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五十七章 軍事改革(下)

這兩方面相比,前者的意義明顯要比後者大得多,所以趙立一下子成了節度使,而陳規現在才只是個知州,盡管這其中也有別的因素……

但南宋在守城方面雖然有不少輝煌的勝利,可歷史上被金軍和蒙軍攻破的城池就更多,要不然南宋也不會滅亡了。在那麼多失敗的守城戰中,除了汴京之戰等少數特例純粹是因為守城者太過無能所致,大多數情形都是因為宋軍兵力分散而被敵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趙為此專門與陳規進行了探討,其實他也早就發現了這一問題,並指出哪些城池可守,哪些不可守。奈何南宋境內的城池早就建好,當初的選址大多是由于經濟原因,而歷史上的南宋朝廷既無那個魄力,也無那個能力對國內的城池大規模廢棄重建。

可趙卻有那個雄心,令陳規大受感動,決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向趙保證說,只要照著他的想法對淮西的城防系統重新布局,縱有百萬精兵來攻淮西,也可將其擊退。于是,大宋帝國後來開疆拓土的三**寶中的「綜合防御體系」開始露出它的冰山一角

看到陳規畫出的城堡圖紙,趙不由一驚,「這不是歷史上歐洲十六世紀的稜堡(由于稜堡較為復雜,趙前世記憶力又不好,只有一點印象,看到的話能認出來,但讓他自己畫卻是萬萬畫不出來的。)嗎?」,尤其是其充分利用拐角令守城方的遠程兵器能夠形成交叉火力的思想與稜堡更是如出一轍。

不過,仔細看過以後,趙還是發現了一些不同點,首先,陳規設計的城堡遠沒有歷史上歐洲的稜堡那樣嚴謹,這一來是因為他這還是只是設想,二來也是因為中國人千年來一直不夠嚴謹,縱使是軍事科學家陳規也不能免俗;其次,由于此時槍炮並未出現,陳規設計中的遠程殺傷力量無非是弓弩和投石機,所以依此構想出的城堡結構自然在細節上也有諸多不同;最後,由于大宋目前的築城水平尚比不上明代和十六世紀的歐洲,防御能力上自然要稍差一些,不過在冷兵器時代,倒也足夠用了。

在趙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問題後,陳規對自己設計的圖紙又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使其臻于完美,而假想中更加強大的遠程兵器也被他納入城防體系之中,令這種獨特的堡壘具有了不錯的升級潛力。

雖然根據前世記憶提出了一些意見,但趙對陳規還是佩服有加,因為陳規設計的堡壘與稜堡相比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可以建在山上、平地、甚至河邊,而他對于城堡防洪的一些防範措施就更是令趙拍案叫絕。

也正是這種靈活性,陳規設計的城防系統完全可以移植到臨安、建康這類人口數十萬乃至上百萬的大城上,尤其是建康城本就地勢極佳,若是能夠以此進行改造,將會成為一座真正的「不落之城」。

可惜建康不歸自己管轄,趙也只能YY一下了,不過城牆本身防御能力稍差,倒是令趙想起了記憶中的水泥。雖然趙只記得一些普通水泥的配方,而且以宋代的生產力水平想必質量和數量都很難達到大規模應用的程度,可用來作為城磚的粘合劑還是很不錯的,于是趙立刻便下令讓工匠們進行相關的試驗

不過,以衛王府目前的人財物力,要想將陳規的設想在淮西全部推廣,絕不是一年兩年之內可以完成的。而且,死守是沒有前途的,進攻也很重要,所以趙只是給手下分配了任務,自己並沒有過分操心。

而要說到進攻,除了軍隊素質與將領能力以外,戰法也很重要,趙為此又與吳璘進行了專門的探討

目前大宋的主要敵人無疑是金人,而金軍最可怕的莫過于騎兵,他們的重步兵雖然戰斗力也很強,但在吳璘這種名將面前還是不夠看的。而說到對付騎兵,除了吳璘自創的疊陣之外,歷史上還有一些別的戰法也都收到過奇效。岳家軍常用的撒星陣自然是其中之一,但那得將士兵練成視生死如無物的鐵人才行。

