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二百章 深夜訪客(下)

殿下英明」李旦忠井是稱贊了句,但馬卜就啊鉀馴,「但是,如果我們花費時間集中兵力的話,臨安那邊人財物力都在我軍之上,準備肯定更加充分。我們衛軍再怎麼收聚兵力,又如何能與朝廷源源不斷的大軍相比?所以末將的建議是,請殿下輕車簡從,回淮南,直接征用當地的衛軍,趁著朝廷還沒反應過來的機會奇襲臨安。只要控制了中樞,則大事可成矣。」

話一出口李顯忠的額上就沁出了冷汗,因為這一計策是非常冒險的,在戰事隨時可能爆的現在,趙籌只帶百十號人日夜兼程返回淮南,路上要是出點差池,那衛軍可就全完了。而更重要的是,趙籌會不會認為這是一個陷阱,只是為了騙其入散趙剪畢竟出宮較早,再加上有內衛系統起到了代其檢查,所以性格不像大多數君主那樣猜忌楚疑,但李顯忠的計策倒是令他想起了似乎無關的一段史實,結果趙籌因為出神,長時間沒有回復,只是站起身來不動,把李顯忠的一顆心弄得七上八下。

趙籌想到的是歷史上紹興十年宋金兩軍之間經歷了多次戰役後所形成的微妙態勢,似乎對他解開眼前的困局很有啟。當時岳家軍在中原連敗金軍,兀術在屢遭挫折之後,放開岳家軍不管,向兩淮地區集中兵力,先敗後勝,重創了宋軍張俊、韓世忠、劉騎與楊沂中部。在此期間,趙構得知淮西戰線吃緊,馬上下詔要岳飛馳援淮西,但岳飛卻認為與其見招拆招,不如圍魏救趙,趁著金軍主力遠出的機會全取中原,所以只是派出少量兵馬象征性地增援了一下,而且騎兵走得比步兵還慢」

最後岳飛乘虛而入,果然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但東線宋軍卻遭到了挫敗,兀術率軍直逼淮南,擺出一副想要飲馬長江的姿態。趙構和朝廷的重臣們都被嚇壞了,連忙主動求和,並要岳飛立刻從中原撤軍,以顯示誠意,而其後生的事情就幾乎無人不知了。

其實當時兀術先是被劉騎在順昌大敗,其後又在岳家軍身上吃夠苦頭,即使對付張俊等人的軍隊,一開始也吃了不小的虧,連番損失下來,兀術的兵力已經大打折扣。如若不然,以兀術的勇猛過人,又怎麼會在對付張俊之流時還用上了示弱誘敵之計呢?所以兀術的「大軍」乘勝逼近淮南,純粹是虛張聲勢,嚇唬南宋君臣而已。

如果趙構當時有足夠的決心和勇氣,擺出一副死守長江的架勢來,兀術就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但趙構雖然算不上多麼昏庸,但卻從來都不是一個膽魄過人的雄主,他實在是不想再次下海逃難了,再加上秦槍的挑唆盅惑,最後他還是主動向金人妥協,失去了和談中的主動權,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紹興和議》。

其實當時的戰爭態勢相當詭異,很像《魔獸爭霸》之類即時戰略游戲對戰中由于雙方防御上的漏洞,而開始對拆基地的情形。但中原只是金人的分基地岳飛再怎麼神勇,要打到東北,沒一兩年時間是不可能的。,而江淮卻是南宋的主基地,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語。雖然其實當時的兀術並沒有強拆「基地」的實力,但趙構一向畏金如虎,躲在後面調兵遣將還算湊活,要他頂在前面抵御金軍,對他而言就實在是太強人所難了。而趙構一露怯,無論兀術是否有能力突破長江,他「圍魏救趙」的目的卻還是一樣達到了。

金人的「圍魏救趙」最終成功了,而岳飛雖然在中原戰場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卻並沒有觸及金人的心月復之地,根本無法逼迫兀術回救其實若真把金人逼急了,也是從東北老家將最後的本錢拿出來,而不是指望兀術手下那點殘兵敗將。,若他的目的是想要「圍魏救趙」那

