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九十七章宗室與外戚(下)

第三百九十七章宗室與外戚(下)

雖然考核的難度其實並不大,但由于宋代只有太子才會接受針對性的教育(不過說老實話,即使這種專門傳授為君之道的教育,其實也是問題一大堆,歷史上宋代那些由太子身份正常繼位的皇帝表現並不比火線接替的強到哪兒去,就足以說明其中的問題了。),學習如何當好一國之君,而那些閑散王爺則都將心思花到詩詞書畫與吃喝玩樂上了,所以縱然趙將篩選範圍盡可能地擴大,通過的也不到五十個(連女孩在內,盡管女孩即使通過了考核,也因為傳統的力量,只能作為最後的選擇。但不管怎麼樣,能夠因此獲得身份、地位和財富,將來還可能有封爵,總不是什麼壞事。趙的長女青鳳也參加了考核,而且順利通過,但趙讓她參加,不過是為了給其他的女孩帶個頭,他從來就沒想過將其培養成一代女皇。盡管在吳皇後前幾年的言傳身教和趙這個父親這幾年的悉心教導下,小丫頭不但變得愈發聰明可愛,舉止氣質也越來越有那種尊貴雍容的味道,而且其中只有三個成年人

值得一提的是,考核的結果同時還決定了宗室的身份是否可以繼續保留,也就是說經過這一次考核之後,大宋的宗室一下子就銳減到區區幾十家(而且以後的考核只要有一次沒通過,家里的宗室身份也就跟著沒了,考慮到宋代小孩的夭折率,和教育的成才率,這幾十戶人家之中能有十家堅持到孩子成年,就算難能可貴了。就目前來看,趙這樣做似乎是自毀長城,削弱了皇室的力量,但趙自己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有能力的宗室才可能成為助力(也可能是威脅),吃白飯的窩囊廢只會增加朝廷的負擔,要不為何每個王朝開創的時候宗室人數最少,但與其後期相比,國勢反而更強,政權也更穩定?

因為宗室按例是該朝廷出錢養活的,但是由于他們在娶妻方面較之平民有著很大的優勢,人口增殖的速度是相當驚人的。歷史上南宋末年僅泉州一地被蒲家殺死的趙宋宗室就有三萬多人,由此可以管窺當時宗室的龐大數目。雖然北宋後期迫于沉重的財政壓力,將不少遠支從宗室之中剔除(不過從此就可以參加科舉,操持百業,對有才能的人來說,反倒是一件好事,畢竟遠支宗室的待遇與皇子公主根本無法相提並論,而且還失去了寶貴的自由,歷史上這些人中也確實涌現出了不少人才,其中以藝術家最多,不得不承認趙宋皇族在這方面確有天賦。),可是那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缺乏嚴謹的制度支持,時間一長問題早晚還會激化。趙的這個考核政策一出台,宗室膨脹的速度就會大為減緩,而平均素質卻大大提高,自是一舉兩得。而趙這麼做還有一個原因,他覺得南宋在很大程度上應該算是一個全新的國家,所以潛意識中想要盡量削弱北宋的影響(怎麼有點像是「去中國化」?

雖然大臣對于趙清洗宗室頗有微詞,但是他的父皇趙構對此倒是非常高興,雖然在他看來兒子這麼做純粹是沒事找事,就算宗室中另有賢才,也沒有皇位不傳給兒子,卻要傳給遠房佷子的道理。不過想到這樣可以讓那些昔日瞧不起自己的兄弟姐妹心服口服,趙構卻又從心底里感到開心,因為趙告訴他,這考核的標準就是以他為模板設定的。但趙構卻沒有意識到,這句話的另外一層意思其實是說趙構這個皇帝只能算是剛到及格線而已

趙構高興還有另外一個理由,那就是他的小兒子趙敖也通過了趙的考核,不管這是因為他們兄弟友愛,還是趙敖確是不凡(其實只是合格而已,題目又不算難,有什麼好稀罕的?相比原先科舉高中的難度,簡直不可同日而語,都足以令他欣慰。殊不知趙敖前幾年里是由趙親自教育的,如今他雖然還年幼,但無論在思維方式、還是知識結構上,都與趙制定的考核內容十分契合,再說趙敖本來就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學習也很勤奮,通不過才是怪事

但這也是因為趙並沒有難為弟弟的意思,作為考核內容與通過標準的制定者,趙想讓一個人通不過,實在是太容易了,他那位驚才絕艷的皇叔趙楷,就因此很不幸地被刷了出去。趙楷當年深得徽宗趙佶寵愛,一心想將其立為太子,所以那些太子該學的東西他一樣都沒落下,而他又是絕頂聰明之人,這幾年里又一直都在趙身邊工作,已經漸漸領會了他的治國思想,因此考核如果足夠公正的話,趙楷應該是成績最好的那個(不好簡單地說是第一,因為四個年齡段考核的內容差異很大,不好比較。至于同年齡段,總共就三個通過的,趙楷也不會在乎這個沒有含金量的「第一」,但結果他卻根本沒能通過。這是趙構在考核前特別叮囑過的,趙心知趙楷年老多病,就算成績再好也沒有繼任皇位的可能,他參加考核純粹是「重在參與」罷了,趙自然犯不著為此令父親不快。

不過,趙楷這幾十年來經歷了足以令一般人精神崩潰的大起大落,心中早已看開,若不是趙要求每個符合要求的宗室成員都必須參加考核,否則就會將其從族譜中除名,他根本就不會過來湊這個熱鬧。趙楷深知自己的那位「九哥」有多麼嫉妒和厭惡自己,就算自己通過考核,也不會有半點成為皇儲的機會,反倒更讓趙構惦記自己,何況自己年紀比趙構還大,健康狀況也比他差得多,將來只怕自己也會走在老九前面,那還出頭爭個啥啊?

宗室名單確定下來以後,趙便讓父親下詔解決宗室封爵的問題,此後大宋的皇子成年後將被封為親王,皇孫將被封為郡王,但這些王爵都沒有實封的領地,和外戚一樣都只能傳承一代(包括王爵在內),公主與郡主也是一手機看樣。但是,進入皇儲候選名單的,如果皇位已經有了明確歸屬,沒有獲得皇位的其他人選每個人都可以獲得一百里的封地,而且是世襲罔替,也算是對他們長期受到煎熬(儲君爭奪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歷史上因此發瘋的不在少數。)的一種補償。不過,並不需要為朝廷的財政過度擔心,因為趙規定儲君候選資格名單最多只能記錄十個(是一個皇帝在位期間累計不超過十個,而非同時不超過十個,但那些只是通過前兩次考核的小孩不算在內,至少也要十八歲以上,還得有子嗣。)人,就算大宋還能綿延千年,需要為此分封出去的土地面積五十萬平方公里,以大宋(將來)的遼闊版圖,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

而家中沒人進入儲君候選名單的宗室們,日子就要難過多了,趙規定的朝廷發給他們的補貼相當有限,其金額只夠活命而已。不過趙允許他們可以在保留宗室身份的情況下出仕從軍,不受任何針對性的限制,其實待遇反而比以前更好。現在宗室人數不多,將來人丁興盛了,開支自不會小,不過皇族的人口再怎麼增加也有個限度,朝廷的那點補貼,充其量等于是給他們發的低保,還是完全出得起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