吳璘雖然也是一代名將,但在練兵能力上與岳飛還是有一定的差距。衛軍之中本就大多是身經百戰的老兵,他花了將近一年時間也才練出不到三千名可以使用撒星陣迎戰騎兵的長斧兵而已。三千人也許可以改變一場戰斗的勝負,卻絕對不可能改變戰略態勢,所以還需要更加容易推廣應用的戰術才行。

說到克制騎兵最有效的戰術,莫過于以騎制騎,但大宋沒那個條件,只能放棄,淮西僅有的那兩三千騎兵用來偵查,作用顯然更大。

除此之外,歷史上出現過次數最多,戰果也最輝煌的,毫無疑問是以戰車為核心的野戰攻防體系。從戰國時期的李牧開始,能夠以少勝多大敗敵軍騎兵的名將,無不是以戰車決勝負,再以騎兵擴大戰果。

類似的例子還有衛青對「武剛車」的使用(漢武帝的戰略思想雖然是「以騎制騎」,但戰術上只有霍去病做到了這一點,為此還付出了非戰斗減員大大超過戰斗損失的代價,而衛青乃至爭議頗多的李陵,都是以戰車阻擋敵騎沖擊,然後以強弩殺傷敵人,等敵軍敗退,再出動以逸待勞的騎兵進行掩殺。在這一體系之中,騎兵的作用主要是偵查、掩護和追擊,並不是漢軍的主力。這倒不是因為漢軍戰馬不足,而更多是出于千里轉戰敵後,糧草供應跟不上的緣故,而不得不控制出兵規模。面對擅長騎射的匈奴人,在只帶騎兵的情況下還想要以少勝多,除了霍去病這樣才能卓越而且不惜傷亡的驍將,其他人基本上是不可能辦到的,也不敢那樣冒險,他們很自然地都選擇了靠戰車和敵人對耗。),劉裕大破鮮卑騎兵等等。

由于戰車對步兵的不可或缺(糧草總不能全靠人背),與其在正面戰場中對騎兵的天然克制,即使在遙遠的歐洲,大車(歐洲人很早就放棄了戰車,所以只能用民用馬車來代替,但效果一樣很好。)戰術也一樣是克制騎兵的有效利器。

但其最輝煌的戰績,反倒是出在騎士階層漸漸沒落的十五世紀,因為常備軍的出現使得歐洲各國兵力大增,參戰人數也開始由萬人級別上升至十萬以上,自然看上去要刺激得多。要不然像英法百年戰爭那種規模,在中國人看來和大規模群毆差不多,實在是沒什麼好驕傲的

在捷克胡司戰爭中,雙目失明的鄉村教師杰式卡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大車戰術,領導人數不過數萬人而且裝備低劣、又大多沒受過正規訓練的捷克起義軍連續數次擊敗了以騎兵為主力的數十萬德**隊,堪稱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大奇跡

雖然歷史上捷克胡司起義在杰式卡死後由于起義軍分裂而失敗了,但德皇也不得不作出妥協,令捷克獲得了事實上的獨立。而且即使是那最後的失敗,也是由于杰式卡的繼任者中了敵軍(其實是原起義軍的戰友,所以對大車戰術十分熟悉)的誘敵之計,而違反了杰式卡當初制定的作戰原則,要不然結果還很難說。

從這一點來說,捷克的大車戰術無疑是槍炮後膛化以前利用車輛作戰的最有效戰法了,而身為陣法大師的吳璘自然很快就意識到了其中的價值,不由嘖嘖稱奇,他的疊陣雖然厲害,在雙方軍隊素質相當時,也不過能以一敵三,而這套大車戰術甚至可以達到以一敵五的程度,並且其「關門打狗」的思想令殺傷人數中殺死的比例極高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