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五十六章 問題倭刀

在那些日本禮物中,趙最感興趣的自然是世界歷史上三大名刀之一的倭刀了,可是當他興沖沖地拿了一把找人對練了一下,效果卻令他非常失望,連白蠟桿都砍不斷,踫到鐵制兵器立刻缺口,這種武器還有實用價值嗎?

「是倭刀名不符實嗎?不可能,除非近千年的歷史中見過倭刀的人都是傻子……那麼是此時日本刀的工藝還沒成熟?有這個可能,但即使是最早期完全仿制唐刀的日本刀,也不至于廢成這個樣子,連大宋便宜的制式兵器也不如啊?」,趙苦思不得其解,這時他突然想起詹會龍回來後曾與他說過的那場格斗,據說那把日本刀能一下子劈開蠻牌,然後又破開鐵皮護腕令張子蓋手下的那名衛兵受傷,和自己現在看到的情況簡直是天差地遠,趙不由皺了皺眉頭,「不對,這刀有問題」

于是,趙便派人將張子蓋請來,借他那把刀比較一下,結果趙剛把那柄大太刀拿到手里就知道問題所在了,因為他居然差點月兌手,「好重,比那批倭刀重好幾倍,難怪不一樣」

隨後趙在征得張子蓋的同意後,讓其用那把大太刀猛劈平清盛送來的那些倭刀,結果當他將那些倭刀幾乎全部砍斷之後,那柄沉重的大太刀居然還能用,趙看到眼前令他難以相信的一幕,一時間說不出話來。趙並不認為平清盛有心戲耍大宋,諒他也沒那個膽子,而且要是這樣的話,他就應該只送倭刀。後來趙想辦法搞來一把進口的倭刀對比了一下,發現它還不如平清盛送來的那些,就更堅定了這一想法。

由于遠航日本自己也有份參與,擔心趙怪罪的張子蓋對此頗為上心,還特地通過他叔父的關系找來一些江湖人士進行分析。最後張子蓋得出的結論是,平清盛送的那些倭刀華而不實,戰斗的時候連普通的腰刀都未必比得上,而張子蓋的那把大太刀制作精良,又是相當于斬馬刀的重型兵器,對砍出現一邊倒的局面其實是理所當然的事

看到張子蓋雖然擔心自己怪罪,卻依然實話實說,趙對其不由增添了幾分好感。說實話,在當初听到詹會龍與張子蓋結拜的時候,趙心里是頗為不快的,他一向不喜歡屬下和人結拜,因為這些江湖義氣很容易令他們因私廢公,而且他想當然地認為張俊的佷子恐怕也不是什麼好鳥,自然就更加不高興了。

不過,現在張子蓋的表現卻令趙對其大為改觀,再回想到詹會龍對其的評述,趙不由生出了招攬之心。張俊听到後高興還來不及,又怎麼會出言拒絕呢?經過商議,趙決定在這次北伐結束後,任命張子蓋擔任即將組建的海軍陸戰隊的主將,原定主將詹會龍則改任參軍,這也符合他文人的定位。

確認那批倭刀質地低劣後,趙居然沒有生氣,因為他已經想通了究竟是怎麼回事。其實不能怪平清盛,因為這是出口商品的通病,趙想到了一個很好的參照物,那就是陶瓷。歷史上中國出口到西方的陶瓷不知道有多少件,可最好的那些陶瓷器卻無一不是中國人自己購買的,這是因為在古代各大文明間缺乏交流的情況下,西方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比中國人更加了解瓷器的優劣。

而且商品是按照購入者的需求制作的,其身上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購入者的烙印。日本本國的武士購買倭刀是為了拿來作戰的,所以更加重視質量而非外形,可中國的軍人兵器由朝廷統一制作,而民間習武之人也都有自己的慣用兵器,很少有人會想到買外國兵器來用,結果實際上海商們從日本買來的倭刀,一般是賣給那些紈褲子弟把玩的,所以美觀第一,質地反而不怎麼重要了。而平清盛準備禮物是為了送給大宋的皇帝,自然是按照宋人的要求選刀,結果就搞出了這麼大一個烏龍

為了讓詹會龍和張子蓋安心,趙將他們二人叫來說明了一下,兩人卻忙不迭地謝罪,因為若是他們細心一點,當時檢查一下,也許就不會弄出這樣的笑話了。看到兩人戰戰兢兢的表現,趙不由一陣好笑,拿起一把倭刀(當然不是那把大太刀,現在的趙可揮不動。)雙手握持舉過頭頂,使出了前世在網上看過的一種日本刀法,那就是完全不要命的「薩摩示顯流」,因為他就記得這種最簡單的

由于趙此前從未認真練過,記憶也已不太清晰,而且他現在的身體還未充分發育,使出來的「薩摩示顯流」連「徒具其形」都稱不上。但觀察仔細的張子蓋卻發現這與他叔父張俊自創的所謂「搏命殺法」在原理上是一致的。

那就是只攻不守,在雙方實力相近的情況下,此招使出後無法閃避、無法招架,只能對攻,力強刀重臂長膽大者勝,敗即死,而且倭刀尤其是大太刀,遠比大宋的那些制式兵器更適合拼命。于是,雖然外表穩重細致,但骨子里也和叔父一樣,是一個亡命之徒的張子蓋,很快便棄用了他原來的武藝,而一心一意練起這種專門為大太刀設計的凌厲刀法來

在接到催促進兵的聖旨後,岳飛努力克服各種困難,率領全部兵馬北渡黃河,尋求與金軍主力決戰的機會,而河北的防務則完全轉交給了衛軍。不過岳飛並沒有按照聖旨的要求挺進河北,而是選擇了向河東方向進攻。岳飛這樣做,很顯然是考慮到了河東多山,對以步兵為主的岳家軍來說,遠比平原為主的河北要有利得多。即使是岳家軍這樣頂尖的精銳,運用撒星陣這一特殊的戰法,要在平原地區與騎兵對抗,也是很吃力的啊!

不過,岳飛卻不知道,河北雖然因為平原地形在戰術上不利,卻因為臨海而可以通過海運補給糧草軍械甚至是投放援軍,從而獲得戰略上的優勢。對于這一點,是趙疏漏了,岳飛雖然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但他的思維依然不可避免地受到時代的局限,趙與他幾乎沒有進行過深入的交流,又怎麼能指望岳飛自己產生制海權的概念呢?

趙連忙找來虞允文和吳璘,三人討論了一會,都認為實在沒辦法的時候,只能讓王彥他們下山支援了,只是想到這兩位之間糟糕的關系,大家都感到心中沒底。不過這已經是大家能夠想出的最合理對策了,至少要比衛軍渡河增援好得多。且不說衛軍另有任務,即使他們有這個余力,在岳飛陷入困境時渡河也是自尋死路的行為。而岳家軍之所以能夠從容渡河,是因為金軍新敗,不得不收縮兵力的緣故,如果岳家軍受挫,金軍得勢的話,他們可不會再放過「半渡而擊」的機會

當然,凡事有弊必有利,岳飛挺進河東之後,取勝的難度會小一些,而且這樣一來,按照就近原則,金軍幾乎肯定會從陝西出兵增援。事先得知這一結果,衛軍便可以更早地展開行動,得手的幾率無疑將進一步上升。只是大家的休息時間就此結束,接下來趙和他的部下們都將忙得不可開交了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