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六十七章 勇者無懼

巨斧陣的基本套路是以重甲長斧兵組成密集陣型,接到命令後,便整體向前推進,將擋在路上的敵人全部粉碎,即使面前是刀山火海也決不後退,氣勢著實攝人,特別對騎兵而言有著極大的威懾力。

再加上巨斧兼具長柄兵器的攻擊距離和重兵器的殺傷(包括範圍和威力),即使是金軍所向無敵的重騎兵也無法抵擋。如果說騎兵在陌刀陣面前是「人馬俱碎」的話,那麼巨斧陣的面前則是「人馬成泥」,別說全尸了,就連完整的肢體都很難見到

巨斧陣的推進速度並不算快,但卻像洶涌而下的泥石流一樣不可阻擋,不到一刻鐘的時間,金軍就已經傷亡過萬,其中更有五千多精銳的「拐子馬」,看到這一幕幕慘象,兀術的眼中幾乎要噴出火來。

金軍的騎兵們並非沒有頑強抵抗,但他們的兵器沒有宋軍的巨斧長,份量沒有巨斧重,而且騎在馬背上的他們也遠沒有腳踏實地的宋軍步兵更容易發力,又如何抵擋得了巨斧的怒濤呢?再加上由于之前的連續廝殺,金軍已經擠成一團,連退讓和閃避都成了一種奢望,這場慘烈的戰斗幾乎變成了一場屠殺

但兀術並未就此退卻,他也是慣用重兵器的猛將,自然知道巨斧這樣的長柄重兵器有一個巨大的缺陷,那就是揮動起來太耗體力。即使力氣再大的人,連續揮上十幾次也得手臂發麻,解決這一缺陷的辦法是隊列內部不斷輪替,讓每個人都得到休息,但這對士兵的紀律性要求便相當高了。

唐代選用昂貴的陌刀,正是為此,畢竟陌刀雖然未必比巨斧輕多少,但由于重心的原因,用起來卻比長柄巨斧要輕松多了。而宋代因為民族成分相對來說較為單一,民風也不似唐朝那樣自由散漫,所以士兵的紀律性要強上不少,因此倒可以用好唐人不敢嘗試的巨斧陣。

而到了南宋前期,由于國仇家恨的緣故,宋軍在面對金軍時表現出了中國人少有的凝聚力,令這一打法的威力更加可怕。以歷史上的戰例來說,劉麾下不到兩萬人,竟能派出上萬巨斧兵,並靠他們在野戰中擊潰了十萬金軍,取得了「順昌之戰」的勝利,就是很好的證明。注1

但紀律性也只能部分彌補缺陷,巨斧兵們體力的消耗依舊很大。不過一般來說,傷亡超過兩三成,軍隊就會潰敗,所以這一缺陷平常並不明顯。可是兀術這次派了督戰隊,後退的格殺勿論,各族官兵只能冒死拼殺,區區三千宋軍又能猖狂多久呢?有鑒于此,兀術下意識地讓「拐子馬」往回收了收,他們是大金國的元氣所在,可不是來當炮灰的。

虞允文自然也發現了這一隱憂,所有能夠戰斗的官兵都被動員起來投入了激烈的戰斗,而他自己也親冒矢石,出陣廝殺,極大地鼓舞了宋軍的士氣。王德見到這一幕,一張老臉頓時漲得通紅,瞪圓了眼楮,大叫道,「虞宣撫乃是文官,尚不惜死命,我輩武人,羞愧無地矣!」

受到虞允文的激勵,本已疲憊不堪的巨斧兵們就像突然吃了興奮劑一樣,攻勢如暴風般席卷而進,金軍抵敵不住,紛紛後退。而此時宋軍的弓弩手大多箭盡,也都毀掉弓弩(宋朝軍制,為了避免神臂弓等利器落入敵軍手中,在情況危急時必須毀去。)執短兵上前死戰,本已愈漸艱難的局勢一下子翻轉了過來。

兀術雖然驚訝于宋軍的斗志,卻也想到這大概已經是他們的回光返照了,所以並沒特別擔心。反正有督戰隊在,士卒只得死戰,已方兵力優勢也依然明顯,就算耗也能將宋軍耗光。只是,想當初玩人海戰術的都是敵人,現在自己卻被逼得不得不靠人數取勝,兀術不由唏噓不已,可這時他卻突然看到了令他難以置信的一幕,臉色登時變了

