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四十二章 衛軍初建

趙對吳璘非常重視,听說他抵達合肥(淮南西路首府)後,親自前往碼頭迎接,令目前官位不高的吳璘頗為惶恐。吳璘面貌清秀,似乎有些對不起他西軍悍將的名聲,不過若誰因此而小看他,一定會後悔萬分的。趙給了吳璘天大的面子,但他卻更加謙遜,堅守臣子的禮節而不敢有半點逾越之舉。

這令趙十分感慨。因為從史書記載來看,南宋初期的將領大多桀驁不馴,即使像岳飛那樣的忠臣和張俊那樣的小人,都有不听高宗號令的例子,只有兩位將軍自始至終對趙構無比忠誠。一位是現任神武中軍都統制楊沂中,還有一位便是趙眼前的這位吳璘了,而吳璘的才能卻不是楊沂中所能比擬的

吳璘听說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之後,也大為驚異,不過久歷戎行的他比虞允文更早理解了其背後的含義,太子殿下這是想塑造出一支前無古人的新式軍隊啊!服從性良好的吳璘隨即就在自己的隊伍里推行這些紀律,由于他這次帶來的三百多人都已經跟隨他多年,所以進展極快,起到了很好的模範帶頭作用。

不過,趙後來「創作」出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首歌曲,也許作用更大。受此啟發,趙不由想起前世參加軍訓時一邊唱歌一邊訓練的經歷,而意識到軍歌對于團隊認同感形成的巨大作用,便開始大量剽竊篡改前世听過的那些軍旅歌曲,令軍中的氛圍大為改觀,而且這些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進行曲旋律還震動了南宋樂壇,並由此衍生出了諸多流派,不過那是後話了

原則上,違犯「三大紀律」的官兵,都要接受重罰,甚至處死;而「八項注意」則要輕一些,從關禁閉、清洗茅廁到挨上幾十皮鞭不等。由于現在並非戰爭期間,犯事的士兵不多,所以即使被處死的也大多不敢反抗,但若是戰爭期間呢?比如萬一遇敵全軍潰逃,那麼該當如何處理,難道要將他們全部處死嗎?趙不由有些頭痛起來

如果將他們全部處死,那麼士兵們以後的確是不敢逃了,但在走投無路之下卻很有可能會向敵人投降,而金人可不會像納粹那樣愚蠢地虐殺戰俘,他們深明「以漢制漢」的道理,那豈不是弄巧成拙?而若按照「法不責眾」的原則處理,寬赦他們的罪過,卻又會令軍法的威嚴大受影響,日後觸犯軍法的只會越來越多。

事實上中國古代的軍法就是因為太過嚴格,甚至有時只是大聲喧嘩也要斬首,所以一旦全軍觸犯軍法便無法執行,而破壞了軍法的威嚴,以至于若沒有名將坐鎮,軍隊的軍紀便必定會很快敗壞下去,該怎麼辦才好呢?

如果是在近現代國家,這個問題倒不嚴重,因為近代國家概念形成後,愛國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士兵即使降敵,一般也不會掉轉陣營打自己人。可是趙雖然已經有了令大宋近代化並鼓吹民族主義思想的想法,但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金人的威脅卻是迫在眉睫,現在還是古代啊!

「古代有了,古羅馬的某項制度好像可以作為參考」,趙頓覺眼前一亮,隨即找到吳璘(一來是因為他最忠心,二來武將中只有他重視軍法,其他的將領如王德等人都是憑著勇武和個人威望來帶兵。),與他進行了一番討論後,制定出了淮西軍自己的賞罰制度。

其中在戰爭期間的那部分借鑒了古羅馬的「十一抽殺律」,當軍隊主將尚在,卻出現叛亂、嘩變、全軍潰敗之類的惡劣情形時,這支軍隊的主將將被處死;若一支軍隊的主將戰死,而這支軍隊未能獲勝,則從其屬下幸存的下一級軍官中抽出一人處死,到士兵那一層則為每十人抽簽殺死一人。而在和平狀態下,則執行更為嚴格的軍法,該殺多少就殺多少。

