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十八章 輔食選擇

趙構自登基以來,一直將孟太後視作自己的親生母親一般,知道她的遭遇後,趙構心中極為愧疚。再想到自己那十多個年輕貌美的妃嬪,如今竟只剩寥寥數人,趙構心中異常惱火。

所以岳飛回來復命之後,他立即就讓岳飛率軍去虔州平亂(胡友兵力不足,只是擊退了陳新,虔州大部分地區仍為土豪所盤踞。)。本來趙構還有一道密令,但在趙竭力的勸說下最終沒有發給岳飛,其內容是「屠盡虔州之人」

趙無意中看到後,一時都無法相信這是真的,在他印象中趙構還是比較仁慈的,除非實在氣壞了,才會有殺人的沖動。可這次是一州的百姓啊!就算再怎麼生氣,趙也無法想象父親怎麼能狠得下心想要殺死那麼多人,這似乎只能用心地殘忍來解釋,可為什麼平時的趙構並不是那樣呢?

但現在可不是慢慢思考原因的時候,趙必須盡快勸服父親,他雖然年幼,但智力發育甚快,很快便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岳都統出身平民,只怕做不出這樣的事來,如果他不願奉詔,爹爹您打算怎麼辦?」

趙構怒氣未消,恨聲道,「他敢!」

趙不以為然,「岳都統當初不過是一個小軍官,就敢冒死上書進諫,他有什麼不敢做的?爹爹,您只需回答我,如果他寧死不奉詔,您打算怎麼辦?」

「那就只能饒了那些亂民」,趙構有些喪氣地答道,他現在還需要岳飛為其抵御金軍,不可能為了這件事與其翻臉。

「這樣啊,那既然肯定要赦免那些暴民,您又何必讓岳都統來當這個好人呢?」,趙知道趙構已經放棄了,臉上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您不如擬一道詔書說明此事,難得有施恩于百姓的機會,您可不能輕易丟掉啊!」

「也只能這樣了」,大概是想到了這樣做的好處,趙構的臉色稍微好看了點。

雖然成功救下十多萬百姓,可趙的心里依然不好受,就自己此生的記憶來看,趙構雖然有時會很沖動,但應該還算是一個仁慈的人,對家人自不必說,平時對宮女宦官的態度也算和善,以致于趙一度都以為歷史上的一些記載是無中生有。

可是一個平時那麼仁慈的人今天怎麼會將十多萬條生命視若草芥呢?何況這些人都是他的同胞啊!難道真的像某些「磚家」、「叫獸」所言,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缺乏對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嗎?

接下來的幾天里,趙由于終日苦思,顯得沒什麼精神,卻又不肯解釋原因,這可將趙構急壞了。試過很多辦法之後,趙的狀態依然沒有半點改觀,于是趙構想起了兒子當初設想出的鉛筆,也許那會讓兒子開心起來,立刻要求負責試制鉛筆的工匠在三天之內做出來,要不就宰了他們。

殊不知趙記憶中的鉛筆是適于機器加工的,而在他畫不出精確圖樣(毛筆畫圖很困難,尤其是直線,何況趙當時還不滿三歲。)的情況下,想以手工方式做出來幾乎就是不可能的。其實鉛芯的燒制早已完成,工匠們卻在木殼與鉛芯的匹配上遇到了大難題

在沒有標準刀具制模的前提下,工匠們只能勉強靠手工做出不到一指長的鉛筆,這顯然達不到趙的要求。而現在趙構卻要求他們三天交貨,這等于是宣判了他們的死刑,想到家中的老婆孩子,這些大老爺們兒紛紛抱頭痛哭。這時一位平時沉默寡言的年輕工匠卻難得地主動開口說話了,「韓叔,我有個辦法,不知道行不行」

趙接過「鉛筆」樣品後,臉上顯出怪異的神色,立刻喊來工匠一問,終于弄清了事情的原委。趙對自己差點害死他們感到非常抱歉,不過這些工匠急中生智的創意也令他喜出望外,木桿鉛筆他們沒能做出來,卻意外地制作出了某種程度上的「自動鉛筆」,這簡直令趙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原來,那位姓王的年輕工匠心想,既然鉛筆無法做長,不如干脆短一點作為筆頭,然後加上另做的長桿,那問題不就解決了嗎?而趙受此啟發,便要他們制作出統一規格的筆頭和筆桿,筆頭以鉛芯為主、輔以與筆桿結合固定的簡易結構,而筆桿則以細竹管作為材料,並統一規格,這樣筆桿夠長利于書寫,而鉛芯用完則可以直接更換筆頭,不但非常方便,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

十天之後,可供實用的鉛筆終于試制成功,而兩樣重要發明也隨之出現,那就是圓規(其實中國古代早就有了,但因為炭芯硬度不夠,畫圓很不方便,而且結構也比不上近代圓規合理,精確度與實用性要差得多。)與量角器,這兩樣發明迅速傳播開來,促進了南宋工程學(其實在宋代主要也就是木工和石工)的進步。

知道自己心情不佳居然差點害死人之後,趙不得不開始學著偽裝自己,但這一次身為皇帝的趙構再次表現出對生命的不尊重,令趙的心情愈加沉重。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為了哄兒子開心,趙構不惜冒著被御史們轟炸的風險,為趙搞來了很多此前根本沒有吃過的各色美食,這便為趙進一步修正營養方案提供了很大方便。

藉著這個機會,趙確定了自己主食以外最重要的四大特殊輔食,其代表性食物分別為海帶、肝髒、血和牡蠣,而蔬菜水果雖然也很重要,卻因為每天都吃,所以反而不必特別重視,只要吃得雜一點即可。

這四大特殊輔食中最重要的自然是肝髒,因為其中富含人類必需的大多數微量營養素,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肝髒不宜多吃,一周一次即可,當飯吃的話會中毒。其實酵母粉與肝髒類似,而且營養更為豐富全面,只是那難吃的程度也令人發毛,所以趙連想都沒想。

光靠主食、蔬菜水果和肝髒,還是有幾種微量元素的攝入不一定能得到保證,其中鐵這一微量元素是大家都知道的。缺鐵會導致貧血,這對小孩來說自然是很不利的,而補鐵再沒有比血更好的了,主要是吸收率超高,一周一到兩次足矣。其實光靠肝髒中所含的鐵質也勉強夠了,但只要不超標,多點總比少點好,何況上輩子趙就很喜歡吃。

而中國人雖然普遍缺鈣,但以趙現在的年齡,食物中女乃類(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專門的女乃牛,但牛女乃羊女乃並不難吃到,只是價格貴一些罷了。)是不缺的,再加上古代沒有純淨水,飲用水中普遍含鈣不低,光靠飲水就可以滿足半數需要,所以對食物中鈣含量的要求反而沒有後世那麼高。

古代沒有碘鹽,所以缺碘相當普遍,這不但可能引起「大脖子病」,而且會使幼兒發育遲緩、智力低下,雖然大宋南渡以後的幾處行在都距海不遠,海產品的供應相當豐富,按理說不會缺碘。但海帶中含碘量極高,一個月甚至半年吃一次即可滿足需求,這顯然是更為方便的解決方案,就算自己用不到,日後也可以用在內陸地區的民眾身上。

盡管因為前世過敏體質的緣故,趙有些討厭海產品,但有一樣是再討厭也得吃的,那就是牡蠣(還有生蠔等多種別名)。因為牡蠣中的鋅含量遠遠超出其他食物類別,而鋅的攝入量對兩方面影響極大,一是神經系統,即智力發育;二是生殖系統,即**官的發育,很明顯都是要害部門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