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九十五章宗室與外戚(上)

第三百九十五章宗室與外戚(上)

前者的理由與外交官類似,能夠治理好一省之地的,往往也能治理好一個國家(不過也有例外,尤其大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並非是那種屁大的小國,所以要先入閣考察一段時間。);而後者一方面是為了安撫軍方,另一方面則是考慮到能夠在衛帥的位子上干好的,無一不是文武雙全、智勇兼備之人,勝任宰相之位的可能性自然也是很高的。

在趙雙管齊下之後,大宋的武人文化水平越來越高,而文人也越來越以有過從軍經歷為榮,文武之間的界限也因此日益模糊。這樣一來,文官政治的最大弊端——「削弱國防」就不那麼明顯了,趙也就不必因噎廢食,而能繼續采用這一明顯領先于時代的基本政治制度。

不管怎麼說,以穩固可靠的封地與爵位,代替以前那些華而不實、並且缺乏保障的官爵,雖然眼前利益損失了一些,但大部分當事人都能明白其中的得失(宣傳功不可沒),因此普遍還是很滿意的。而那些北宋的名臣之後卻等于是被直接剝奪了官爵,不滿是理所當然的,但這些勛貴的直系後裔絕大部分都死于「靖康之難」以及隨後的長期戰亂之中,而為數有限的幸存者要麼投靠了金人助紂為虐,要麼就已經為南宋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前者繼承自祖上的官爵肯定早被剝奪,而後者立下的功勛也足以幫自己掙得一份封地。至于極少數既沒有死難、也沒有立功的幸運兒兼窩囊廢,且不說他們沒有作亂的膽子,就算是有,以他們庸碌的才能,又豈能翻得了天?

然而,除了這一群人,還有兩個群體是趙的改革無法回避的,那就是宗室與外戚。前者是基于其「尊貴」的出身,生來就是天潢貴冑,就算只是個酒囊飯袋,也很容易封王,而如果是皇帝的子孫,那麼成為親王郡王公主郡主更是板上釘釘的事(除非早夭);如果說宗室子弟的好日子是源自祖宗的遺澤,那麼依靠女兒(姐妹、阿姨、姑媽等等不勝枚舉,甚至還有極少數是母親和妻子,例子就不舉了,得慌受寵而成為顯貴的外戚則更加令人不齒。雖然其間也出過衛青、霍去病等杰出的人才,但紈褲子弟的比例顯然更高。(PS︰漢武帝遇上衛霍是他的運氣,事實上這廝根本就沒什麼識人之明,因為他身上的那些外戚全都重用了,幾乎沒有例外,只是運氣好,攤上衛霍這對將才罷了。等到衛霍一死,其他的大舅子都是庸才,漢武帝晚年不復昔日雄風,也就不足為奇了

趙制定出全新的封爵制度之後,以世襲罔替的實封領地取代了原有的官爵,因此按理說宗室與外戚的官爵也該照此處理,要不然肯定會增大朝廷管理的難度(也增大了朝廷財政的負擔)。可是若將宗室和外戚的官爵也都轉換為實封領地的話,不但國家會流失大片的土地,而且封地的價值也會隨之大幅度縮水(本來是物以稀為貴,如果大肆分封成了大路貨,就沒那麼稀罕了。)。而且趙一向都最反感血統論,自然不會慷國家之慨,便宜他的那些親戚(北宋的外戚都被清空了,南宋的外戚即使與趙沒有血緣關系,也都能算是他的親戚,宗室就更不必說了。

如果在別的年代,趙要對這個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動手,一定會遭遇極大的阻力,甚至有可能禍及自身,但是北宋時期的宗室與外戚勢力幾乎都被金人清洗光了,而南宋建立還沒多少年,宗室與外戚的人數相當有限,清理起來難度自然就小得多了,也算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吧?

其中宗室方面更是毫無難度,因為現在大宋嚴格意義上的宗室子弟,也就趙與弟弟趙敖兩人而已,趙構那幾位幸存的兄弟姐妹與其關系並不好,若不是為了顧全皇家的體面,趙構才不會管他們的死活呢(注1),而現在既然趙願意出來當惡人,趙構自然求之不得了,反正這個兒子早已經是「虱子多了不癢」,他也不在乎趙再多一項惡名了。

韋太後的家人早已在靖康年間的戰亂中死絕,那位過世已久的孟太後情況也差不多,所以大宋現在要說外戚,大概也就吳皇後的娘家(也是吳碧雲的娘家,等于是一起解決了,這倒挺方便還算人丁興旺了。由于近來關系已經明顯好轉,而且吳皇後一直很在意「賢後」的名聲,所以趙的說服工作還是比較順利的。

雖然官爵遭到剝奪對任何人(官爵可能有人不在意,但有了再被撤去,卻無異于當面打臉,很沒面子的說來說,都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是趙卻向那些長年遭到吳皇後打壓(注2)的吳家子弟許諾,將勸服吳皇後同意讓他們出仕,吳家的年輕一輩立刻就覺得趙順眼了很多。而吳皇後的父親、吳家的家主吳近思慮再三,最後也決定改變一直以來韜光養晦的做法,放手讓自己的兒孫們到一線去拼搏。因為吳近已經看出,隨著趙改革的深入,功績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而出身貴賤以及舉止風評的影響則會日益減小,再說吳家就算連出兩個皇後(趙現在雖然看起來沒有坐上龍椅的打算,而且兩個正妻也不分主次,但在包括吳近在內的大多數人看來,趙繼位是早晚的事,而以宋人的傳統觀念,契丹女人耶律普速完成為皇後的可能性極小,所以吳家人看好吳碧雲成為大宋下一任皇後,是很自然的事。),榮寵也有盡頭,總不能指望連出三個吧?

注1︰從歷史上趙構對待那位假冒柔福公主的做法就可以看出來他的這點小心思,趙構當時一方面在物質上極盡優厚,另一方面兩人卻幾乎不怎麼見面,要不然那個西貝貨早就露餡,也用不著等韋太後歸來後得知柔福早死,才明白自己被騙了

注2︰中國古代所謂的賢後有兩大手}機}看標準,一是她自己不干預政事(兒孫亂來的時候出來收拾局面,則不在此列。),不管自己是多麼有政治才能;二是盡量不讓娘家人出仕,當官可以,但寧可當吃白食的閑官,也不能執掌大權,最著名的例子是唐代的長孫皇後(最典型的其實是東漢前期的馬皇後,她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女兒,漢代素有外戚掌軍的成例,當時卻因為她的緣故,使得馬家這個將門世家長期月兌離軍隊,直到她過世以後,馬家才重新執掌軍權,並成為了事實上的西涼之主。),在她活著的時候,李世民幾次想要提拔長孫無忌當宰相,都被她阻止。

而吳皇後就一直以此作為自己的榜樣,因此這些年來吳家眾多子弟當中居然連一個出仕(閑官不算)的都沒有。其實吳家的家教做得十分出色,吳皇後的父親吳近更是少有的精明之人,因此吳家的子佷平均素質是相當高的,其中頗有值得雕琢的璞玉,只是普遍缺乏歷練,無從展現自己的才華罷了。反倒是女人方面,因為沒有吳皇後的制約(可能也有以此固寵的心思),歷史上被選入宮中的有好幾個,而且大多頗受寵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