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五十章 豪商巨賈

出乎趙意料的是,原來這時的南宋已經出現了合股做生意的情況,只是還處于萌芽時期,缺乏嚴密的制度,比如楊客就是靠與別人合伙出海,才從一個小水手成為了現在身家百萬的巨商,這倒是省卻了趙不少麻煩……

雖然現在市舶司上繳的收入越來越高,但在南宋君臣的眼中,那些冒險出海的商人不過是逐利而行的小人罷了。歷史上南宋雖然對外貿易極其發達,但商人和其他朝代一樣沒什麼地位,倒是一些外國商人卻被授予了一些很有實權的官職。也許南宋的重臣們是以為這些異族人不可能動搖文人士大夫的統治地位。

但歷史上正是這些看似謙恭的外國移民,後來成為了毀滅大宋的決定性力量(要不是他們倒戈,沒有強大海軍的蒙元永遠不可能滅掉南宋,就如同拿破侖的法國奈何不了英國一樣)

其實此時的大宋甚至有人已經將生意做到了波斯灣。然而,由于商人地位低下,他們的航海見聞得不到官方的認可和重視,歷史上南宋時期的絕大多數中國人和其他朝代一樣,對遙遠的西方缺乏了解,只是程度上稍輕一點罷了。

但趙自然不會容忍這種局面延續下去,他親自與那些海商促膝長談,並讓人筆錄,作為中學海外地理方面的教材,而他對這些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則令海商們為之動容(其實主要是來源于他前世的知識)。

趙現在雖然才七歲,但他卻很快就給海商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指南針的雛形在中國早就出現,但直到兩宋之交仍然采用的是指南魚這種非常粗糙的形式,而在趙的指導下,一位淮西工匠成功地以水浮法制作出了大宋第一個標有精確刻度的羅盤。更為難得的是,這個羅盤的設計上還考慮到了磁偏角(由沈括最早發現並記入了《夢溪筆談》)的因素,簡直是太奢侈了

雖然羅盤的價格也相當駭人,足有一百兩銀子一只,但深知其價值的海商們還是趨之若鶩,令趙發了一筆橫財。不過他的目的可不只是賺點外快這麼簡單,趙還向蔡景芳要了一個重要助手教自己阿拉伯語,並向幾人中唯一一個曾經到過波斯灣的蔡景芳委派了幾個任務︰

第一個任務是繪制出從波斯灣到南海的精密海圖,測量點間以硬筆直線相連而非中國人習慣的弧線,尤其要標記出有淡水資源的島嶼,以及風暴多發的危險海域。另外,趙還要求他們對于航線上的季風和洋流仔細觀察,並記錄下來,听到這里蔡景芳驚異無比,即使是他們這些積年的海商都未必能想得如此周全,太子殿下究竟是從哪兒得知的?

第二個任務是讓他設法引進大食的科技書籍,阿拉伯帝國昔日「百年翻譯運動」的成果雖然現在已經開始陸續遭到查禁,但即使只殘留下三分之一,也是無價之寶。因為趙雖然腦中有大量的知識,但卻是零散無序的,很難光靠他一人建立起完善的科學理論體系。

第三個任務是讓蔡景芳引進印度的棉花種植與紡織技術,這是趙受到前世那些架空歷史小說的啟發而想到的。

在那些小說中,大多數豬腳回到古代的第一件事就是制造珍妮紡紗機,以賺取第一桶金,但趙前世全無繪圖天賦,根本就沒記住圖樣,所以只能干瞪眼。但他後來想到,在歷史上珍妮機的出現並沒有摧毀印度棉布的市場,那要等到工業革命以後,可見古代印度在棉紡技術上必有獨到之處。何況縱使沒那麼出眾,也肯定比後來黃道婆學自黎族人的棉紡技術要先進不少,于是趙便想到了這個替代的主意。