為了突襲各方面都強于自己的金軍四千余人的督戰隊,吳璘將手中最驍勇的三百多人選了出來,並配給他們最好的戰馬,由岳雲率領,向敵軍發起迅猛的突擊。

經過一年多的相處,吳璘對岳雲已經相當了解,雖然他無論是戰略眼光還是戰術能力都比自己還差一截,但若只論突陣之能,卻明顯在自己之上。而且這種小隊突擊中武將的個人武勇也有很大的意義,這一點他更比不上年輕的岳雲。

所以吳璘讓岳雲身肩重任,擔當全軍的尖刀,而他自己則率領大隊清掃那些被岳雲沖散的金軍小隊,畢竟要論戰斗中調整隊形的能力,即使是岳雲的老子也未必在他吳璘之上,也算是各展所長吧。

出擊之前,有些老兵還提議分兵夾擊,或者搞些疑兵分散金軍兵力,吳璘立即搖頭否決了,「金賊兵多,分兵尚可,我軍兵少,只有合勢齊力,才有勝機。疑兵是為了嚇走敵人,而現在我軍是要殺光他們!」

吳璘的這句話激起大家的斗志,「殺!」,眾將士鼓噪大進,岳雲一馬當先,顯得勇不可當,更是令大家士氣高漲。

金軍的那些督戰隊因為要防範逃兵,注意力都集中在主戰場方向,等到他們中間有人發現敵情時,岳雲他們距離金軍已經不足百丈了,這點距離對騎兵來說幾乎是轉瞬即至。而且金軍督戰隊為了攔阻逃兵,排的是一字長蛇陣,橫面正對主戰場,現在看到宋軍從側面殺來,他們匆忙之下,只得立刻調轉陣型。

可是重騎兵的靈活性本就是很大的缺陷,這點時間哪兒調整得過來?結果金軍的陣勢反而陷入了混亂,而岳雲和他的三百勇士則抓住了這一時機,如同一把鋼刀一樣突入了金軍督戰隊的側翼

這些金軍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眼見調整陣型已經來不及,立刻集體下意識地改橫隊為縱隊,主動向宋軍迎了上去,因為騎兵從來都是進攻之王,用來防守那就是天大的笑話了。

然而,由于金軍督戰隊原本的橫隊過于單薄,變為縱隊後反而令宋軍在接戰的局部獲得了巨大的兵力優勢,再加上宋軍的騎兵沖刺距離足夠,速度已經達到最快,而金軍剛剛加速,沖擊動能還相當有限。

此消彼長之下,本該佔據絕對優勢的金軍精銳就如同被推翻的多米諾骨牌那樣,長達一里多的陣型竟被岳雲那區區三百人馬一口氣貫穿了,金軍督戰隊全線崩潰

吳璘自然不會放過痛打落水狗的機會,他親率主力跟進,將被沖散的金軍盡皆剿殺。由于金軍皆披重甲,再加上他們今天已經打過惡戰,戰馬的體力明顯下降,而變故來得又實在太快,令金軍連換乘副馬的機會都沒了,以致于很難從宋軍的屠刀下逃生。尤其是那近兩千的「鐵浮屠」,由于太過笨重,結果一個都沒能逃得掉。

但這些人畢竟是金軍最強的精銳,即使失去主動,即使被宋軍包圍,他們的負隅頑抗依然令宋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戰後吳璘粗略統計了一下,宋軍戰死五百多人,另有一百多人終身殘廢,別說打仗了,連體力勞動都無法從事,以後只能吃撫恤金度日了,而受傷的更是比比皆是,岳雲也變成了一個血人,還好身子強健,又有重甲保護才沒有倒下。

這樣高的傷亡比例,若擺在從前,宋軍恐怕早就崩潰了,但現在的宋軍紀律性有了很大提高,而且這批人又都是精銳老兵,與金人大多有血海深仇,今天又因為佔據先機而殺紅了眼,所以才能無懼死亡,將實力遠勝于己的強敵徹底打敗。

注1︰這種情況可能跟宋朝「以文制武」的國策有關,文官因為一般沒有帶兵經驗,所以戰爭藝術方面大不如前,可是軍械與戰術等軍事科學卻進步神速。這一情形也出現于同樣重文輕武的明朝,兩朝軍事發明之多超過其他所有大一統朝代之和,而且也出現了《武經總要》、《練兵實記》等較為重視細節的新型軍事著作,而與《孫子兵法》之類的傳統兵學典籍不同,其實這種情況也出現于同樣「以文制武」的美**隊身上。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