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九十三章 亂 局

不過,即使付出再大的代價,他也不能讓那位本來完全可以成為一代明君的太子殿下繼續錯下去了。儒學在中土傳承千年,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中華的象征,若是連儒家的道統都不在了,那華夏還是華夏嗎?

「統領,現在刻不容緩,請您下令吧!」,一位內衛的重要內線在向「黑狗」孫默匯報完情況後,急切地對他出了請求。雖然官位不高,但內衛們毫無疑問都是趙的心月復親信之人,而且能夠干好間諜工作的,肯定都是高智商的家伙,自然明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何況他們內衛一向干的都是得罪人的工作,若是沒了趙這棵大樹罩著,到時候恐怕連昔日的戰友們都會立刻反攻倒算,那時不但他們自己的下場將慘不可言,連一直盡量保密的家人也很可能會被查出來,並受到連累

但孫默卻只是平靜地吐出幾個字,「主上有令,只準查,不許辦。」。原來趙為了避免內衛權力過大,以致走上明代廠衛的老路,從建立內衛的一開始,就確立了一個原則,那就是內衛只準刺探情報,不準動手拿人,殺人就更不允許了,除非得到了他的臨時授權。孫默跟隨趙多年,自然深明他的想法,又怎麼敢輕易觸踫這條火線呢?

「可是」,那名內衛雖然不敢抗命,可心中還是對趙當初的這一規定多有月復誹。平時以此來約束內衛的行為也就罷了,可他居然規定,即使是現在這樣的危急時刻,依然不準擅自行動,那不是要大家坐以待斃嗎?而統領也未免太死板了,這時變通一下,就是救大家的命啊!

誰知這時一向沉默寡言的孫默居然自言自語起來,「殺人不被允許,不過警告卻是可以的,而且必要時也可以實行緊急監管。另外,主動殺人固然不行,但自衛總是沒有錯的」

那名內衛登時大喜,忍不住恨聲到,「就這麼辦,先警告他們拖延一下時間,希望主上能夠及時回國,同時將那些官僚和他們的家屬監視起來。如果他們敢對我們的人下手,那就不要怪我們內衛的刀太快了」,這時他見孫默的眼神有些不悅,連忙打個哈哈,改口道,「不對,應該說是‘堅決’地捍衛我們自衛的權力」

短短幾天之內,大宋相當數量的高官都一個個稱病不出,將張浚等少數死硬分子氣得七竅生煙,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同黨們平時一個個人五人六,結果只是一次虛張聲勢的警告,就將大家全都嚇趴下了。想當年,苗劉之亂的時候,叛賊也曾派出刺客想要殺了張浚,但他卻夷然不懼,最後反倒是刺客被其氣度和忠義所折服,不但放棄了刺殺,還提醒張浚注意戒備(注1)。

想起自己往昔的得意經歷,張浚心中不由充滿了相對于同僚們的巨大優越感,他一方面加強自己府中的安全保衛工作,一方面竭力鼓起大家的勇氣。張浚的說詞很簡單,若是他們真敢下手,直接殺人就好了,又何必多此一舉,打草驚蛇呢?雖然在張浚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大家又重新振作起來,但等他們折騰完畢的時候,一個多月的時間已經在不知不覺間過去了

而且,由于內衛的威懾,舊黨們暫時還不敢對衛軍將士部分被他們控制的家屬下手,魏勝等幾個趙一手提拔起來的年輕軍官則抓住這一良機,進一步加強了對衛軍下層官兵的控制。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將家屬落入敵人掌控的那些官兵清除出去,以「純潔」隊伍。此舉雖然一度引起了衛軍內部的不安,但魏勝等人其實並沒有惡意,他們只是希望萬一被迫開打的時候,不致于出現內部倒戈的情況,那對士氣的打擊可是致命的。

孫默接到報告後,並沒有派人阻止魏勝的行動,反倒頗為嘉許,對于他這個特務頭子來說,「純潔」是比「才能」更加重要的。受到魏勝的啟,孫默開始對衛王府旗下的重要產業實施緊急監管,以趙當初出錢收養的那些孤兒為骨干,基本上杜絕了敵人內外夾攻的可能性。

雖然因此搞得特區境內雞飛狗跳,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年輕人的所作所為,保住了趙一手締造起來的最核心力量。要不然,在內衛得不到授權而束手束腳,軍民又普遍人心惶惶的情況下,群龍無的衛王府很可能會在趙歸來之前就被那些舊黨擺平。畢竟,在以家庭為社會基本單位、官民幾乎無不重視親情的古代中國,只要控制住家屬,就可以將敵人任意擺布了,歷史上三國時期呂蒙白衣渡江,成功偷襲荊州,將關羽麾下士卒的家人全部控制起來後,關羽的數萬精兵不戰自潰,不得不敗走麥城,就是很好的例子。

盡管如此,這些小伙子無法無天的做法,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其中不乏衛軍上層的重要人物。被趙任命為衛軍總參謀長的智將劉就是其中之一,

本來被削去軍權(注2)就已經令他很不高興了,現在更是等于被那些小鬼無形之中架空了,這就更加令他不快。

劉加入衛軍的時間還不長,忠誠心還遠未建立起來,雖然之前與好搭檔陳規關系極佳,可惜斯人已逝,他與衛軍一系的親密程度自然就疏遠了很多。而張浚當初對劉有知遇之恩(注3),現在又有大義名分在手,趙又遲遲不歸,劉思量再三,最終倒向了舊黨一邊。

身為衛軍總參謀長的劉雖然並不直接掌握兵權,但他卻了解太多衛軍的重要情報,即使以他的操守未必會將其泄出去。衛王府也不得不預作準備。再加上劉出走之後,衛王府明面上的三巨頭全都不在了,孫默主管的內衛又不被允許介入軍政事務,現在又因為劉走後出現的權力真空,而一下子冒出一大堆的事情需要盡快處理,群龍無的衛王府立刻亂成了一鍋粥。

注1︰此事未必可信,因為除了張浚自己,再無旁證,而且此事也只在野史中被引用,足見當時之人也未必有多麼相信這件事的真實性,不過本書之中還是視其為作真事。張浚因為後人與理學名家交往密切的關系,受到了他們過多的吹捧,但即使如此,歷史評價也不過是五五開,所以此事的真實性確實可疑。要知道,劉備在正史中有過類似的事例記載,而且也符合他一貫的形象,依然有很多人懷疑其真實性,更別說是曾經排擠趙鼎、中傷岳飛的張浚了

注2︰趙意識到劉管理能力的低下,讓其專門出謀劃策,這固然是知人善用,但是當事人卻未必領情。先劉並未認識到自己的這個缺陷,或者說就算意識到他也不會承認,畢竟能夠正視自己弱點,並且有勇氣自我批評的人實在是不多見;再說劉帶兵這麼多年,早就習慣了做將軍的生活,讓他整天與文案資料為伍,實在不是一件開心愉快的事。趙只考慮到了用人「得法」,卻沒有考慮還要「合情」,受到這樣一次教訓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注3︰劉雖然是將門出身,人脈很廣,但他第一次得到重用,還得歸功于張浚的賞識和提拔,雖然由于張浚志大才疏而又剛愎自用,沒有听取劉的諫言,結果富平大敗,而劉自己也因為帶的都是兵油子而表現不佳,很快就被降職,但劉對于這一恩情,還是一直銘記于心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