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九十七章 金蒙交惡

雖然第二師兵力也就兩萬多人,但偽齊在山東的統治才恢復沒多久,駐軍不但戰斗力異常低下,而且人數也少得可憐。再加上王彥的十萬義軍積極配合,劉只花了十二天的時間就佔領了淮北全境和山東大部。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回軍的粘罕根本沒有理睬進入山東的宋軍,直接一口氣退回了燕京

「奇怪很奇怪」,趙雖然很想知道答案,奈何內衛的軍情司目前還沒能將足夠人數和份量的情報人員滲透到幽燕以北,所以也只能徒嘆奈何了。

不過,既然岳飛已經月兌險,衛軍繼續留在趙暫時還不想吃下的山東便顯得毫無意義。于是,趙下令第二師撤回淮南,並遷走所有的物資財物與當地人口。如果哭鬧得厲害的,可以只遷到淮北地區,畢竟隨著衛軍實力的不斷壯大,趙的自信心已經增長了很多。不過他還是連續幾天沒睡好,「金國北邊到底出了什麼事呢?」

事情還要從蒙古的合不勒汗抵達上京時說起,此人雖然沒什麼文化,心思卻異常縝密。雖然畏于金國強大的國力而不得不暫時屈服,但他對金人的詭計還是十分提防,為此他在金人的宴會上吃喝之後都會找機會將月復中的食物和酒水吐出,以防不測。

這固然使其免于遭到毒害的危險,但合不勒汗也因此顯露出食量與酒量遠勝常人的假象,而引起了金國君臣的注意。而且百密一疏,發現金國君臣似乎沒有惡意後,合不勒汗終于沒能抵擋住美酒的誘惑,結果酩酊大醉的合不勒汗毫無禮儀地在宴會上跳起了蒙古舞,完畢後甚至還跑到主位扯了扯金帝完顏合刺的胡子

這時金人完全可以以大不敬之罪將合不勒汗處死,蒙古人縱然心里懷恨,卻也挑不出刺來。這是金人解決大漠諸蕃問題的第一個機會,然而,這時他們卻要表現出所謂的寬仁,不但沒有懲罰合不勒汗無禮的舉動,反而賞賜給他大量的財物,結果白白浪費了這個好機會。

不過,如果事情就這樣結束,倒也不失為一個好結局。因為從此金國善待大漠各部的形象將建立起來,他們要想對金國用兵便多少總有點不合道義,再說見識到金國的強大後,此時的合不勒汗也未必敢現在便捋金人的虎須,這是金人解決大漠諸蕃的第二個機會。

然而,金國君臣的愚蠢再次顯現了出來,等到合不勒汗一離開,他們突然又後悔了,認為合不勒汗絕非池中之物,不可以縱虎歸山(你們早干嘛去了?)。于是金帝完顏合刺馬上派出使者,追上了合不勒汗,命令他返回金朝。

合不勒汗又不是傻子,馬上意識到其中有問題,馬上拒絕了使者的要求。于是,完顏合刺再一次派出使者,到三河源頭去「請」合不勒汗入朝。結果合不勒汗卻躲藏起來,拒不與金使見面。哪知道他的運氣不好,居然逃到了金國使者折返的路線上,結果被逮個正著

如果此時金國使者將被擒的合不勒汗立即處死,那麼也就沒有後來的事了,但他們沒有接到類似的旨意而不敢動手,金人便又錯過了解決大漠諸蕃的第三個機會

如果金國使者避開一路上的大小部落,悄無聲息地將合不勒汗押到上京軟禁起來,倒也可以兵不血刃地解決問題,這也是金人的第四個機會。然而,他們卻無巧不巧地跑到了合不勒汗的「安答」撒勒只兀台的部落,此人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後,便暗中幫助合不勒汗逃了出去。

