辛棄疾先放他們進城是為了表彰他們當炮灰當得好,沒想到屠城一結束辛棄疾就轉手將他們給賣了,高麗軍中因為屠城惡行而被處以極刑(凌遲、車裂之類)的就有七百余人,被處死的就更是有萬人之眾,前後加起來高麗人幾乎沒有撈到任何好處,卻白白死掉好幾萬人,連趙都對他們深表同情,辛棄疾這xi o子也太狠了,不帶這樣玩人的

再加上趙記憶里鴨綠江自古以來(其實是明代以後才開始的,之前邊界線常有變動,朝鮮面積最大的時候國界線曾推進到遼東、而面積最xi o的時候卻只剩下漢江以南的半個朝鮮半島,趙畢竟不是專業學歷史的,不可能什麼都知道)就是中朝兩國的界河,心理上比較容易接受,而且高麗太弱也不符合現在大宋的國家利益,所以趙還是同意了詹會龍提出的方案,將鴨綠江以南的土地分給高麗,但卻是有條件的

注1︰趙提出的方案是以大宋的軍功制度根據他們的功勛重新給其分配封地,而他們祖居的土地可以繼續由他們所有,但主權必須歸屬大宋,也就是說,大宋朝廷將擁有在這些異族聚居的土地上駐軍和征稅的權力。這樣一來,那些部族首領雖然將在經濟上獲得巨大的好處,其領導的部族卻會徹底喪失獨立x ng,那些權力y 較強、或是宗族觀念牢固的部族自然不願接受了。

注2︰對于有著大一統傳統的國家,軍權下放之後,各個實權將領最先想到的,往往並不是開疆拓土,而是謀朝篡位,除非改革的步子放得很慢,經過幾十年乃至幾百年的時間循序漸進,才不容易出現內lu n,但在人亡政息的古代,長期一以貫之的改革路線只有保留有原始民主的部族才能做到,而中央集權制的高麗則絕無可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