不過,從岳飛當時上奏的一些折子來看,他更可能是想利用南宋的心月復之地江淮地區作為誘餌,將兀術所率的金軍主力吸引住,他則乘虛收復失地,截斷金軍的後路,然後再和東線宋軍兩面夾擊,將兀術所部聚殲。然而,無論是趙構,還是東線宋軍的幾員大將,都辜負了岳飛的期望,最後宋軍雖然在戰術上是取得了多次勝利,但由于張俊的大意中伏與趙構的怯懦,令原先的大好形勢一去不返,而在戰略上一敗涂姚在這段令人遺憾的歷史中,趙構的膽小與東路諸將中伏受挫固然令人郁悶,但岳飛其實也有失誤。先,他沒有知人之明,做了趙構的臣子足有十多年,還不知道他膽子不大。其次,岳飛的戰略看上去很不錯,但可操作性卻為零,東線諸將之中,韓世忠與楊沂中雖然最後害死岳飛一事很可能他也有份參與,但究其一貫的個性來看,單純地服從命令的可能性更大,而在此之前,兩人關系一向很好,民間甚至將其訛傳為岳飛的結拜兄弟之一。和他的關系是不錯,但主帥卻是一直與岳飛關系惡劣的張俊,他怎麼可能自己去啃骨頭,而肉卻讓給岳家軍來吃?這簡直就和要葛朗台做慈善一樣可笑,岳飛雖然對戰爭洞若觀火,對人性卻始終是霧里看花啊!

再說,在這個世界上,無論哪個時代,從來都是員工吃苦、冒險、背黑鍋在前,老板驗收成果在後,像**那樣冒險拿自己作餌吸引敵軍主力,為麾下大將爭取用兵的時間和空間的,放眼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也就劉邦等寥寥數人而已。趙構在歷朝開國之君中是倒數的,又毫無軍事上的才能,如何能有如此的膽魄和胸襟呢?結果最後趙構攝于金軍逼近京畿之地的威脅,反而主動乞和,並將岳家軍從前線召回應該不只是為了向金人表示誠意,也有加強防御的目的在內,畢竟趙構比他的父兄還是聰明一些,不會綁住自己手腳讓人殺。,致使其前功盡棄,真是事與願違一

但這段史實卻給了趙籌很大的啟,先是衛軍完全可以效仿歷史上兀術的做法,直接從準南起突襲,無論是采取「斬戰術」還是僅僅以此威懾臨安,逼其作出妥協,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當然趙籌並不想父子相殘,所以他更希望是後者,只是是否能夠天遂人願,那就不得而知了。

由于地處後方,衛軍在淮南部署的兵力並不是很多,但卻有強大的水軍作為後盾。

官軍的水師欺負一下金軍之中的早鴨子尚可,踫到衛軍的艦隊就如同老鼠見到了貓,因為衛軍的船體更加高大堅固、水兵更加練有素、艦船上的遠程火力也更加強大。

正因為掌握了準河、長江、兩湖和東海之上的制水權,兩淮的衛軍雖然陸軍兵力不過兩三萬人,卻可以直接對江南任何一個主要城市起突然襲擊。朝廷在江南的兵力雖然不少,但相當分散,而且大多都是沒有經歷過戰爭磨煉的烏合之眾,根本不能與衛軍的精銳之師抗衡。如果再適當地運用一些新近研出來的「現代化」武器,在出其不意的前提下,一舉拿下臨安,並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以淮南衛軍的恐怖戰斗力,官軍其他幾路兵馬均不足懼,趙籌唯一擔心的只有所向無前的岳家軍。不過,只要衛軍搶先突襲礙手,便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岳飛失去他一向拿來號召將士的大義名分縱有奇才,也只能乖乖就範。對這一點,趙籌還是比較有信心的,因為岳飛如果不是一個堅持原則的人,他根本就不會主動卷進這場是非之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