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八十章 套 利

這樣一來,軍隊系統也不會受到貨幣改革的直接沖擊,特區的局勢便不必太過擔心……而且這還衍生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那些老兵油子從此再也無法溜出軍營花差花差了,身邊攜帶的那點錢幣買買東西尚可,賭錢逛青樓那是做夢,尤其是在特區娛樂業日益高檔化以後

金銀參與流通之後,市場上的總貨幣供應量猛增,令特區的各種商品價格普遍暴漲。當價格疾速上漲以致于影響到居民生活的時候,王府開始大量拋售早就囤積好的糧食等各種生活必需品,將瀕臨失控的物價一下子壓了回來,同時回籠了大筆資金,一進一出淨賺一百二十多萬兩白銀。

由此開始,特區貨幣市場開始建立起新的平衡,在為期兩三個月的物價劇烈波動期,特區大多數富人的財產大幅度縮水,而王府和知道消息的巨富們卻從中謀取了難以想象的暴利,因為它影響的遠不止特區這一小塊地面而已。

不過由于王府以壓制生活必需品價格的方式保證了下層平民的活路,所以雖然很多人因此利益受損,卻始終沒有釀成民變,一度緊張的氣氛也漸漸緩和了下來,畢竟特區始終在高速發展,而發展本身便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

由于除生活必需品以外的物價普遍大幅度上漲,特區境內百姓貯存在家的大量銅錢不斷貶值,他們為了減少損失不得不將其兌換成一直升值的金銀(參與流通後,金銀的需要量大增,所以長期處于升值通道之中。),困擾宋朝多年的「錢荒」竟然輕易得到了解決。

這一系列的動蕩中,因為套利而身家暴富的商人比比皆是,但趙並不在意,只要他們不踫生活必需品,就只是富人群體內部的財富重新分配,對淮西的穩定和發展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而就算他們惡炒生活必需品也沒有關系,實力最強的那些大商人大都被趙控制,他同時還掌握了糧食等生活必需品的大量貨源,等于以一國之力對付一地的奸商,又有什麼好畏懼的呢?結果因為趙大肆傾銷糧食等生活必需品而破產的中小商人不計其數,特區內部的商業格局因此開始重新洗牌

而同樣是因為幣值下降,百姓們紛紛以銅錢來支付賦稅,使得特區府庫之中的銅錢存量大增,不但為日後進一步改革貨幣制度創造了條件,而且趙還從中看到了更大的套利機會

大宋的銅錢用料講究、做工精美,周邊各國的官紳百姓大多棄本國貨幣不用,而偏愛宋錢,即使身為敵國的金國和偽齊也不例外。但依賴外國貨幣勢必帶來一個嚴重的問題,也即是貨幣供應量嚴重不足,所以在南宋的各個鄰國,以宋錢計價的物價低廉到了難以相信的地步。

以糧食為例,金國和偽齊因為長期實施暴政的緣故,百姓普遍食不果月復,只能苟延殘喘,但若以宋錢收購的話,北方糧價卻要比南方低上許多,普遍在一石兩三百文的樣子,與南方動輒兩三貫的高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當然,這與金國權貴普遍喜好囤積金銀錢帛,而很少將其投入市場也有很大關系(歷史上後來的蒙古人也是如此,野蠻人終究不明白錢要拿來使用才能發揮價值的道理,也許他們是認為商品可以靠搶,又何必花錢買呢?)

無論如何,南北方物價的極大差異令趙看到了不可思議的套利機會,他打算從糧食貿易入手,因為這必將令北方糧價暴漲,進一步激化金齊兩國本已極為嚴重的內部矛盾,無論大宋還是特區,都將會獲益匪淺。

雖然現在雙方還處于交戰狀態,但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只要能夠買通金國上層的重要人物,糧食走私便大有可為。而加入衛軍以來一直埋頭整理北方諸蕃資料的馬擴也終于體現出了不可取代的價值,他利用昔日不錯的私交與金國大將粘罕聯系上,為糧食走私減少了至少五十萬貫的成本,令趙異常高興。

其實粘罕一代梟雄,又怎麼會因為一點私交就出賣自己為之奮斗了一生的大金國呢?可是這幾年粘罕在朝中長期受到排擠,勢力不斷萎縮,尤其是完顏吳乞買死後,各方勢力幾乎都將矛頭對準了他這位開國功臣,令其處境日益艱難,甚至連生命都受到了威脅。

這時馬擴提出的糧食走私生意對粘罕而言,無疑是一根救命稻草,只要有了錢,便可以拉攏昔日的部屬,重新掌握軍隊。只要軍隊在手,就算政敵再多,他粘罕又有何懼?

大金國的利益必然會因此受損,但粘罕為求自保,暫時也顧不到那麼多了。何況在他看來,只要自己能夠重掌權柄,他一向戰無不勝,軍事才能遠非兀術這種小字輩可比,令大金國一統天下還不是順手拈來?

南北之間持續一年多的糧食走私令王府獲利超過三百萬兩白銀,而對金國的損害則遠遠過之。由于物價飛漲,女真貴族進一步加重對各族百姓的盤剝,活不下去的漢民只得紛紛起來造反。

號稱百萬的抗金義軍不但大大方便了王彥趙立等人在山東一帶的根據地建設,而且沉重地打擊了本就衰敗不堪的北方經濟,再加上南宋軍事實力的迅速增強令金人很難再靠搶掠獲取多少財富,金國的財政迅速陷入了危機之中。

此時女真人雖然已經開始漢化,但不過是「沐猴而冠」,對治國之道只能算是一知半解,又能想出什麼好方法來?為了緩解經濟方面的困境,金國上層一方面繼續盤剝百姓,另一方面則開始大幅度降低契丹之類二等蕃族的待遇,以節省開支。

結果,本來就只是因為威迫和利誘才甘當女真人爪牙的各大蕃族牧民紛紛心生不滿,金國以民族逐級壓迫制度維持的統治根基首先開始從內部崩潰了

無論女真貴族多麼愛惜他們的錢財,但隨著物價不斷上漲,他們還是不得不忍痛將囤積的財物拋售,換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因為能夠搶到的物資已經越來越少了。

這樣一來,北方的物價愈發高漲,再加上特區由于經濟的迅速發展,物資供應充足,物價逐漸回落,糧食走私對衛王府而言已經無利可圖,趙便停止了這項一度為特區帶來巨大利益的活動。

盡管如此,這次行動依然成為後世戰爭經濟學的重要成功案例之一,既沉重打擊了敵人,還從中謀取了暴利,天下還有比這更劃算的生意嗎?

雖然與北方強鄰間的套利行為中止是一年之後的事,但此時的趙已有預見,因為他很清楚,財富的增長歸根到底還得靠勞動,交換只是令別人的財富流到自己手中,如果涸澤而漁,總有枯竭的一天。

其實,關鍵在于大宋的人口與經濟都是天下第一,所以套利的收益只能在短期內貼補財政,不能作為經濟支柱。而北方民生凋敝,就更支撐不了太多的榨取了。

不過,雖然趙已經開始將特區的工作重心重新轉移到內部經濟建設上來,但有錢不賺那是傻子,金齊二國已經沒有油水,但西夏、大理、高麗、日本和交趾等南洋諸國一樣通行宋錢,趙可不會輕易放過,倒是吐蕃諸部,由于市場較為狹小,而且運輸成本極高,趙暫時還沒有打它的主意。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