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五十五章 軍事改革(上)

在短短一年內,便有超過五千名孩子進入學校,接受新式教育,他們也將成為趙未來的第一批鐵桿支持者。

趙本想實行完全免費的義務教育,但一則王府仍然財政緊張,二來也不能讓孩子們養成不勞而獲的習慣,所以他便讓人給無錢繳納學費的孩子安排了一些勤工儉學的活計,比如打掃街道、疏浚水渠之類。其實這些工作未必足夠支付他們的學費和生活開支,但趙只是想讓他們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並沒有錙銖必較。

不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新式教育的成效短期內是看不出來的,而要爭取這些時間,離不開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是軍隊善戰是一柄雙刃劍,可以殺傷敵人,也可能使大宋內部不安,于是趙便想起了前世記憶中的政委制度。

其實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職務,比如所謂的「監軍」,一般由文官或者是宦官擔任,但問題在于主將與監軍的權責混亂,結果經常互相掣肘,反而得不償失。而政委制度則是經過歷史檢驗的成功制度,何況趙還根據大宋的實際情況作出了一定的修正

趙為此專門設立參軍一職,負責以「忠君愛國」為主題教化全軍將士,其實也就是思想工作,另外還要參與對應級別的軍事決策。大力推崇「忠君愛國」主要是借鑒了歷史上湘軍以儒家思想治軍的做法,畢竟儒家思想影響中國太久,其地位短時間內難以動搖,這樣做容易為官兵和百姓所接受。另外,將「愛國」與「忠君」並列,可以為將來將「愛國」提到最前面打下鋪墊。

誠然,短期內忠君思想必然進一步強化,但對趙來說並不是什麼壞事,因為他不讓官兵們忠誠于自己,難道還要他們來反對自己嗎?

另外,趙還廢除了宋軍中原有的繁冗禮節,代之以類似于前世解放軍的軍禮,一是為了簡便,二是為了培養士兵們的自尊心。

畢竟雖然跪拜禮在東方盛行只是因為椅子發明較晚,可跪拜時確實很容易產生低人一等的感覺,還是盡快在軍中消失比較好。再說,老跪對膝關節也不好啊!

這一改革自然引起了不少爭議,但都被趙以「便利」為由駁回。軍人畢竟大多不像文人那樣迂腐,他們又沒有吃虧,終究還是接受了下來。除此之外,新款軍服以及勛章等構想趙也開始逐一嘗試

軍隊若不能集中指揮權,戰斗力必然大打折扣,所以趙同時規定,參軍在正常情況下不具有指揮權,除非當時這支軍隊的主官與副職均不在軍中。但軍隊的主官也不能無視參軍的存在,因為參軍具有否決權,即主將的命令必須經過參軍批準才能生效。

不過為了避免參軍利用這一點將主將架空,趙又詳細規定了各人的相應責任,若是參軍批準了主將的命令,那麼出了問題,主將承擔主要責任;若是參軍沒有批準主將的命令而出了問題,則由參軍承擔主要責任,這樣一來參軍便會盡量少干預主將的指揮。

另外,參軍還負有引導方向的重責,一旦軍隊主將下達與該部隊任務相沖突的命令,參軍必須予以阻止,否則若產生不利後果,參軍將承擔全部責任。

雖然參軍的出現可以大大加強朝廷(其實就是趙自己)對軍隊的控制,但若參軍與主官關系惡劣,必將產生可怕的惡果。所以趙又規定,軍隊主官有權要求更換參軍,而參軍也可以申請調離,但這樣做的話前者將受到趙的特別關注,成為輪調時的首選,後者則可能永遠離開軍隊,而在高度重視軍事的淮西特區,離開了軍隊就意味著仕途將會一片黑暗。

值得一提的是,參軍的官階一般會略高于軍隊主官,這一方面是為了照顧宋朝「以文制武」的傳統,好堵住朝中言官的嘴,另一方面趙設立參軍一職本就有發掘提拔軍政全才作為宰相儲備的意圖。

為了與參軍制度相適應,趙對衛軍的編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引入了不少前世記憶中的編制單位。本著一切從簡的原則,趙將衛軍設為班、排、連、營、團、旅、師這七個級別,其主官稱為「長」,副職則為「副」。以十人為一班;三個班為一排;三個排加一個相當于班級單位的連部與一個炊事班(此單位只建在連級)、一個醫護班(構想而已,暫時還沒有那麼多軍醫。)為一連,從連級開始設置參軍,稱為「連參軍」;三個連加一個營部(排級)為一營,設「營參軍」;然後依此類推。也即是說,各級兵力在滿編時,為一班10人、一排30人、一連120人、一營390人、一團1290人、一旅4260人、一師14070人。

斥候一開始屬于內衛系統,但如何使用卻取決于部隊的主將,配合起來很不方便。趙很快意識到自己犯了想當然的錯誤,便將原有的內衛部隊一分為二,大部分編入各級衛軍,而其中的精銳則作為新的內衛部隊。這些內衛精銳一是用來防內,二是在有需要時臨時加入某支部隊,比如一支北方的軍隊要去南方作戰,他們軍中必然缺乏熟悉南方情況的斥候,這時則由內衛派人補缺。

如同大家所預測的那樣,吳璘被趙任命為衛軍目前唯一的師長,而在趙前不久再次從民間征集數千青壯從軍後,吳璘手下的兵力超過了兩萬人。

不過這一情況並沒有持續太久,趙將其中的老弱剔除,編入地方守軍,而衛軍則只作為野戰軍存在,第一師的人數也因此降至正常範圍。趙本打算在部隊中加入醫護兵與其他輔兵編制,但現在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且軍醫尚在培訓之中,只能暫時擱置

為了參軍這一職務的設立,趙可謂煞費苦心,但衛軍第一師卻沒有師參軍,哦不,準確地說,是師參軍被第一師師長吳璘兼任了。

趙對眾將如是說,「吳大人文武全才,公忠體國,縱使只當參軍也完全夠格,兼一下又有什麼問題呢?諸位的武勇與忠心孤王也很清楚,那但這文化上就」

「殿下,這‘文化’一詞語出何典?」,侍立一旁的詹會龍出言問道。

趙這才想起「文化」這一名詞宋代還未出現,忙解釋道,「文化這個詞是孤王所創,指的是以文事教化百姓兵卒的能力,你們中的大部分人連奏折都寫不來,又哪兒來的文化?」

眾將立刻面紅耳赤,而文人則大多有自矜之色,只有虞允文等寥寥數人面色平和。不過趙的本意並非羞辱眾將,連忙撫慰道,「不會可以學嘛,當年東吳呂蒙若不是發奮讀書,又何來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一典故呢?」

「灑家還是算了,讀書比受傷更痛苦」,王德苦著臉說道,引來大家一陣哄笑。

這倒是轉移了部分眾將對權力被削的關注,而既然有兼職的可能,只要文武兼修,權力很可能比原來更大,因為有參軍在,中樞遙控的情形必然會少很多。再說,俸祿又沒減少,如果能夠兼了參軍,那可就是雙份收入啊!

趙這樣做其實是為了在保全大宋「以文制武」傳統的前提下,盡量增強軍隊的戰斗力。因為軍隊天生就是暴力機器,若軍人不受約束,而實權將領又生出政治野心,將會使國家陷入巨大的災難之中。

可若是一味地用文官壓制武人,那內亂的危險是沒了,可對外上勢必不堪一擊。所以趙打算以參軍制度為契機,模糊文武的分界,使文武的對立上升不到陣營的高度,對國家的妨害自然就小得多了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