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百二十一章黃河改道(上)

沒過幾天,趙當初在河北伏下的各路宋軍已經全部趕到太原城外會師,而且還多了不少「添頭」。岳雲大致統計了一下,共計有一個特戰大隊(滿編兵力一萬五千人,此前的戰斗中並沒受到多大損失。)、八個騎兵師(滿編時平均每個師約八千人左右,但由于戰損,已經下降至七千人不到。),以及河東漢民自發組織(其實也是因為宋軍連戰連捷,很多人都想要分潤一點功勞,要不然他們也沒有這麼積極,畢竟遼國雖然是異族建立的國家,但現在有明君賢臣執政,百姓的日子還過得下去。)的義勇軍等民兵,總兵力超過了十萬,如果將民夫也算上,則有接近二極速更新第四百二十一章黃河改道萬之眾。

在這麼短的時間里,宋軍的主帥卻換了人,涼州衛衛帥李顯忠突然來到前線,對眾將宣讀了趙北伐前就寫好的密詔,里面說得很清楚,如果河北宋軍只在內線作戰,那麼由各師師長自由發揮,但如果向遼國展開反擊,那麼各師師長就必須服從李顯忠的統一指揮。眾將對此並沒有太大的抵觸,一是因為李顯忠的軍階比他們中的任何一個都高,二是因為那些騎兵師中有差不多一半都歸涼州衛統轄,何況那密詔上的字跡與璽印也確鑿無疑。

雖然兵力不少,而且宋軍還有著裝備上的優勢,但李顯忠在試探性的攻城受挫後,便暫停了乘勝急攻太原的原定計劃。因為李顯忠很清楚地看到,圍城宋軍雖然有十幾萬人,但其中不宜用于攻城的騎兵佔了一大半,而步兵之中的正規軍只有特戰大隊的一萬多人,這種精銳中的精銳用來參加傷亡巨大(對勝利一方來說,攻城的傷亡遠比野戰大。)的攻城戰,無疑是得不償失的,而其他則都是民兵一類的烏合之眾,他們做做後勤還行,讓他們強攻太原這樣的堅城,等于是白白送死。因此李顯忠決定擺出圍城的架勢,卻將主要兵力用于對付趕來「勤王」的各路遼軍,準備玩一出「圍點打援」

遼國雖然很早就開始學習漢制,但它的政權結構與真正的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相比,還是比較松散的,尤其是對于少數民族地區,即所謂的「以漢制治漢地、以蕃制治諸蕃。」,包括契丹與奚人這兩個「國族」在內的諸蕃在其聚居地享有很大的自治權,那些酋長可汗們對自己軍隊的掌控程度也相當高。當遼國強大的時候,這些部族首領們還是比較听話的,但一旦遼國陷入危機,他們就常常會心生二意,當年遼國護步達崗之戰慘敗之後其總體國力依然遠遠強于女真人,但卻從此一蹶不振,就與此不無關系。現在遼國的處境雖然看起來不似那時窘迫,可是西遼建立的時間畢竟還短,遼帝耶律夷列親政又沒幾年,他最重要的支持者以及岳父、德高望重、戰功赫赫的大將蕭斡里剌又受了重傷,草原也遠未完全平定、即使連最為恭順的漠南各部之中也有不听話的。因此太原被圍後,不少分駐各地的帶兵大將與部族首領都存心觀望

饒是如此,遼國畢竟是一個幅員遼闊、兵力雄厚的大國,即使主力受到重創,外系將領又紛紛心生二意,還是陸續有不少軍隊趕到太原前來勤王。然而,他們卻被「以逸待勞」的宋軍打得落花流水,火槍騎兵的威力也第一次震撼了東方(雖然規模比不上河北之戰,但這次是在太原城這個人口數十萬的大城附近交戰,影響力較大。而且河北之戰有奇襲的因素在,火炮也發揮了很大效用,而這一次卻是以火槍騎兵本身硬踫硬。)。在十天(遼軍之中除了河東本地駐軍,基本都是騎兵,一天行軍三百多里是小意思,所以十天之內願意來的基本都來了,存心觀望甚至幸災樂禍的就算再等幾個月估計也還是白搭,如果太原的局勢沒有明顯改觀的話。)之內,陸續來援的十余萬遼軍被宋軍先後擊敗,死傷大半,而宋軍的傷亡還不到三千人,簡直如同是大人與小孩間的戰斗

援軍的不堪一擊對太原守軍的士氣幾乎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若非耶律夷列也算是一代明君、麾下也人才濟濟、他那個老丈人還強忍傷痛在城內巡視,鼓起了守軍最後一點勇氣,太原只怕輕易就陷落了。也正是太原城內遼國君臣的堅持,令其免于淪為亡國之奴,正應了「天欲助人,必先自救」這句話

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但卻是一個脾氣暴戾的母親(盡管人類的濫砍濫伐與戰爭破壞也有很大影響,但全世界植被破壞得比黃河流域更厲害的地區多了去了,可「地上河」還是只有黃河一條,所以主要還是黃土高原獨特土質導致的,這類地方水土特色,還有諸如亞馬孫雨林被伐後很容易水土流失之類。),尤其是漢代(漢代的繁榮得益于黃河流域耕地面積的大幅度增加,但關中地區的水土流失也從此日益嚴重,再加上後來的戰亂,到唐代的時候,雖然依舊建都長安,但關中經濟已經不行了,所以皇帝總是喜歡住在東都洛陽。)黃河中上游植被遭到破壞以後,黃河流域的水災頻率之高與危害之大,更是毫無爭議的天下第一,孕育出華夏文明的中原地區也從此日漸衰落,在某些時期甚至淪為了需要南方輸血的「負領土」。而在宋代,這個問題變得比前朝更加嚴重

北宋時期,黃河平均每2.4年就有一次大的決口,改道這樣的毀滅性災難也出現了七次,分別出現在太平興國八年(983)、天禧三年(1019)、天禧四年(1020)、景祐元年(1034)、慶歷八年(1048)、熙寧十年(1077)以及元豐四年(10。北宋年間太平歲月之長,為秦代以後歷朝之最,黃河水患卻如此猖獗,這可不光是用「運氣不好」這四個字就能推卸掉責任的v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