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四十八章特務頭子的手段

第三百四十八章特務頭子的手段

但趙轉念一想,心情卻立刻就轉好了。那可是傳奇人物耶律大石啊,而趙也沒怎麼特別費心,就令他最喜歡的小女兒背父出奔,還不顧名節自薦枕席,這實在是太有成就感了。不過現在得意的趙並沒有意識到,等他自己的女兒長大後,自己似乎也有可能會步人家的後塵

這男人哪,心情一好就想裝逼,趙的那雙「魔手」還在小蘿莉的身上四處游動,嘴里卻說出一句很不著調的話來,「你離開這麼久了,不知道功課有沒有落下,今天心情不錯,就考考你吧。」

接著趙就很無恥地將交趾問題說了一下,如果耶律普速完的回答對他有所啟發,那他自然是求之不得,畢竟孫默能夠徹底搞定交趾也不過是他的推測,目前尚未變成事實,因此多條路子總是好的,何況他需要付出的不過是幾句夸獎而已;而如果耶律普速完答不出,或是她的方法不太靠譜,趙也可以借機顯擺一下「先生」的威嚴,無論哪種情況他都不虧,這可是前世他從某位專家身上學到的

當時,那位專家在自己的課題研究中遇到一個難題,始終無法解決,後來這廝突然靈機一動,將那個問題放進了招聘考試的試卷里,結果還真有人想出了解決的辦法,而這廝不費一分錢就將問題解決了,還得到一個杰出的人才,實在是精明到家,而趙現在的想法,也與那個家伙一樣

耶律普速完不知是計,還真的認真想了一會,並給出了她的答案,「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趙听後很郁悶,但他心里明白,這其實只是是現在的他還不夠狠而已),只要用好哥哥你剛才說到的‘保甲制度’,並加大賞罰的力度就行了。另外,哥哥可以重賞告密者,比如說將被告發者一半的錢財獎賞給他;而那些有親友犯事卻沒告發的人,不管知不知情,全部殺掉,以免他們彼此串供而逍遙法外。你說殘忍?是有一點(真的只是有一點?),可是亂世要用重典,冤枉幾個人沒什麼大不了的,反而更能令他們畏懼。這樣軟硬兼施、雙管齊下,可以迅速分化抵抗力量,對交趾人應該尤其有效,因為哥哥你說他們很團結,《孫子兵法?里不是說,‘敵人團結,就要分化他們’(原文想不起來了,反正意思就是這個)嗎?」

「交趾人的居民點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居民點太小的話,它們的數量就會多很多,那就需要太多的官吏,而我們這里沒那麼多人手,就算有,耗費也會大大增加;而居民點太大的話,一旦叛亂,破壞力就太大,而且鎮壓的難度也會增大。但具體多少人合適,我也說不準,可能百人以上、千人以內差不多吧?暫時就想到這麼多」,耶律普速完在連續經過高強度的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之後,一股強烈的困意很快便涌了上來,剛回答完問題沒多久,就趴在趙身上睡著了

「這樣做的話,也許確實可行,就是殺人太多了,政治上影響不好」,趙卻輾轉反側,怎麼也睡不著,「既要吞並整個南洋,使之成為我大宋的直領,又不想投入過多的軍力與國力,唉,麻煩哪,不過我是不是太貪心了點?」

一個多月後,孫默將其「治理」交北過程中所采用的一些辦法以及其收效和實施中的問題匯總後送到了趙那里,趙大略看了一下,發現基本思路上竟與耶律普速完想出的辦法有著驚人的相似,厚賞重罰、獎勵告密、斬草除根,這三大原則在孫默的報告里更是被反復提到。不過,雖然思路一致,但孫默做了這麼多年的特務頭子,處事經驗上顯然要比缺乏實踐的耶律普速完老辣得多,這一點光從殺人數目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因為殺人越少便說明方案推行下去遇到的阻力越小

按照趙的估計,如果完全按照耶律普速完的方法來干,以交趾人的團結與堅韌,不殺掉幾十萬人他們是不會屈服的(這還是考慮到現在交趾人這個民族形成還沒多少年,而且也缺乏堅強的領導核心,要不然就算殺掉三分之二也未必能夠搞定,歷史上美帝殺了那麼多人,而且還沒吞並的野心,不是也灰溜溜地閃人了嗎?中國與蘇聯的援助的確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死的卻都還是越南人)。可是孫默就任交北總督以後,卻只殺了幾千人就將交北完全穩定下來,而且與屠殺的手段相比,孫默的辦法同樣、甚至可以說更大程度地降低了交趾人在交北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從而大大降低了大宋徹底消化交北的難度,這實在是令趙驚喜不已。

孫默以「先禮後兵」的原則,宣示交北士民說,交北已經並入大宋版圖,如果不願臣服的,可以自由離開,總督府本著好生之德,可以提供他們南渡紅河的盤纏,期限為自告示發布起三個月。如果三個月截止後並未離開交北,則不管原先是什麼民族、什麼籍貫、什麼出身,都將被視為大宋的子民。但是,為了保護佔交北人口絕大多數的「良民」,交北暫時要接受「軍管」。

孫默在交北實施的「軍管」並非是統一標準,而是將交北按縣劃分成多個區塊,然後視「軍管」期間各縣情況的好壞來決定何時終止「軍管」。在「軍管」期間,該縣所有百姓都必須在軍隊的「監督」下接受各種工作安排,未成年人則會按照衛藩目前的統一標準接受義務教育,而糧食等各種生活必需品則全部采取配給制定向供應,擅自買賣者以叛亂罪論處(本人自然是殺無赦,還要株連其三代以內的家屬。不過朋友之間卻不會受到牽連,這是孫默考慮到「文字獄」的風險而特別網開一面的結果)。

「軍管」以每半年為一個單位,對應于每一季稻(南嶺以南可以一年三熟,但因為糧食產量歸根到底要取決于水稻的光合作用,而光照總是有限的,所以一年三熟耕作制的收成往往反而比不上一年兩熟。)的種植期,如果某縣在連續半年內未爆發超過十人規模的武斗(包括抗稅等與官府發生沖突的行為),同時武斗總次數不超過十次的話,便能夠解除「軍管」。而每過半年,那些仍未能夠解除「軍管」的縣都會增加一個營的駐軍(一開始的時候,平均每個縣是一個團,都是屯田兵這種二線部隊,但隨著衛軍動員體系的日益完善,即使是這些二線部隊,其中也不乏從一線部隊退下來的老兵,在正面戰斗中要比交趾人反抗佔領軍的主力——所謂的「義勇救」要強得多。交趾人雖然是的先鋒,但頗有諷刺意味的是,連他們自己組建的義軍,名號上都帶有濃厚的漢文明烙印,可見文化的侵蝕力有多大),當然,增兵所增加的軍費開支自然是由該縣百姓承擔,而「維持治安」(尤其是剿滅匪徒)則是他們不容推卸的責任

交趾人雖然對漢人十分仇視,但是他們畢竟都還是人類,情緒這東西再強烈也不能當飯吃,終究很難戰勝趨利避害的天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