不過大家的頂頭上司趙和大宋皇帝趙構,有權對觸犯軍法的官兵予以特赦,借以提高他們的個人威望,或是保下一些有潛力的將才,這在目前而言還是必須的

宋代官兵待遇很高,可對下層官兵來說,戰功對應的獎賞相對來說卻低得可憐,不但升官奇慢,而且也沒多少財物可得,在這樣的制度下大宋官兵如同吃起了大鍋飯,普遍缺乏戰意,特別是那種沒多少戰利品的硬仗就更是沒人願打。

好在南宋建立初期財政緊張,官兵的軍餉俸祿常常不能足額發放(軍官還好,士兵就慘了。這也沒辦法,南宋建立初期一年稅收還不到一千萬貫,如果軍費給足的話至少也要三千萬以上,那根本就不可能。),趙這才有了改革軍餉制度的可能,畢竟提高待遇皆大歡喜,斷人財路有如殺父。

不過即使如此,制定出的官兵軍餉還是令趙肉痛不已,多虧趙開生財有道,才硬是堵住了缺口。其實,普通士兵月俸二兩銀子在他們看來還給少了,要不是王府發的是白花花的銀子而不是購買力不穩定的銅錢,伙食全免費而且相當豐盛,而且在趙的特別強調和關注下目前尚未出現軍官克扣軍餉的情況,恐怕士兵們早就鬧將起來了,看來平均收入太高也不一定是什麼好事

可是,由于新淮西軍的四大部分——老淮西軍、「八字軍」、「岳家軍」和西軍原本的軍餉待遇差距甚大,新的軍餉制度一推行還是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像「八字軍」這樣的雜牌和收入一直偏低的岳家軍官兵還好,可老淮西軍與西軍的官兵們就有些不滿了。在這種情況下,趙原本就打算將淮西軍各部打散重組的計劃,不得不提前進行了

新軍被命名為「衛軍」,並不是因為他們受到衛王府節制,而是因為新軍的建軍宗旨是「保家衛國」。從字面上看,衛軍將是一支立足于防御的軍隊,而岳家軍、吳璘的親兵與王德所部都是以進攻見長(不要以為宋軍只會防御,至少東軍不是,就拿「中興四將」來說,沒有一個是以守城擅長的,岳飛全能,韓世忠擅水戰,張俊擅掙錢,劉光世擅逃跑)的。吳璘還好,王德性子急躁,立刻質疑道,「只是御敵,是不是太被動了?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啊!」

「王統制此言差矣,攻守一體,豈可孤立開來?何況保家衛國也未必就一定是在國內作戰,我們也可以到敵國境內去保家衛國嘛!」,趙笑道,「你們沒明白?保家衛國是目的,而非過程,出兵境外,滅掉那些對我們有敵意或威脅的國家,難道不是保家衛國嗎?這叫做從源頭解決問題,怎麼能說我們衛軍就只是防守,而不進攻呢?你們要記住,即使我們將來直搗黃龍、橫掃大漠,那也是為了清除戰犯,我們大宋始終都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

將官們不覺一頭黑線,「還帶這樣的,太無恥了」,但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大家漸漸忽視了趙的年齡,而將他視作了一個心智健全的成年人。趙隨即任命吳璘為衛軍主將,並提升其為統制官,而王德、王彥與岳雲這三位將領則似乎被遺忘了。

岳雲自從來到淮西以後,便一直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現在只是微微冷笑。而二王則立刻就坐不住了,這不等于是解除了他們的兵權嗎?于是二人立刻忍不住要找趙理論,但趙對此早有預料,對他們三人說道,「衛軍只是淮西新軍的一部分,至于你們三位的崗位,我會單獨和你們說,反正將來的擔子肯定不比吳統制輕」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