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百八十四章把 柄

岳飛雖然是百年不遇的名將,「岳家軍」也一直以「軍紀嚴明」而著稱于世,不過當年趙第一次蒞臨他們的軍營時,就發現岳飛畢竟還是沒能跳出千余年來華夏文明的怪圈,他對軍隊的管理方式其實還是以「人治」為主,只是由于岳飛為人刻板方正,所以乍一看上去很像是「法治」的模樣罷了。但是,「人治」就是「人治」,即使岳飛能力再強,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其自身固有的某些弊端。

由于王貴與岳飛關系親密,性格也比較老實,岳飛很自然地逐漸放松了對他的監督,甚至還放心地將糧草運輸儲存、戰利品分配等重要工作完全委托給他,而根本不作細查。王貴雖然本份,但「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整天與錢財物資打交道,又缺乏必要的監管,他畢竟不是聖人,哪有不動心的道理?

不過,王貴一向不喜招搖,又畏懼岳飛的威嚴,所以這幾年里雖然得了不少好處,但他在日常生活中卻一直行著「公孫布被」(注1)之事。何況岳飛父子與張憲等「岳家軍」的主要將領平素無不生活儉樸、不好享受,對財帛珍寶並不是很熟悉,因此愣是沒看出什麼問題來。

得知自己的把柄被張俊抓住後,不善言辭機變的王貴當即面如土色,岳飛雖然一向待他親若兄弟,但他知道,岳飛對愈是親信之人,要求就越嚴格,當年岳雲只是做得不夠好都常常被軍棍打得死去活來,何況王貴現在是真的觸犯了軍法呢?如果王貴夠聰明果敢的話,遇到這種情況,要麼是設法離開岳家軍,要麼就主動去找岳飛負荊請罪,說不定還能從輕發落,但王貴一向有些膽怯,面對岳飛時尤其如此,所以他根本不敢這樣做,那就只能任憑張俊擺布驅策了

不過,張俊這個老狐狸自然不會天真到以為光靠王貴這一個還不是很堅決的「叛徒」就能扳倒岳飛,在他心中,只是將其作為針對所謂「岳家軍」的第一個突破點罷了。張俊要對付某個人的時候,從來都很有耐心,他一開始只是通過王貴這一渠道,去了解更多「岳家軍」的隱秘,諸如前軍副統制王俊因為立功不得升遷、小過即被降職而對岳飛極度不滿但卻敢怒不敢言之類。這些矛盾目前還被「岳家軍」輝煌的勝利所掩蓋,但是張俊相信,只要他善加利用,並在恰當的時機引發,就足以令岳飛永世不得翻身

雖然岳飛一直以來對名利權勢之類的身外之物並不是特別看重,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年來屢戰屢勝而又官運亨通的經歷令他現在有些過于自信了。失去了平常心,岳飛再怎麼足智多謀,也是很難注意到軍中那些隱患的。在這種情況下,受到張俊來援鼓舞的岳飛,只讓將士稍作休整,就冒險重燃戰火,希望一鼓作氣拿下咽喉要地錦州,而能夠在寒冬來臨前完成自己「直搗黃龍」的宏願。令岳飛略感意外的是,張俊這次居然沒有跟他搶功,而願意和王貴一起留守燕京,並負責招降那些燕地的土豪(這倒是張俊的長處,「中興四將」中除了韓世忠以外,在盜匪和收編地方武裝方面,都是很有一套的。),以防止敵人繞道經北面發起偷襲,不過張俊不去錦州最好,沒他拖後腿,岳飛覺得自己信心更足了

不過,錦州雖然城市規模遠不能和燕京這樣的大都市相比,可一樣是難以攻克的堅城,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錦州城小倒反而令金軍目前兵力不足的劣勢變得不那麼明顯,再加上在攻克燕京的過程中宋軍的攻城機械損毀不少,火藥更是幾乎用了個精光,再加上兵員素質也由于老兵傷亡過大而明顯下降,其實除了士氣,宋軍目前的狀況根本不能和當初圍攻燕京的時候相比。而且宋軍現在雖然士氣的確高昂,卻也未免亢奮得有點過頭了,正所謂物極必反,一旦受到重挫很容易突然崩潰

而金軍雖然新敗,但全國(至少是全體女真人)上下無不深知錦州的重要性,所以這次也真的是豁出命來死守。燕京之戰落荒而逃的兀術更是親臨城頭指揮,而迅速重振金軍的士氣,兀術心里明白,燕京失去,女真人還能退回故鄉,但如果錦州丟了,宋軍就可以暢通無阻地殺入他們的老家為所欲為。真要那樣的話,就算女真人最終打退宋軍,所受的創傷也將是難以恢復的,甚至極有可能被打回到蒙昧的部落狀態,連女真的民族認同都未必能夠保得住了。至于金國的核心統治階層完顏部,則更是必然會被乘勢而起的原家奴們落井下石瓜分掉,那可就肯定是永無翻身之日了

可以這麼說,雖然錦州攻防戰一開始的時候看起來宋軍優勢極大,但其實宋軍除了夏季的暑熱對他們相對有利(來自南邊的宋軍更適應盛夏的酷熱,但攻城一方體力消耗更大,令暑熱的威脅倍增,所以只能說是相對有利)之外,其他的一切條件都明顯偏向守城一方。在這種情況下,縱使岳飛有天縱之才,想要在短時間內拿下錦州,又談何容易?

注1︰「公孫布被」是一個歷史典故,公孫弘是西漢時的一個宰相,俸祿很高,但平素生活卻十分儉樸,結果被同僚汲黯說他虛偽,後來果然如此Z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