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十九章 股份公司

「生活必需品市場如果被少數人控制,哪怕是你這樣的‘義商’,國家的安定也會受到威脅,所以朝廷的管制將會越來越嚴,你就不要有僥幸心理了。其實,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會有些許的不適應,但其他商品的市場也極為廣闊,而且競爭也未必像你想象的那樣可怕。」,趙說到這里略頓了頓,然後繼續勸慰道,「再說,不是所有的非必需商品都存在激烈的競爭,比如海外貿易,只要能夠平安往返,一趟便有數倍的利潤,你難道就不動心嗎?」

楊垢卻苦著臉搖頭道,「可錢財畢竟是身外之物,若為它丟了性命就劃不來了。草民常听那些海商說,海上多有風暴、盜匪與疫病,而且各國與我大宋風俗迥異,一不小心便會死于非命」

「風險哪兒沒有?不然大家為什麼要南渡呢?海商們自然會將航海說得危機重重,他們是怕太多人從事海貿,攤薄了他們的利潤而已,換作是你,你會隨便告訴別人嗎?其實我大宋開國以來,造船技術進步極快,如今已經獨步天下,航海的風險大大降低,要不然怎麼有人能將生意做到萬里之外的黑衣大食呢?」,趙繼續苦口婆心地勸道。現在他已經發現,宋代文明程度高也有不好,要是其他朝代一道命令下來就解決了,何須現在這樣麻煩?

然而,雖然趙循循善誘,楊垢也有點意動,但終究沒有答應下來,好在趙也不是非要楊垢轉行做海商不可,他只是想通過楊垢對大宋商人階層加深了解罷了。于是,趙又想出了折衷的辦法,「其實你不必自己去的,只需要出資等著分紅就好了」

楊垢本以為趙的意思是讓他借錢給海商,然後拿利息,但听了一會就瞠目結舌說不出話來,這「股份公司」的想法還真是聞所未聞,不過楊垢畢竟是商界奇才,很快便明白了其中的玄妙,神情也一下子激動起來。

楊垢當即表示,他可以用這種方式參與海外貿易,但他卻指出若不是現在大宋朝廷財政困難,海商們根本不需要這一集資的新途徑。

「居然還有這樣的規定,真不知道那些士大夫們是人太好,還是太愚蠢」,趙听後一陣無語。原來,宋朝為了促進商業發展,設立了專門向私人貸款的機構,然而他們又本著「不與民爭利」的原則規定最多只收一倍利息,而且不會強制逼債。

也即是說哪怕你拖了一百年沒還,本息加起來依然只需付兩倍而已,並且如果錢不夠還可以繼續拖著,雖然時限到了以後抵押的產業財物會被沒收,但官府還是會給貸款人留下基本的住房以及少量財產使其足以維生。

這本該是人性化的偉大政策,然而卻被很多無良的外國商人(即使是歷史上海貿最繁盛的南宋時期,海貿的主力依然是外國商人和移居中國的外國人,主要為阿拉伯人。而人們印象中更善于經商的猶太人雖然在宋朝時期也有一些來到了中國,卻大多改行不再經商,因為在中國他們有了選擇職業的自由,不必再當地位低下的商人。)利用了

因為這些敢于從萬里之外來到中國的,幾乎都是要錢不要命的主,他們大都采取將所有家產作為抵押進行貸款的方式,以獲得盡可能多的本錢。同時由于宋朝官吏**成風,那些外國商人往往可以貸到數倍于其家產的貸款,使得問題更加嚴重。

因為如果他們遇到海難,大宋朝廷自然就白白損失了一筆貸款,而死者的家產是肯定不足以償付的,再加上那時傳媒又不發達,經常是十數年後才能確認貸款者出事,不但損失了大量的時間,而且那些被抵押的不動產也必然貶值嚴重。

而如果航行順利,就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情況,如果是知足常樂的性格,因為一趟到波斯灣的遠航已經可以獲得數倍的暴利,便肯定不會再返回大宋了,而大宋朝廷則要付出與他們遭遇海難時相同的損失。如果不滿足則更糟,因為他們回到大宋後會再次傾其所有進行貸款

這樣一來,便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本錢是大宋朝廷出,但利潤卻被那些外國商人賺走,即使不考慮這一點,大筆的流動資金事實上也被那些外國商人佔用了。所以便出現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結果,宋代的工商業與海外貿易雖然都是歷朝之最,可貨幣卻一直大量流出(也即是巨大的貿易逆差,盡管根本不是貿易本身產生的),以至于官府不得下令嚴查攜帶銅錢出境,並禁止金銀作為貨幣使用,卻都只是治標不治本。

不過南宋建立後由于財政更加困難,那些機構基本上都被撤消了,所以貿易的逆差才開始扭轉過來,雖然銅錢依舊大量流出,但白銀和黃金的大量涌入卻完全可以彌補缺口。只是歷史上由于南宋長期禁止金銀作為貨幣參與流通,「錢荒」的難題才始終沒能解決,不過有趙在,這滑稽的一幕自然不會再現了

海外貿易目前還是高風險行業,產權關系太復雜只會惹來麻煩,歷史上的兩個東印度公司也是荷蘭和英國已經掌握海外霸權以後才建立的,現在大宋朝廷還不宜過早參與。

趙目前更關注的,是海上貿易的基礎——造船業,他手下雖然已經有了天下第一的船工高宣,還有不少從岳飛那里要來的其他出色船工(都是從楊麼手里解救或是俘虜的,岳飛只想著北上中原,在沒有制海權概念的他眼中,這些人都是累贅,先是給了韓世忠一部分,剩下的都被趙要走了。),但要形成強大的造船能力,光有技術是不夠的,還得有投資才行。

所以趙便提出要楊垢向船廠注資八十萬兩白銀,而衛王府則以場地和設備折算成一百萬兩白銀入股,再加上高宣等幾個技術骨干以技術入股折算成二十萬兩白銀,成立淮南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趙還向楊垢大致解釋了「有限」的意思。

楊垢雖然知道就淮西船廠現有那點家當恐怕連二十萬兩銀子都不值,但他也不敢說半個「不」字,一千多年來商人地位的低下令他們在官府面前提不起半點勇氣。再加上趙在運糧一事上的處理方式令楊垢印象深刻,想來應該不會讓自己吃虧,雖然他現在對這所謂的「股份有限公司」還只是一知半解

楊垢的爽快令趙非常高興,他隨即上奏朝廷,授予楊垢「承節郎」一職。雖然官位不高,但對地位低下的商人來說,也算是難得的恩典了,楊垢自然是感激涕零,因為這實際上令他成為了朝廷與商人之間的橋梁,狐假虎威的感覺其實也是很不錯的

趙同時還邀請楊垢向淮西的文具(鉛筆、圓規等)廠投資,後來更是將經營權也讓給了他,楊垢雖然對非必需品市場並不是十分了解,但怎麼也比趙這個外行人要強得多,文具廠的利潤很快就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而造船廠就更別說了,技術方面天下第一,又有了巨額的投資,而且趙還為其弄到了大筆的官府訂單,淮西造船廠的利潤幾乎是每年翻一番,三年後就成為了淮南最主要的經濟支柱之一

楊垢雖然以國內交易為主,但生意做到他如今的規模,與那些頂級的外貿商人也多少有些來往。趙便利用這一層關系,召見了丘發林、李充、楊客、蔡景芳等數名從事海外貿易的豪商巨賈。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