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十三章 術業有專攻

眾人散去後,趙首先是與王德談話,他打算讓王德干回他的老本行。雖然自從歸入劉光世麾下後,王德的勇名漸漸黯淡下去,可王德依然是天下屈指可數的猛將。但任誰都想不到,這樣一個五大三粗的猛男,當初竟是斥候出身。

若論勇猛,天下能與王德比肩的大有人在,岳飛父子、韓世忠、成閔、王俊(吳玠麾下第一猛將)、楊再興等人都不一定會輸給他,可要說到作為斥候的才能,大概也就年輕曾當過斥候的岳飛勉強能與王德相比。

可岳飛當年不過是偶爾客串一下斥候,而王德則是專業的,說他為大宋第一斥候也不為過。斥候的經歷令王德培養出了超強的小隊突殺能力,卻令他在大兵團作戰方面略顯不足,由于王德現在已經年逾不惑,想再改變已經很難了

然而,雖然帶不好大兵團,趙卻對王德異常重視,因為情報工作對戰爭勝負的影響實在太大,要知道在情報不準確的情況下,即使是**那樣的軍事天才也會犯錯。

而對于運動中的軍隊來說,斥候的作用是臥底之類的密探所無法取代的,他們不但可以偵查敵情,還可以截殺對方的斥候,使敵人成為聾子和瞎子,王德年輕時就常有類似的功績。所以趙沒將王德編入衛軍的目的就很明白了,他希望王德為其培養出一批優秀的斥候,以加強大宋被忽視已久的情報工作。

但培訓哪有帶兵痛快?王德自然有些不太願意,直到趙向其許諾,只要他能訓練出三千名符合他要求的斥候,便奏請父皇擢升王德為都統制,又讓他在吳璘成軍之前先挑,王德這才滿心歡喜地接下了這副重擔。這支斥候部隊也是未來大宋「內衛」部隊的前身,但內衛系統卻不僅僅包括斥候,軍法處與軍情司的作用也一樣重要。

結果扣去這些人員以後,等到吳璘建軍時卻發現總人數已經只剩不到一萬五千人了,而且質量也大大下降,吳璘涵養再好也不由對王德生出了一點意見

至于岳飛當年的老上級王彥,趙花費了更多的時間與其長談,因為若論在北方義軍之中的影響力,只有王彥可以蓋過岳飛,但要說服其重新「落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過王彥的人品縱然有諸多瑕疵,他確實是一位真正的愛國者,次日他便答應趙的要求,重返北方領導各路抗金義軍。但趙卻沒有讓他立刻動身,反而將其留下來繼續談話,「北方的義軍確實很重要,但若繼續像以前那樣,他們是成不了氣候的。」

「請殿下賜教。」,王彥經過這兩天的長談,深為趙開闊的思路與深刻的見解所折服,已經不敢再將其視作不懂事的女圭女圭了。

趙整理了一下思路,才開口說道,「你們在北方堅持的斗爭,與正面戰場有很大的區別,我將其稱之為游擊戰。由于義軍缺乏訓練、裝備低劣,與金軍硬踫硬是很不明智的行為,但他們大多為當地人,較之金軍更為熟悉地形,這是可以利用的重要條件。對于戰法,我想出了一個十六字方針,你是行家,看看是否可用,‘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您的意思是先要想辦法消磨敵人的體力和士氣,等到敵人疲憊不堪、士氣低落時才能發起攻擊,是嗎?」,王彥游擊戰經驗豐富,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關鍵。

趙贊賞地點了點頭,便再次剽竊革命經驗道,「戰術上就是這樣,但你要記住,必須以發展隊伍為優先,殺傷敵人只是第二位。」

王彥自以為明白了,「在實力壯大起來以前,微臣一定會謹慎從事的。」

但趙卻搖了搖頭,「看來三言兩語很難說清楚,反正今年條件還不成熟,你最快也得到明年才能北上,我就花點時間寫篇文章進行詳細說明吧。」

這些天由于事情太多,趙累得實在夠嗆,但他卻因為一個有些意外的消息而放棄了午睡的打算,「你是說債券全被人買走了?有意思,終于有明白人了」

「東家,這一年兩分利又不多,朝廷現在能不能保住還是問題,是不是太冒險了?」,在淮西首府合肥的一個酒館里,某個尖嘴猴腮的年輕人對一位穿著樸素的中年人輕聲問道。

那名中年人雖然外表平平無奇,但眉宇間自有一股獨特的神采,「不到一萬兩銀子,我楊垢還賠得起,何況若我猜得沒錯,很快王府就要有人來傳召我們了」

果不其然,等到他們回到客棧,趙派出的使者已經在那等候多時了。那名叫做楊垢的中年人再也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便換上一套得體的衣衫隨其前往王府。

「草民楊垢,叩見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楊垢禮數甚是周全,顯然受過不錯的教育。

趙饒有興趣地看了看跪在面前的楊垢,微微一笑道,「免禮平身,但不知楊大官人是哪方人氏?」

「不敢不敢,草民原籍河南,建炎元年隨今上南渡,目前家居寶山白沙,自草民祖父起世代經商。」,楊垢雖然早有準備,但對他這個地位不高的商人來說,還是頭一次見到天潢貴冑,而且又是當今儲君。雖然看上去趙只是個小孩子,楊垢心中還是不免有些緊張,額頭上都冒出了冷汗

「孤王發榜借款已近一月,若不是你,恐怕只能自己買下,那可就沒意思了。楊垢你既然來了,不妨猜一猜孤王奏請朝廷發行債券的用意何在,猜對有賞」,趙半開玩笑地語氣說道。

楊垢可不敢跟著開玩笑,他猶豫了一下,還是將心里的想法說了出來,「殿下恐怕是想效仿商鞅‘南門立木’,以此恢復朝廷的信用。」

「信用有什麼用?」,趙心中暗喜,但還是裝做不以為然地笑道,「也許孤王只是缺錢花呢。」

宋代的商人對「信用」二字看得極重,雖然楊垢心中仍有畏懼,語氣卻不覺認真起來,「殿下何等身份,怎麼會為了這一萬兩銀子而如此大費周章?對草民這樣的商賈來說,‘信義’二字甚至比生命還要重要,若是為了追求暴利而行欺詐之事,縱然得手也必不能久;對朝廷來說,想必也是如此,若是當初以信義為重,也就未必會有‘靖康之難’了」。楊垢一時嘴快,無意中揭了大宋朝廷最大的瘡疤,反應過來後立刻面如土色。

好在趙並不在意,反而嘆息了一聲表示贊同,「說得沒錯,‘人無信不立’,何況是朝廷呢?不知你做的是哪些生意?」

「無非是糧食、絲茶之類。」,楊垢躬身答道。

听說對方是做糧食等生活必需品生意的,趙心中不由一陣厭惡,歷史上這類商人大多是靠囤積居奇以謀取暴利,不知多少人家因此破產甚至餓死。趙不想再談下去,卻又許過楊垢要賞賜于他,便放緩語氣問道,「目前我淮西軍中乏糧,不知你可願意做此生意?」

誰知楊垢卻犯難了,「先祖父有遺訓,‘倍利不取’,而江南糧價居高不下,所以小號的存貨早已告罄。但如果殿下急用,草民可以從親友那里籌措一些,如果價格談不攏,草民願貼補一部分,決不讓朝廷吃虧」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