蔡景芳想不到趙一介幼童,對海外居然比他還要了解,不由愈加敬畏。不過對于見多識廣的海商來說,世界上神童的事跡太多了,所以倒沒有將趙當成妖怪

這些任務雖然看起來簡單,但蔡景芳現在已經相當富有,動力並不是很足。可趙以一個小小的官職「承信郎」為誘餌,便令對楊垢當官羨慕不已的蔡景芳乖乖上鉤,而趙還鄭重承諾,只要蔡景芳能夠完成一個任務,他便保舉其為泉州市舶司提舉,若蔡景芳能將三個任務圓滿完成,他就保舉其為三路(兩浙、福建、廣南東路,也即是說南宋一半以上的海貿都受其管轄,權力之大可想而知,而且油水之足更是天下罕有。)市舶司提舉

其他幾位大商人羨慕得眼楮都紅了,可誰叫他們從事的不是西洋(指中國古代概念中的西洋,即南海以西地區。)航線呢?,而且大海茫茫,蔡景芳回來復命至少得花兩年,如果遇上海難

「你們幾個也不必羨慕他,現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只要你們立下大功,高官厚祿少不了你們,未必就會輸給他的。」,趙安慰道。雖然再次對中國人內斗的老毛病和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而感慨萬分,但對朝廷和他來說,這些商人勾心斗角自然要比他們抱成一團更為有利。考慮到這一點,趙接下來的談話都是單獨進行,這樣勢必會令他們之間愈發猜疑。

「李員外,听說你主要是與大海以東的日本人做生意?」,趙顧全李充的面子,並沒有稱呼日本人的貶稱「倭奴」,何況宋代是中日關系最為友好的階段(唐代日本還敢和中國交戰,而宋代兩國之間沒有任何摩擦,日本女人還以能和大宋男人一夜為榮),即使民間稱呼日本人為「倭奴」的也不多。若趙靠言語來埋汰人,倒反而顯得小家子氣了

「殿下世事洞明,草民確實去過幾次日本國。」,李充稽首道。

趙淺淺一笑,問道,「日本雖小,但距離中土甚近,運費少,周轉快,利潤自然不低。本王年幼識淺,不知宋日貿易中哪些商品能賺大錢,李員外可能賜教?」

「不敢,不敢。」,李充額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戰戰兢兢地答道,「倭人的黃金、水銀、硫磺、倭刀其價甚廉,而我大宋的陶瓷器、絲綢、書籍在日本也很受倭人歡迎。」

「你似乎漏掉了一樣要不要孤王提醒啊?」,趙的語氣驟然冷了下來。

「草民萬死,日本也盛產銅礦(其實日本古代資源是很豐富的,金、銀、銅、水銀等貴重金屬更是聞名于世,只是當時的日本統治者都只顧自己享受,沒有振興大和民族的雄心,所以這些財富都通過貿易源源不斷地流入了中國。等到終于出現明治天皇這樣的明主和一批杰出人才的時,日本國內的資源已經瀕臨枯竭,但日本人還是靠著他們的勤奮成功崛起,可見資源多少並不重要,人本身才是決定一個民族前途的關鍵。),奈何冶煉工藝低下,所以產量不高,不如其他商品賺錢」,李充說到這里見趙的神色愈加不善,趕忙又說道,「倭人的折扇也頗為精美,但我大宋文化浩瀚如海,士人們買來也只為獵奇消遣,銷量有限,所以」

「夠了!」,趙厲聲打斷了李充的話,冷笑道,「真將孤王當成小孩子了,其實利潤最大的貨物,是這個」

看到趙拿出的一枚「建炎通寶」,李充臉都綠了,因為按照大宋律法,私帶銅錢出境是要處以重罰的。而由于日本境內通用宋錢,因此以銅錢來計算的物價極為低廉,而南宋初年又由于戰亂的緣故而物價飛漲,以大宗商品如糧食為例,差距有時甚至達到十倍以上。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