如果金國就此罷休,合不勒汗總歸不敢主動對金國開戰,雙方還能保持形式上的友好,至少十來年的和平總可以保證,這是金人的第五個機會。然而金國的使者居然一路追到了合不勒汗的老巢乞顏部,在這種情況下合不勒汗若不做出點什麼,蒙古的勇士中還有誰會願意听他的號令呢?于是,合不勒汗率軍將金國使者全部擒殺,蒙古人也從此與金國正式決裂

雖然蒙古此時不過是大漠諸蕃中五大部族之一,但依然有數萬精兵,而且個個都是弓馬嫻熟的勇士。可是他們的武器裝備卻極其低劣,連所用的箭頭都幾乎全是骨制的,鐵制兵刃也少得可憐,而完整的甲冑更是很難見到,連皮甲都是稀罕物。雖然草原不缺毛皮,但相應的工匠卻實在太稀缺了,而且鞣制皮革的一些材料對于目前還完全過著游牧生活的蒙古人來說,也是很難搞到的。

正是因為知道蒙古人的這一巨大劣勢,雖然金軍主力早已南下,可金國君臣並沒有將蒙古人視為多大的威脅,反而為了他們的面子派軍征討蒙古。可惜帶兵的胡沙虎是個庸才,又十分狂妄自大,根本就沒有打持久戰的準備,所以隨軍糧草並不充足,後續糧草的供應也沒有安排好。而合不勒汗雖然沒有讀過兵書,但久經沙場的他並不是一個有勇無謀之輩,面對金軍壓倒性的實力,他選擇了「避其鋒芒、擊其惰歸」這一符合蒙古實際的戰法。

由于根本找不到敵人的蹤跡,在漫無邊際的草原上糧草補給又十分困難,不久胡沙虎便糧盡撤軍。而這時早已等待多日的合不勒汗乘機追襲,在海嶺(可能是今天的大興安嶺一帶)一帶大敗金軍。

胡沙虎戰敗的消息傳回上京後,金國君臣一片震恐,于是一下子又高估了蒙古人的實力。現在遼東的金軍已經不足十萬,不但大多老弱,而且相當分散,要是蒙古人趁勢殺來,就算能夠將他們擊退,也一定會因為這些野蠻人的四處剽掠而蒙受相當大的損失。

于是,心急火燎的金帝完顏合刺馬上下詔讓粘罕回軍救援,可韃懶的速度比他還快,粘罕接到的急報便是他親筆炮制出來的。于是眼看可以全殲眼前宋軍的粘罕不得不跋涉千里回援上京,心里別提有多火大了。

他在南下之前對應該如何處理與蒙古人之間的關系說得很清楚,事實上金人也確實獲得了五個解決問題的好機會,可那幫白痴居然全都放過了,粘罕又怎麼能不火冒三丈?

雖然心中異常惱怒,但粘罕還是不得不替朝堂上那些家伙的無能擦**,畢竟上次的清洗已經對金國的政局產生了相當大的沖擊,再來一次的話,金國這個新生的政權只怕就要元氣大傷了。

不久粘罕就點了三萬精兵出征大漠,之所以只帶三萬人主要是為了減輕後勤方面的壓力,而且粘罕在軍事方面的判斷分析能力遠非韃懶等人可比,在他看來,既然合不勒汗不敢正面迎擊胡沙虎的那點人馬,說明了他們的真實實力其實遠沒有韃懶他們想象的那樣強大,粘罕自認為帶上三萬精騎已經足以對付他們了。

粘罕的判斷非常準確,合不勒汗在海嶺一戰中雖然獲勝,但因為雙方在兵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損失並不比金軍小多少。誠然,此戰獲勝令蒙軍繳獲了大量的優質軍械,可要習慣那些鐵制兵器與學會如何披甲作戰都需要一些時間,在短時間內蒙軍的實力反而有所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合不勒汗又怎麼敢與粘罕率領的金軍精銳交戰?于是,與上次戰斗類似,兩軍再次展開了捉迷藏的「娛樂活動」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