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百七十四章將 星(下)

第四百七十四章將星(下)

明明以這種最新型號的燧發槍的威力,就算在一百步的距離依然可以射殺披甲的敵人、在五十步內更是可以射穿雙層鐵甲,而且在宋軍以前的實戰中,哪怕是質量較次的火繩槍,集**擊時只要敵軍進入一百步以內,火槍手也就可以開始射擊了。

他的教官回答說這是因為火槍的精度不夠,距離太遠的話彈丸偏移得很厲害,月兌靶會很頻繁,增大統計的不確定性,那麼測試成績的可靠性就會明顯下降,而且在實戰中也沒法做到精確射擊,所以練了也白練。但是辛棄疾又繼續問他,具體的偏移誤差有多少,那個教官卻回答不出來了

求知欲很強的辛棄疾一心想要得到答案,便想辦法做了一次測試,他將燧發槍按水平方向綁住固定後對與其垂直的五十步外的牆面進行射擊,連射十發後他跑到牆邊測量牆上彈孔之間的距離,發現偏離值不過數寸,而即使距離加大到八十步、甚至一百步,依然不超過兩尺(注1)。因此辛棄疾便得出一個結論,只要火槍手的素質足夠高,槍械的質量足夠好,那麼在五十步乃至更遠的距離內對敵人單兵進行精確射擊是完全有可能的

如果光是這樣,趙最多會贊嘆一下辛棄疾喜歡研究的科學精神,但其接下來的一些思考與設想卻令趙不得不對這位天才少年愈發地高看起來。

辛棄疾也知道,他的想法理論上是沒錯,但以大宋現在的實際情況,無論是火槍神射手還是優質火槍,都堪稱是稀缺資源。以其微不足道的數量,縱然強強聯合能夠組建出百發百中的精銳神射手,也很難有太大的戰果。不過好學多思的辛棄疾馬上便又有了一個新的想法,以如此優質的資源,用來對付普通士兵的確太浪費了,但如果是用來射擊將領或是其他重要目標呢?就算做不到百發百中,但如果數名甚至十數名神射手同時射擊一個目標,只怕敵人會很難幸免吧?畢竟以目前各國的醫療水平,若是軀干中彈,幾乎是九死一生,因為體腔感染是幾乎無藥可醫的,而且有毒的鉛彈也對身體有很大的損害,如果擊中四肢,往往也得截肢,所以基本上打中就行,這難度可比一槍爆頭低多了

辛棄疾這個還未參加過什麼實際戰斗的十五歲少年居然提出了狙擊的概念,這實在是令趙有些驚訝。雖說以遠程兵器暗算敵方重要人物的戰術在中國早已有之,但效果其實一直不是很好,因為弓弩射出的箭矢速度慢、目標大,只要有了提防,在五十步開外很可能會被敵人用兵器格擋掉,區區一箭幾乎沒有射傷敵人的可能,而那些高級將領往往身手不凡,就更難射中了。何況弓弩的殺傷力有限,只要養好傷就又是一條好漢,當年楊再興在戰場上身中十數箭依然勇不可當,要不是戰馬陷住遭到敵人漫天箭雨的攢射,根本就不會死,指望一箭斃敵或是令其失去戰斗力,那真是需要非同一般的好運氣。因此歷史上放冷箭的人很多,得手的卻相當有限,單挑戰術退出歷史舞台後,將領少有單獨暴露在軍陣之外的情況,遭到冷箭射殺的例子就更少了

床弩等重型機械的威力倒是夠了,歷史上也確有成功狙殺敵方大將的戰例,比如北宋時期在澶州之戰時以數十台床子弩射殺遼軍大將蕭達蘭,從而一舉扭轉了戰局。但這類機械耗費大、精度差,非數十具齊射難以命中單個目標,所以除非目標是敵軍的高級將領,否則是不劃算的,而敵方的大將卻又不會輕易走進這類大型遠程機械的射程,這些笨重的玩意又很難移動,所以實用效果其實並不是很好,要不然也不會幾百年下來,也就蕭達蘭這麼一個倒霉鬼了。而且蕭達蘭之死也是因為他低估了宋軍床子弩的射程,在眺望宋軍布防情況時太接近澶州城,又剛好被宋軍發現,而且還恰好有能下達射擊命令的大將在場,所以偶然性是很大的,因此利用這類大型機械進行狙殺同樣很不靠譜

因此幾千年來冷箭之類的招術在中國始終只能算是一種陰招,上不得台面,更別提是發展成專門的戰術了。即使火器出現後,在很長一段時間也依然不適合這種戰術的應用,因為西方的火槍精度與射程不夠,而東方則是純手工制作,質量差別很大,又沒有人像現在的辛棄疾一樣想到將人與槍的因素分離出來進行甄別,再強強組合,而獲得具有神射能力的精英火槍手,因此狙擊的設想到了現在才由辛棄疾提出來。

注1︰現在很多人以西方前裝火槍的可笑精度套用到同時期東方的火槍兵身上,其實是很荒謬的。由于東方人心靈手巧,在技術差距不大的情況下,火槍質量要比西方好得多。而且包括大明與日本在內的東方國家對于火槍的發展路線也與西方不同,西方追求的是低成本、高射速;而東方則是遠射程與高精度,因為東方人力資源豐富,資金也更充足,生產速度慢一點、火槍貴一點沒有太大關系。

據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中所述,戚家軍的鳥銃(火繩槍的一種,一開始是由日本的「鐵炮」仿制而來,並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在同時代世界上的火槍當中,射程最遠,精度最高。)手在訓練時射擊八十步外兩尺見方的靶子,要達到三分之一的命中率才算合格,而百發百中的射手也是有的,這也就是說,如果不考慮射手因素,明代鳥銃的射擊精度完全滿足八十步內精確射擊的要求。可惜的是,由于制度與**的原因,明代的火器質量迅速下滑,到了明末已經與廢物無異,反倒是滿清軍隊由于嚴刑峻法,槍炮的質量要好很多,這實在是莫大的諷刺

本書中此時大宋的火器水平已經超過了明代火器的最高水準,長身管槍械的設計理念也如出一轍,因此八十步乃至一百步內的精確射擊確實是可能做到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