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七十章 戰後處置

趙構向來畏金如虎,抵抗也是不得已為之,要說服他主動進攻金國似乎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尤其是現在形勢遠未有歷史上紹興十年那樣有利,趙構應該更加不敢冒險才對。

但趙現在不在父親身邊,擺月兌了細節的干擾,反倒越來越理解他的想法,當即寫信對趙構說,如果大宋一味死守,金人只會認為我們軟弱可欺,與之媾和必無指望,只有主動出擊一次,令金人見識到我大宋的實力,才有談和的本錢。

至于金國以此為口實大舉南下,雖然不無可能,但也無須過慮,首先,淮北戰役中金人損失慘重,士氣大受打擊,修整恢復尚需時日,此時出兵,于理不合。

其次,據傳金國皇帝完顏吳乞買病重(趙前世記憶中此人于次年正月歸天,所以才如此說,此時才建立沒多久的軍情司還沒那麼強力,只能注意到金國境內的大規模軍隊調動而已。),只怕難保,金國各位重臣必定忙于爭權奪利,而暫時無暇顧及南邊。

再次,從形式上看,大宋此次北伐,目的是討平逆齊,而非進犯金國疆土,對其刺激有限。

何況即使真的金軍南下,現在秦嶺淮河一線已經全部光復,大宋軍力士氣也不比從前,他們就算雄兵百萬,也很難有所作為。

趙在書信中說的雖然是出兵進攻,但句句不離講和,很對趙構胃口,而且趙還建議只派部分精銳出擊,以保證各大防區安全為前提,就更是令其放下心來。

不久趙構便下詔讓岳飛準備北伐,淮西衛軍則攻掠山東作為呼應,但他在詔書里也要求岳飛只能進攻偽齊,而決不能攻入金國境內,以免令戰爭擴大而不好收場。

趙這段時間的表現令趙構這個當父親的非常振奮,所以雖然礙于言官的壓力對其不符合大宋傳統的一些做法加以貶斥,該賞的卻一點沒落下。趙立的淮南東路原來就受趙節制,如今趙構更是遵守承諾將其並入特區,整個淮南因此連成一片。

衛王府的屬吏們也無不受到封賞,吳璘被提升為都統制,成為衛軍毫無爭議的主帥,年輕的岳雲也成為了統制官,晉升的速度比他老子還快,可後來卻因為岳飛上書替兒子懇辭,最後趙構只能收回了任命,令岳雲頗為無奈,而王德等其他將領也都升了官。

至于功勞最大的虞允文,趙構原本想要將其調入中樞擔任參知政事(副相),但趙卻以特區初建為由不肯放人,最後趙構只能改任其為淮南兩路宣撫使,集賢殿大學士,雖然比不得宰相位高權重,卻也當得上「使相」二字了。

雖然對兒子的迅速成長非常欣慰,可有一件事卻令趙構頗為不滿,太醫王繼先在淮西已經呆了一年多,居然全無回宮復職的意思。而更令趙構驚異的是,這並不是趙強留,而完全出于王繼先的自願,他就不明白了,趙那邊有什麼東西竟能比當他的寵臣吸引力更大?

這話說起來就長了,但真正令王繼先下定決心的,卻是淮北戰役中俘獲的一千多女真俘虜

淮北戰役不但給不可一世的金軍主力以重創,而且收益也極為豐厚,光是繳獲的糧草就夠現在的衛軍支用兩三年了,大概這本來是兀術為長時間圍城所做的準備,卻沒想到他連城池都沒看到就輸得一敗涂地。

財貨倒不算太多,只值四五十萬兩銀子,畢竟金軍南下是為了搶錢,而不是被搶,但至少聊勝于無。而兵器甲冑則令衛軍將士大喜過望,雖然在激烈的戰斗中損毀大半,但即使只算無需修補就能使用的,便足以裝備五萬大軍,而且這些兵器裝備都是上等貨色,尺寸也和大宋的士卒較為匹配,趙現在似乎更應為到哪里去找那麼多兵而犯愁。

