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二十五章中流砥柱(上)

第三百二十五章中流砥柱(上)

學習繁體字的話,只需要認識幾百個基本漢字,剩下的只要不是那些冷僻的異體字,就算不認識,也能猜出其大致的意思;而簡化字則需要一個個學過去,一千字以內是比繁體字快,但更多的話,就反而降低了學習效率,再說,趙記憶中倉促推出的簡化字系統很不完善,也不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

好在趙既然明白其中的問題,自然不會再犯相同的錯誤,而前世的一些經驗也對趙有所借鑒。為了方便普通學生使用,趙楷被要求編撰兩個版本的字典,其中簡化版的只收錄那些常用漢字,實用性便大大提高了。

編撰字典還好,但清理漢字卻需要極為深厚的國學功底,這方面趙楷無疑是絕佳的人選,至少要比趙記憶中的那些所謂「國學大師」正牌多了。不過這項工作非常繁重,趙楷雖然才華出眾,但畢竟受了將近二十年的折磨,身體狀況還遠未恢復過來,難以一肩挑起這副重擔,因此趙又給他找了幾個幫手。朱淑真本身的工作已經頗為繁雜,因此只能偶爾去幫幫忙,但有一對同樣才華橫溢的小夫妻在,趙楷還是輕松了許多。

早在名單里看到陸游的名字(唐婉的名字是不會出現的,最多也就是在陸游的名字後面附個「妻唐氏」之類的。)時,趙就有了破格起用的想法,雖然陸游現在才剛滿二十歲,但他的才華已經漸漸顯露出來,完全可以輔助趙楷完成這項利在當世、功在千秋的重要工作。而且看到陸游的名字,趙就想到了他那不幸的妻子——才女唐婉,如果歷史按照他記憶中的進程發展下去,過不了幾年,唐婉就會因為婆婆的不滿而被陸游忍痛休掉,無奈再嫁後多年,唐婉與陸游再次相見,唱和了兩首《釵頭鳳》後,唐婉郁郁而終

對于這一愛情悲劇,後世的中國年青人無不為之扼腕嘆息,趙自然也不例外。至于陸游與唐婉是表兄妹,從優生學方面考慮的話,其實不宜結合這一點,就被趙選擇性地忽略了,理由是「入鄉隨俗」。但趙其實也是雙重標準,當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時,他就會很自然地在兩世的理道德規範中選擇對其更為有利的一種,而不是拘泥于宋代的風俗

陸游的老娘雖然有些「戀子情結」,而一心想讓兒子休掉才貌雙全又與其如膠似漆的媳婦,但趙很容易就搞定了這個討厭的老太太。陸母對兒子考取功名一事看得很重,所以當趙威脅她,如果再听說其苛待兒媳,甚至致使陸游夫妻離異的話,陸游這輩子就別想考上進士了,那個老太太立刻就換了一張面孔對待唐婉,結果唐婉反倒是被弄得驚疑不定,心里更怕這位惡婆婆了。不過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趙只要保住二人的婚姻關系就行,其他的事情他也實在顧不過來,就再也不管了,只要不明顯影響到陸游的工作他便不再干涉。

趙楷、陸游、唐婉這些才子佳人投入麾下,令衛王府的文宣工作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加上早就被趙破格重用的才女朱淑真,這方面的四大干將已經湊齊了。而且還有一個這方面天賦不亞于其中任何一人的詹會龍在,要不是趙更看重他在外交方面的奇才,衛王府恐怕光靠宣傳就能把敵人罵死

這些人的投效,與趙構這個皇帝大開綠燈也有很大關系,雖然現在趙手中掌握的硬實力已經超過了朝廷,但軟實力還差得很,所以至少表面上的「尊王」還是必要的。投桃報李的趙也給了他老爹一個驚喜,歷史上直到明代才出現的內閣與「票擬」制度提前幾百年出現在這個年代,趙構終于可以放心偷懶,而且同時還不必擔心權臣做大

不過,趙這時並沒有意識到,他這些被父親采納了的提議,會產生多麼巨大的影響。隨著總督制度的實行,大宋朝廷開始向地方分權;而內閣制度的出現,則是中樞權力本身也開始分散的標志(皇帝的實際權力被削弱,但皇位卻更穩固,因為丞相的權力也被削弱了,而六部尚書與御史中丞的地位則上升了不少,朝中各派勢力也因此更容易形成制衡。);就算是為數不多的交由趙構決斷的那些大事,趙構也常常會和他那個能干的皇後商量,不知不覺間,大宋的政治體制已經變得相當民主了(相對其他時期的皇帝來說)

在趙構並非雄主,而秦檜又有才無德的情況下,政治民主化顯然要比優越得多。可以這麼說,如果維持以前的體制不變,光是金軍奇襲引起的次生破壞,就足以讓大宋朝廷財政崩潰,甚至引起全國範圍的大規模民變,而現在權力分散了,各級臣工的主觀能動性自然被調動了起來,經過大家齊心協力,終于通過開源節流、雙管齊下,艱難地邁過了這道坎。當然,若是北方的戰事一敗涂地,他們干得再好,也是白搭

隨著北方的情報不斷傳來,趙對于金軍主力的動向終于有了較為清楚的了解。情況很糟糕,但是如果善加利用的話,衛藩乃至整個大宋,也許反而可以從中獲利,這一切都得感謝留在淮北堅持抗戰的岳雲與李顯忠他們。

由于金軍壓倒性的兵力優勢,再加上完顏亮孤注一擲的決心(當然,這也因為完顏亮的軍事才能、尤其是統率力不俗,能夠很好地駕馭這麼龐大的一支軍隊而不出現明顯的混亂,要不然決心越大,往往反而會輸得越慘。),河北在劉過世後很快全境淪陷,山東與淮北也幾乎是緊隨其後。可是,佔盡優勢的金軍卻始終沒有能夠南渡淮河

在劉之後,完顏亮並非沒有遇到強敵,不久前剛剛被提拔(與張俊調往燕雲是同時的,等于是一次大規模的換防,金軍進攻勢如破竹與此也有很大關系,因為不少地方的宋軍還沒來得及熟悉當地的情況。)為山東兩路(包括山東與淮北)制置使的趙立(注1)早年堅守淮東時就曾經聞名天下,如今更是老而彌辣,即使是現在志得意滿的完顏亮,面對他時也不敢掉以輕心。但比起守城時的種種手段,趙立更令金人郁悶的,是他出色的大局觀與毫不固執的性格

見到金人兵多勢大,而趙立手下只有不到十萬軍隊,還大都是地方廂軍,其中不少地方武裝甚至是「听調不听宣」,對他的命令陽奉陰違(主要是趙立上任的時間太短了,除了自己的三四萬舊部,沒多少其他可以信任的軍隊。),再加上山東地面廣闊,又一向是「易攻難守」,如果趙立固執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只會被實力佔優的金軍各個擊破。

趙立在江湖中頗有威望(南宋初年的名將里面除了西軍系統的,幾乎都有這樣的背景,可見北宋的軍事制度真是爛到了根,要不是此時的民風還算尚武,宋朝早滅亡了。),雖然比不上岳飛,也自有不少耳目,因此早在金軍殺到山東之前,趙立就已經下令治下的百姓盡快南遷,準備玩一出進攻方最怕的「堅壁清野」

注1︰以趙立的功績,同時督鎮兩路尚不夠資格,但誰叫皇帝趙構對他特別有好感呢?但不得不承認,趙構在這一任命上,還是挺有識人之明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