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百三十三章借刀殺人(中)

第四百三十三章借刀殺人(中)

所以趙就冒出一個想法,與其由大宋直接出兵高麗,還不如先讓日本人去打一打,大宋正好收取漁翁之利,反正現在大宋也打不了日本,閑著也是閑著。經過張俊的轉達,得知大宋與高麗交惡、並且願意與日本結盟共同征伐高麗的消息後,日本的各主要勢力一下子就沸騰了,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不抓緊時機征服高麗的話,不但對不起祖先,也對不起自己啊。高麗是窮了點,但至少不像日本這樣,動不動就有火山、地震和海嘯,對于始終缺乏安全感的日本人來說,能夠在大陸上獲得一塊土地實在太重要了,為此日本國內的四大勢力難得地放下彼此之間的矛盾,開始準備起數百年來的首次遠征(其實一點都不遠,不過考慮到日本的船只已經好幾百年沒有進入外洋,對他們來說也確實算得上是一次遠征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雖然自從意識到中國的先進和強大之後便不遺余力地向中國學習,但是他們卻始終堅持了一點,那就是絕不向中國稱臣(明初的時候日本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曾經為了貿易之利,向大明稱臣,但他雖然執掌日本的權柄,卻並非名義上的國家元首,而且連這樣的例子,在日本完成統一的歷史上也別無二例。),這在古代東方諸國中是獨一無二的一個,連盛極一時的突厥、吐蕃等大陸強國,都曾經在某些時期臣服于中國的大一統政權,而日本卻從未屈服,甚至一度因為中原政權逼迫其稱臣而與**。即使是向大唐派遣那些所謂的「遣唐使」時,他們也一直堅持以對等國家的身份,而不願以臣事君,熟知歷史的趙對此一直頗為遺憾

歷史上也只有美國人成功地逼迫日本臣服,那是因為當時的日本已經喪失了一切希望,不投降的話民族滅絕都有可能,不說別的,五大國當時的軍隊總數加起來幾乎和日本人的人口差不多了,而且美國還有原子彈這種大殺器,這無疑是日本從未遇到過的空前強敵。即使如此,美國人依舊給日本人留下了一點形式上的體面(如天皇制的保留),以免他們狗急跳牆而讓美國大傷元氣、以致于便宜了第三國。這也就是說,只有具備將日本滅族的力量,才能令日本人俯首稱臣(所以其實日本人也很注重形式,這一點也許是東方民族的通病。),而古代中國雖然長期領先于世界,但由于在蒸汽船出現以前渡海作戰難度太大,從未具備過這種壓倒性的實力

現在的大宋雖然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強大,卻也同樣並不具備征服日本的能力(其實若真的有那能力,那趙肯定會選擇滅掉日本,又豈會放任這一隱患長期存在?),所以先利用高麗這個棋子消耗消耗日本的戰爭潛力,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趙原本並不認為高麗人有多大的勝算(注),而更期待高麗人的善守與朝鮮半島冬季的嚴寒令日本人吃些較大的苦頭,誰知日本人的表現卻令他大跌眼鏡,號稱十萬的日本「遠征軍」竟然在野戰中被高麗人打得落花流水,傷亡超過三萬人,如果不是高麗人的海軍之前早被大宋打光了,使得日本潰兵得以從容撤回海上,他們只怕就要全軍覆沒了。

承包(這廝什麼時候都不忘記賺錢)了運兵任務的張俊鄰近前線,又從那些敗兵口中得知了當時的戰況,也算是半個知情者。張俊雖然算不上是什麼名將,畢竟半生戎馬,經驗還是十分豐富的,馬上就明白了日本人的敗因。

原來,日本軍隊的單兵素質是要強于高麗人的,但由于總數七八萬人的日本「遠征軍」實際上分屬于上千個不同領主,日本人歷史上又從無大兵團作戰的經驗,結果陣勢剛一擺開就亂成了一團。而且雖然經過「刀伊之亂」的教訓後,日本軍隊的作戰模式有了明顯的改進,但那種開戰前主將先沖到陣前與敵將單挑的原始戰法「一騎討」仍廣泛存在(也不能全怪日本人食古不化,畢竟那些小豪族全部的兵力往往也就百十來號人,少的只有幾十人甚至十幾人,他們參加的所謂戰斗其實與街頭械斗無甚差別,猛將的作用自然被無限地放大了,結果那些莽夫無一例外地遭到了高麗神射手的攢射而變成一個個大號的豪豬

與日本軍隊相比,高麗人雖然單兵素質較差,但是他們的戰術更加先進,又受過金人教官的訓練,對于大兵團作戰要適應得多,表現到戰場上,就是高麗軍隊明明數量少于日本人,但總能在局部以多打少,而且全軍上下始終井然有序,精兵的模樣已經出來了,再加上他們是保家衛國,士氣空前高昂,又豈是各自為戰的日本侵略軍所能匹敵的?

注︰歷史上高麗之所以難以征服,是因為來自中國的征服者都是由北向南進攻,而這樣做難度要比從南向北進攻大得多。因為朝鮮半島北部山勢崎嶇、氣候寒冷、遠比南方更難攻克,同時朝鮮半島北部各方面條件都遠遜于南部,即使全部丟失,對高麗的打擊也不大,反而會令入侵者背上一個大包袱,最後被活活耗死。而從南向北進攻就完全不同了,一來地利沒有北方明顯,敵人進攻初期的阻力較小;二來高麗的經濟重心在南部,一旦失去後,政權便無以為繼了,高麗政權垮台後只剩下高麗平民的自發抵抗,總要好對付得多。因此歷史上明朝日本入侵朝鮮時勢如破竹,並不意味著他們比隋唐遼金元這些大陸強權更厲害,何況明代被中國徹底馴化了的朝鮮,也根本不能與之前民風較為尚武的高麗相比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