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百六十四章摻入日本的沙子(上)

第四百六十四章摻入日本的沙子(上)

首先是武士制度,張家雖然入鄉隨俗地在石見國沿用了原來的日本石高制度,但也進行了不小的變動。舉例來說,張家旗下只有石高在400石(差不多每40石的收入養得起一個最底層的農兵足輕,也即是說,有400石的封地就養得起十個私兵,低于這個標準的就算有武士身份,其實也只能算是破落武士,因為完全養不起手下啊。)以上的武士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封地,而石高400石以下的武士則按月從主家領取相應的俸祿作為補償,這是為了讓基層官兵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到訓練和戰斗之中。當然,張家的旗本武士至少也有400石封地,所以全是實封(當然,按照日本的傳統,他們封地的收入必須上繳一半給主家作為年貢。),這是為了表彰他們昔日的功勛與一直以來的忠誠,而且他們這些留下來的人待遇總不能比那些逃兵差吧?至于那些離開張家的家伙得知此事後會不會後悔,張儂就沒興趣去了解了

不過張家的武士也有吃虧的地方,由于擅長理財的張儂對領地經濟十分重視,張家的土地丈量比日本其他地方更科學更認真,因此張家武士受封的石高不存在「表高」與「實高」(表高是日本朝廷的統計數據,實高則是實際數據,一般來說後者要遠遠高于前者,因為地方上的領主們要隱匿土地開發面積和糧食產量,以逃稅和避免引起主家的不安。但這個年代由于日本實行石高制的歷史還不算久(其實歷史上完善的石高制要到戰國年代才出現,但以土地的糧食生產作為領地大小的計算方式,卻早已有之,不過準確的時間已不可考。但再早也不會早于中國唐朝,因為日本是在進行了「大化革新」以後,才開始形成封建莊園經濟制度的,武士的出現則更晚,而這兩者都是石高制度出現的先決條件。),所以差別還不算很大,否則張儂這樣「斤斤計較」,家臣們意見就大了。)差異巨大的情況(當然這只是暫時的,隨著科技的進步與土地的開發,幾十年後封地的「實高」還是會比「表高」多出一大塊。)這種「誤差」。所以與日本其他勢力旗下的武士相比,石高相同的情況下,張家的武士實際收入要少一些,當然,張家商業氣息濃厚,在記功的時候要比其他的領主公平一些,足以彌補這方面的損失,畢竟中下級的武士,其實也是被剝削壓迫的對象啊。

其次是經濟基礎,日本雖然盛產金銀,但由于相關科技落後的緣故,歷史上那些有名的金銀礦大多沒有發現,即使發現了的產量也不太高,所以日本領主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于封建莊園制度下農奴們種田所上繳的年貢。而石見銀山儲量巨大,開采量也節節攀升,使得張家完全不必在乎農業上的那點收益,因此張儂便可以大膽地給農奴們以自由,並以遠比日本其他地區低得多的年貢比例收取田租。

日本較為普遍的年貢比例是農奴上繳六七成的農業收成,而且還需無償承受領主分派下來的徭役,即使遇到災年,年貢的數額也很難得到減免,動不動就有人被逼得家破人亡,好在日本影響收成最厲害的水旱災害遠沒有中國那樣頻繁,而且可以捕魚打獵(日本四面環海、島內也河川密布,漁業資源十分豐富;而日本多山,森林覆蓋率也比中國高得多,不管哪個時期,所以打獵也很方便。所以相對來說,古代的中國人更怕天災,因為土地開發程度太高,生態緩沖能力太差,而苛政逼急了可以造反,大部分統治者也有所顧忌而不敢肆意妄為,所以歷史上還是有些太平盛世的;而日本人則更怕苛政,因為就算遇到災害他們往往也有辦法糊口,但領主施政過苛,他們既不能逃走,因為外面的領主很可能會抓住他們送回來處死,而造反的則必定失敗,領主們也因此有恃無恐,對百姓的壓迫剝削比中國的統治者更狠,因此日本平民一千多年來從來就沒有過上過什麼安生日子)填補一下食物的缺口,所以日本的農民還能勉強苟延殘喘。而張儂制定的年貢制度則只要求佃農每年上繳其四分之一的收入、市民上繳十分之一(市民年貢比例較農民為少,主要是為了促進城市化和工商業發展。),可以拿糧食或者金錢繳付,方式由農民自己選定(日本傳統的做法則是由領主定,等于是進一步增加了負擔。),但是如果隱瞞其收入超過兩成的,將被加倍罰款,而超過五成的,則會被抄家殺頭。另外,張家的領民無需承擔無償的徭役,但是有在農閑時節接受基本軍事訓練、以及在外敵來犯時主動守衛家園的義務,但張儂的居城山吹城則無需他們守衛,那是武士等常備軍的職責。

雖然基于斤斤計較的商人習氣,張儂制定的新規也不是很大方,但與日本傳統的農奴制度相比,已經十分開明了,因此張家的佃農們干活的積極性很高,結果雖然張家的田租比其他領主低得多,但因為產量要高得多(因為苛政的緣故,日本田地無人耕種而拋荒的情況也不少見。),差距並不是很大。而且,隨著外地潛逃(日本古代的農民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在沒有得到領主同意的情況下,私自離開村子是要受罰,甚至可能被處死的。這其實也是張家與其他領主之間的一大差異,張家實行的是自由民制,而其他領主則堅持農奴制度。不過這里既然說了,後面就不再贅述。)到石見國的農民越來越多,石見國不過才一個縣的大小,土地就那麼多,因此佃農(其實不光是佃農,也有不少其他職業的日本人來到石見。)群體很自然地開始了優勝劣汰。

再加上石見國在引進科技方面的先天優勢,勞動生產率要比日本其他地區高得多,而且其他領主收取年貢後,還要分差不多一半給公家,而張家卻因為當初的秘密協議而得以免除,因此領地農業帶來的純收入方面,張家反而要優于其他的大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