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八十一章衛軍現狀(中)

第三百八十一章衛軍現狀(中)

其實,要不是趙對試航的監督標準十分嚴格,甚至讓現役炮艦以實心彈轟擊艦體,來測試樣品的結構強度,指不定這種超級風帆戰艦就順利下水了,到時候還不知道會害死多少人呢

在這兩艘試驗性的樣品一傷一毀之後,趙果斷暫停了十五萬石以上排水量的超巨型風帆戰艦項目,因為他雖然不是內行,卻已經看出了目前戰艦建造過程中一個無法回避的難題,那就是造船材料問題。

中國人心靈手巧、勤勞智慧,但是若論做事的嚴謹細致,是比不上歐洲人(尤其是日耳曼人)的。拿造船的木料來說,在古代中國,同樣一種型號的船只,其建造材料可能千差萬別,其結構強度與機械性能自然會產生巨大的差異,而一艘艦船的「硬度」取決于造艦材料中最差的那種,而非是最好的,所以古代中國造艦選材時的隨意,是有很大弊端的,雖然船工如果經驗豐富,可以部分彌補這個缺陷,但頂級船工也不是那麼容易找到的,就算有,人工費也會高很多。而歷史上歐洲人在風帆戰艦時代,每種對應艦種(準確地說,是每種艦種的每種構件。)所用的木材也是特定的,甚至對年份與產地都有嚴格要求,再加上西方戰艦在設計結構上的優勢,因此早在木質帆船時期,海上的炮戰中西方艦船對炮擊的承受力(抗沉性還是中國帆船強,直到西方人學到了水密隔艙的技術。)就遠比中國船只強得多。

既然趙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自然立刻就下令對其予以糾正,而受此啟發,各行各業較精確的質量標準也應運而生,有些由衛王府頒布,有些則由該行業的從業人員自行制定。但即使有了嚴格的標準,想要造出滿載排水量超過七千噸的超巨型帆船,依然是件十分困難的事,因為體積越大,對艦體結構強度的要求就越高。七千多噸的排水量,艦體的強度只有達到接近普通鋼鐵的程度,才能抵御不是一般程度的暴風雨(台風龍卷風什麼的就算是鋼鐵的船舶,也吃不消與敵人的炮擊,但對帆船來說,如果用鋼鐵作為船體建材,那航速就未免太慢了,而且目前大宋生產的鋼鐵在質量上遠不能與趙記憶中歷史上工業**完成以後歐洲的冶金水準相比,因此構件的體積就小不了,而鋼鐵的比重又那麼大,就算還能浮起來,恐怕這種十分勉強的鐵船也沒有多大的裝載量了。而裝不了多少東西的鐵船,就算再結實,又有什麼用呢?

趙不由感嘆材料工業的重要性,事實上這方面即使是在他記憶中的二十一世紀,依然是中國工業各主要部門中最大的短板,與西方相比足有四五十年的差距(發動機方面與西方是一二十年的差距,都已經被反復強調了,而材料工業上落後更多,卻沒有獲得應有的重視,與之情況類似的,還是制藥方面的劑型研發,也差不多是半個世紀的差距。),好在趙現在既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及早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就沒有任何問題了,畢竟現在的大宋這方面不說領先于世界,至少差距也不算大,而且日子還長著呢

鋼鐵用不了,就只能繼續用木材來建造帆船,但對衛王府直屬的幾大造船廠而言,即使是采用那些南洋出產的各種珍貴木材(北方出產的松木、杉木等針葉喬木,木質過于松軟,用來建造商船尚可,造炮艦的話,根本捱不了幾下,而且防火性也差,遠沒有南洋的硬木好用也無法保證七千噸規模的船體的結構強度,因為其中雖然也有幾種堅硬如鋼的鐵木,但一來加工難度也水漲船高,二來作為造船材料,光有硬度是不夠的(何況硬度太大的話,加工的難度也會劇增。),堅韌與彈性也不可或缺,而同時兼具這些優點的優質造船用材目前還沒發現,難道木質帆船的大小根本不可能建造到七千噸的程度嗎?

「不對趙明明記得歷史上確實出現過排水量超過七千噸的超巨型木質帆船,就算鄭和的寶船缺乏準確可靠的實際依據,在工業**前夕的西方,也曾經造出過排水量七千多噸的木質風帆戰列艦(雖然也就幾艘),而大宋現在的造船技術並不在當時的歐洲之下(考慮到元代百年的大倒退,兩宋之交的時候科技水平未必低于明初,造船技術至少也有西方十六世紀的水準,再加上趙引入的一些近現代概念,與十八世紀的歐洲水準相當,是很正常的。),所以應該沒有這麼困難才對。

「對了,當時那些歐洲戰列艦的用材是什麼木料?直接‘拿來主義’不就行了嗎?」,趙想到這點頓時眼前一亮,隨即更加努力地搜索起腦中那些殘缺不全的記憶碎片,很快就有了答案。

橡木,趙記憶中那些大噸位的風帆戰列艦幾乎都以橡木為主要建材,就充分說明了它的特殊價值。不過,橡木有很多品種,不同品種的橡木材質差異相當大,而遠東地區的橡木卻是其中最差勁的。雖然相對于遠東的其他主要樹種的木材來說,也算是優質的造船材料,卻遠遠稱不上是首選,而南洋的特產柚木無疑才是東方造船建材更佳的選擇。

但是,歐洲的橡木卻一點都不遜于柚木,而北美的橡木則更是世界最佳的造船、尤其是制造大型風帆戰艦的專用木材(其實橡木的大多數品種都是原產于北美的,其他大洲的加起來也沒北美的多尤其是其中一種叫作ie木(P︰這個字輸入法里沒有,是「木」字旁加個「解」,讀音是第四聲。)的,更是堪稱普天之下最佳的造艦用木材。

歷史上美國獨立後曾經以此為主要材料建造出過一艘名為「憲法號」的木質風帆快速護衛艦(排水量2200噸,裝備有54門大炮,其實已經接近戰列艦的標準了,主要是美國人的叫法不同。),在無數次海戰中大顯神威,其間甚至曾經出現過該艦船殼將敵艦打出的實心彈彈飛、而其艦體安然無損的驚人一幕,並因此得了個「老鐵殼」的綽號。

在無數次激烈的海戰中,這艘「憲法號」除了有一次是舵輪這個薄弱部位被擊中損壞外,從未受過嚴重創傷,而敵我傷亡比一直不低于五倍,被其擊沉的敵艦更是數不勝數,其船體的堅固可見一斑。該艦前後服役近百年之久,其後雖被長期封存,但直到二十一世紀依然可以下海航行(可以看出橡木抵抗海水以及海中生物侵蝕的超強能力),曾經環游美國一周、並作為文化大使出訪國外

橡木不但機械性能出色,而且相當平衡,因此非常適合造船,而且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ie木等部分橡木品種的木材在經過某些特殊的熱處理後,質地會變得更加堅硬,反過來說,橡木加工的難度並不像那些有名的「鐵木」那麼大。雖然大宋人力資源豐富,但人工卻相當貴,成本能夠降低一點總是好的。意識到橡木的好處後,趙立刻就讓人再次前往美洲,尋找橡木以及番薯等其他重要的美洲物種A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