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三百一十三章動蕩的天下(九)

中國宋朝時期,日本很多地方都未得到充分開發(不說別的,光看此時的北海道都沒並入日本版圖,就可見一斑了。),日本此時最主要的產糧食區在近畿一帶、其次則為東海(日本地名,面積大概相當于南宋的一個較大的州。)、關東(關東平原此時遠未得到充分開發,根本及不上後世它日本第一大產糧區的地位,但是比起九州島來,農業還是要發達得多了。)等地,全都在本州島上,而另外兩島中,九州的農業也是最不發達的,就算是土地更為貧瘠狹小的四國島,這時的石高也比現在還只靠商業和漁業支撐的九州更多

因此張俊只要派人前往本州各藩購糧,就算不能完全堵上缺口,也至少可以救下大部分難民了。而且日本與中國不同,因為是分封割據的狀態,商人的自由度很高,即使是糧食等戰略物資的交易,也沒什麼大的限制。而大小藩主與皇族公卿之中除了極少數目光遠大之人,都沒有積存太多糧食的習慣,反而更在乎財帛等身外之物(文化落後的表現,歷史上的東西方蠻族也都是這樣,對財帛珍寶更加熱衷,卻沒有囤積糧食備荒的習慣,食物不夠的時候就去搶劫,一旦搶不到就會大批大批地餓死,然後自怨自艾,說漢人佔著繁華富庶之地,而他們卻得一直受苦

對日本的大多數城町來說,甚至只需將其周邊的米店買空,該地區就會很快斷糧(歷史上日本戰國時期的豐臣秀吉的「鳥取斷糧」就是這麼干的,要在中國根本沒有半點可行性,很多城市都是積存三年口糧,以防遭到長期圍困,這一點即使是解放後都做不到。),因此張俊根本就不用擔心日本人藏著余糧不肯賣,甚至只要他動作夠快,資金夠多,連日本人的口糧都能買下一部分。

而且到本州買糧還有一個好處,因為大宋銅錢是從西部的九州流入日本的,所以越是東邊,它的購買力越強,再加上九州長年必須從日本其他地區購入糧食,糧價高昂;而畿內等地則是糧食輸出大戶,糧價便宜。再考慮宋錢購買力的差異,以大宋銅錢來支付的話,畿內等地的糧價要比九州便宜得多

張俊既已心中定計,便立刻付諸實施,畢竟現在的時間對他來說實在是太緊迫了。于是,張俊以打欠條(作為帶兵將領,張俊不可能隨軍攜帶太多的財物,現在來不及回家取錢,只能這樣來應急了,但張家富甲天下是人所共知的事實,而且商業往來中也算恪守信義,所以張俊親手寫出的欠條,效力不亞于那些知名錢莊的銀票。)的方式,從琉球、鹿兒島等宋人聚居地換來了上百萬貫大宋制錢,然後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本州各地搶購糧食。

由于日本人在這方面缺乏防範意識,采購行為又是各地齊頭並進,等到日本朝廷發現不對、下詔予以限制的時候,張家的忠僕們已經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即使那些被當地藩主接詔後扣住的糧食不算,光是運回南九州難民營地的救濟糧就多達三百余萬石,這下不但口糧危機總算是徹底解決、還能有些余糧多出來,足以保證這百萬大宋移民在日本南九州扎下根來。

那些大宋難民固然是歡欣鼓舞,但「財商」過人的張俊卻深知這樣一次性地將大量貨幣投入流通,會對日本經濟和日本人的生活造成多大的沖擊,而大宋銅錢在日本人心目中的購買力恐怕也會一落千丈,但是如今為了救急,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再說張俊以前殺起本國同胞來都不皺一下眉頭,何況只是日本這個「蠻夷小國」的化外之民呢?

而日本卻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雖然朝廷發現問題後馬上下詔予以截留,但卻為時已晚,大宋難民的口糧危機迅速地轉嫁到了日本人的頭上。如果日本的皇族、公卿與武士能夠與百姓同甘共苦,也許還能渡過難關,但日本社會一向是等級森嚴,除了極少數有識之士,他們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們又怎麼會將升斗小民的死活放在心上呢?

結果,大宋紹興十五年九月開始,日本全國各地陸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大饑荒之中,全國米價普遍飆漲十倍以上,甚至即使是那些中人之家也紛紛斷糧,下層民眾更是無以為生,只得鋌而走險,淪為盜匪流寇。雖說由于日本實行的是分封制度,匪患只是星星點點地出現,難以合流蔓延,更不致有覆國之危,但是匪患的頻繁出現還是對日本經濟造成了嚴重破壞,而使得饑荒愈演愈烈,前後足足持續了三年之久。其間死于饑餓與匪亂的日本人不下百萬(有「人相食」與「惡性捕撈」的作用,不然只怕要死兩三百萬,而日本境內三大勢力也受此影響各有消長,原有的平衡再難維持,內亂一觸即發。

首先是平氏因張俊不經許可就將百萬宋民送入日本境內、並且搶購糧食引起日本饑荒一事而被問罪,不但被貶謫出了中樞,畿內剩余的那點領地也被全部沒收,只留下了朝廷鞭長莫及的九州島。其後日本天皇與上皇(即太上皇)之間又爆發了激烈的權力斗爭,結果日本原來的兩大統治階層皇室與公卿的力量受到重創,武士階層則因為兵凶戰危的時局而日益顯出其重要性,並逐漸成為了日本真正的統治者。以「保元之亂」的爆發為開端,日本進入了由三大武士集團主導的亂世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就在張俊難得地「行善」時,落難的大宋皇帝趙構應兒子趙的「邀請」,離開了廣州,前往他印象中無比荒涼的瓊州一游。趙構雖然不是沒吃過苦,卻也根本不想去那傳說中的蠻荒之地,但看到臨時行宮外那些肅殺的內衛們,趙構與吳皇後等人還是不得不接受了趙的安排。

身為大宋天子卻受到自己兒子的挾持,趙構心里自然非常不快,但想到兒子當初被貶到這里為王,一晃就是三年,心中又不免有些內疚,情緒也因此漸漸平和下來。盡管如此,趙構還是不由得不懷疑兒子這種種不臣之舉的目的,看上去分明是想要挾天子以令天下,甚至是想逼自己退位,他的心情自然好不到哪兒去。但是,當趙構抵達瓊州之後,原本郁結不快的心情卻立刻被空前的驚訝所取代,眼前看到的,真的是那傳說中人類難以生存的「瘴癘之地」嗎?

「爹爹,怎麼樣?」,趙一臉得意地介紹著瓊州的各種新奇事務,並簡單說明了這三年里衛藩各項事業的主要成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