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三章 另闢蹊徑

三人憂色稍退,雖然這一千萬兩銀子未必夠用,但至少今年的軍費應該是沒問題了,可是朝廷一下子向百姓借這麼多錢,還是令人有些不安,也難怪朝廷不得不首先作出表率,不過這就不是他們這些武夫需要操心的了。

「戰爭是最耗錢的,但只要找對了路子,也可以賺錢。」,趙隨即分析起宋代軍隊一貫的打法,「我們大宋歷來的戰法都是邊境對峙中逐步推進,這種打法的好處是可以發揮我們大宋人財物力雄厚的優勢,與敵人拼消耗,但弊端也很明顯。就算我們辛辛苦苦打下了敵人的城池,里面的物資也早消耗光了,除了繳獲一點金銀錢帛和軍器盔甲,別無所得。而敵國的軍器盔甲又大多比不上我們大宋,所以這些繳獲全無用處,因此我們大宋就算打了勝仗,也得不到多少好處。即使佔了一點地盤,以我朝低廉的田稅,也不知要多少年才能回本」

三員大將听到趙居然將打仗比作做生意,不由莞爾,但他們對趙不由又高看了幾分,因為趙看似童真的話語,正道出了宋軍對外軟弱的命門。而趙接下來的話,則令三人盡皆色變

「可西夏、金賊,以及昔日的遼國,他們對戰爭卻是樂此不疲,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打仗可以‘打草谷’,是賺錢的,而且賺大錢。那麼憑什麼他們可以打我們的草谷,我們就不能打他們草谷呢?」,趙半笑不笑地說道。

听到這話,張俊和韓世忠臉上都露出了喜色,對繼續北伐的態度也立刻轉為全力支持。他們二人本來就常有縱兵搶掠的惡習(注1),其中張俊甚至以前對自己的轄區也會時不時來一次「創收」,直到這幾年家大業大之後看不上這點小錢,又顧忌御史的彈劾,才收斂了很多。不過現在既然太子殿下都發話了,御史的彈劾就沒那麼可怕了,他們便可以肆無忌憚地大搶特搶,自然非常欣喜。而楊沂中對于軍紀比這兩位老前輩要重視得多,聞言不覺皺了皺眉。

「那太子殿下以為,我軍下一步應該進攻哪里呢?是河北,還是河東?」,韓世忠略顯激動地問道。雖然身為武人而且出身不好,但韓世忠並不是一個有勇無謀之人,不過由于出身的原因,韓世忠和岳飛不同,從來就不是一個穩重沉靜之人,往往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行動也極為果敢,甚至明知此事不能做,也管不太住自己。

在南渡初期,韓世忠就曾經一怒之下一位將上書彈劾他(好像理由是韓世忠對文人不恭敬,他也不想想,當時是什麼世道,正所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御史殺死,要不是趙構愛才,加上當時皇位不穩,只怕韓世忠根本就活不到現在。

趙聞言不由暗暗搖頭,輕聲道,「河北與河東雖然淪陷,但百姓依然是我們的同胞,怎麼能打他們的草谷呢?」

韓世忠頓時老臉一紅,張俊則暗暗冷笑,他可比韓世忠奸猾多了,知道在這位小太子面前,還是少說多听的好。不過,現在是人都知道,山東已經毫無油水,而趙又說不打河北與河東,那他到底是怎麼想的?即使是性格方正一些的楊沂中,眼神中也不由透出一點好奇來。

「本王不願派兵攻打河北河東兩地,除了體恤淪陷區百姓以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金人不會將太多的財貨囤積在這些朝不保夕的邊境地帶,簡單來說,就是油水不多。我們如果想要大賺一把,就必須直接打到他們的大後方去。」,趙說著就將手中自制的教鞭指向了地圖上的遼東半島。

「遼東?要能打到金狗老巢的話,大家也不用這麼辛苦了」,韓世忠嘟囔道,楊沂中也沉吟不語。

張俊在三人之中腦子最為靈活,他最先想到趙的意思,驚叫道,「難道是從海上過去?」

「雖然人品很成問題,但不得不承認這廝實在是聰明絕頂」,趙在心中嘀咕了一句,點頭稱是。見三人全都露出懼色,趙忙解釋道,「三位勿慮,如今我們的水師已經有能力在茫茫大海之上確認船隊所在的方位,不久前還成為開闢了前往日本的新航路,即使遠渡重洋也不在話下,再加上黃海北部又很少有暴風雨,航行到遼東幾乎沒有什麼風險。」

三人神色稍微好轉了一點,但看上去依然有些不安,而且也沒哪個主動請纓。趙見狀,接著說道,「確實,由于我們大宋此前從無大規模跨海登陸作戰的經驗,此行未必沒有風險,而且因為是首次嘗試,登陸部隊不宜過多,一兩萬頂天了。而遼東是敵人的老巢,縱然疏于防範,兵力也肯定比我們的登陸部隊多得多。所以這項任務非大智大勇者不能擔當,韓少保勇冠三軍,不知可有這個勇氣?」

韓世忠雖然有些不願,但在無奈之下只得接下這一重任。但當他听到趙許諾說此次作戰因為只是一次嘗試,所以無論成敗都有功績後,臉色就好看多了。而趙接著又許諾說,只要韓世忠攻下一座縣城,就給他記大功;如果是一座州府,那麼此次北伐的頭功就將落到他的頭上。除此之外,趙還允許韓世忠登陸遼東後便宜行事,甚至就地招兵也不受限制,縱兵抄掠之類更是由其自決。

韓世忠立即轉憂為喜,這次任務雖然風險很大,但回報更是驚人,足以令他冒一回險,而且趙對他的夸獎也令其頗為自得。可韓世忠卻不知道,趙之所以選擇他來干這搶灘登陸的活計,只是因為韓世忠作戰時太過依賴武勇,卻不擅長列陣而戰,又達不到岳飛返璞歸真的境界,因此在正面戰場發揮不了多大作用而已。

韓世忠的這一缺陷可能與其當了太久的下層官兵有關,和王德有些類似,但情況比他要稍好一些。其實如果韓世忠率領的是騎兵,情況可能會好很多,例如兀術的作戰方式與其頗為類似,卻依然是頂尖的將領,因為對騎兵來說,嚴密的陣型控制因為難度過大而不可能做到,所以「勢」最重要,而韓世忠無論是洞察力,還是突陣之能,都完全夠格。

可惜韓世忠部戰馬實在太少,必須以步兵迎戰金軍的鐵騎,而能夠以步兵不列密集陣型便能打敗騎兵的,天下唯岳飛一人而已。而攻城戰與守城戰,一樣需要嚴密的籌劃和指揮,所以韓世忠的表現也不太好。因此,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這個時空,韓世忠在陸戰中面對金軍時,基本乏善可呈,只有水戰仗著戰船優勢表現不錯。

可登陸作戰就不同了,因為其中最艱難的戰斗,就是搶佔灘頭陣地,而那時根本沒機會列陣,勇氣與官兵的個人武力決定一切。同時這次遠征遼東又是深入敵後作戰,勇氣比什麼都重要,而這正是韓世忠的長處,韓世忠本人和他軍中的成閔等將官可都是根本不知死為何物的亡命之徒啊!

注1︰宋軍在史書上有對百姓「秋毫無犯」評價的有不少人,其中韓世忠、吳璘等名將都在其中,但只有岳飛一人,能夠在淪陷區依然控制住軍紀的,但也只限于他親自率領的部隊,而楊沂中在當時能做到不殺降卒並善待戰俘,也是相當少有的。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