除此之外,衛軍還俘獲了五千多匹戰馬,雖然其中大半都因受傷或者體力透支而無法再供人騎乘,再扣去衛軍軍戰斗中的損失,也不過才淨賺不到兩千匹戰馬而已,但這些戰馬都是原來「拐子馬」和「鐵浮屠」們的坐騎,素質遠非衛軍原先設法拼湊出的那些劣馬可以比擬。這樣一來,雖然戰馬存量還不足以令衛軍組建一支專門的騎兵部隊,但「內衛」卻可以進一步擴編了。

而即使是那些死馬,也被打掃戰場的士卒充分利用,迅速加工成了肉脯(這些大頭兵可都是挨過餓的),趙因此省下了一筆肉錢(因為衛軍持續大量的采購,淮西的豬肉價格不斷上漲,如今已經接近一斤二十文,而牛肉價格則略有下跌,此消彼長之下牛肉價格已經只有豬肉的八倍了,而羊肉降價的幅度更大。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的話,衛軍官兵肉食實現多元化的一天便不遠了。)。

連死去的戰馬都不放過,趙自然也會狠狠榨取俘虜們的剩余價值,雖然衛軍的軍紀里要求優待俘虜,但優待並非是要白白供應。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你殺了我們的人,現在我們抓住了你,反而還要給你吃白食?

所以俘虜們統統被送去「勞動改造」了,作為職業的搶劫犯,他們過去只知道破壞,現在趙決定給他們一個機會,學習一下如何「建設」!

不過,雖然都是「勞動改造」,待遇還是有所不同的,漢兒(宋人對燕雲和遼東漢人的稱呼)以及那些懂漢語的蕃兵享受到了較為人道的待遇,因為語言相通,思想教育難度較低,趙安排他們作為勞工興修水利,還給予足夠的休息時間,其中善于騎射的官兵更是得到了優待,甚至可以擔任衛軍騎兵的教學工作。

雖然趙的思路非常清晰,但由于新式教育才剛剛起步,趙手下的宣傳力量還很薄弱,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人才就更是稀缺,直到一年之後,成功轉化的戰俘也才兩千不到,但對缺乏優秀騎兵的衛軍來說,他們還是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而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而那些听不懂漢語又不會寫漢字的俘虜可就慘得多了,他們都被安排到淮南新開的煤礦里當礦工,由于淮南煤礦是高瓦斯煤礦,雖然趙采用了《天工開物》中所述排除瓦斯的方法,危險依然很大,結果因為中毒或者爆炸而死的不計其數,能夠活著走出礦井的不足三分之一。

但趙現在手下沒幾個翻譯,只能如此「廢物利用」,畢竟由于南宋境內煤礦稀缺,所以煤價相當高昂,淮南煤礦也因此以戰俘們的血汗為衛王府帶來了巨額利潤。

不過,由于趙規定只要學會漢語漢字,便可以離開危險的礦井,所以戰俘們學習漢語漢字的熱情異常高漲,而且因為北方蕃族大多吃硬不吃軟,結果被這麼折磨了一到數年出來的家伙,忠誠度居然比那些開渠的戰俘還高,令趙相當無語

不過那一千多名女真戰俘卻並不在這兩類人中,因為在趙看來其他民族的金兵還可以說是被迫從賊,女真人則是徹頭徹尾的戰犯。再加上這些女真兵都是入侵大宋的中堅,尤其是其中的那三百多個「鐵浮屠」,這幾年來每個人身上恐怕都至少背了數十條人命,趙豈會饒恕他們?

不過直接殺掉他們毫無好處,不符合趙「物盡其用」的原則,所以那些「拐子馬」還是一樣被他派去挖煤,只是時間更長。可對惡貫滿盈的「鐵浮屠」來說,只是挖煤未免似乎太便宜他們了,這時忙于著書的太醫王繼先卻啟發了趙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