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十六章 決 斷

而這次戰斗中,因為宋軍無路可逃,也不可能投降金軍(一則是這些宋軍官兵大多與金人有血海深仇;二則是將帥身先士卒;三則是宋軍人數比金軍多得多,宋軍又大多是老兵,他們知道這種情況下對方是不會冒險受降的。),只能拼命,所以便取得了勝利。

反過來想的話,如果能將步兵練成無懼死亡的鐵軍,那麼即使步兵未能順利結陣,硬拼起來也未必吃虧,而且步兵的組建與維持成本可比騎兵低太多了。由此岳家軍的建軍思想終于成型,那就是「一切以勇氣為優先」

在保持警戒的情況下,宋軍迅速打掃了戰場,並將兩萬多重傷號送回江南養傷,同時派人向朝廷告捷。而留下的**萬大軍則迅速北上,進駐楚州城南,與屹立不倒的楚州形成了掎角之勢,而此時收到捷報的趙構卻根本笑不出來

「你不是說不會打起來的嗎?你看看,現在都打成什麼樣子了!」,趙構很明顯地將氣撒在了當初提出疑兵之計的虞允文身上。趙構現在心里那個悔啊,現在大宋東軍幾乎所有的主力部隊都去援救楚州了,而且他們還被長江擋著,想逃都沒地方逃啊!也即是說,萬一他們打輸了的話,那大宋的國運也就到頭了

虞允文現在也憋屈得很,他的計策本來沒有問題,如果趙立老老實實地撤出來,瞞過金人的那幾天時間足夠了。誰知趙立竟然自作主張,多用了兩天時間,才引起了連鎖反應。但現在見趙構氣成那個樣子,虞允文不過是一介草民,可不想與皇上爭執而禍害全家,立刻跪下認錯。

而一旁的趙也是心里發冷,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穿越引起的蝴蝶效應竟然來得如此之快,這樣一來以後豈不是再也不能依據前世記憶中的史實來提前預測了?而且現在不比紹興十年的時候,金軍仍然處于巔峰時期,而宋軍才剛剛有點起色,即使有一定的兵力優勢,感覺也很難有多大的勝算

好在趙構現在已經比當初剛登基時成熟了不少,他很快控制住了情緒,而向虞允文征詢起意見來,變臉之快令人驚嘆。不過虞允文自幼就受到他老爹嚴格的儒家傳統教育,自然不會對君父生出怨恚之心,但他想出來的解決辦法還是令趙構大驚失色。

虞允文認為,既然大戰已經無法避免,就只能全力爭勝,他建議趙構將手中可用的軍隊全部派出去。與此同時,最好那些來不及趕赴淮南戰場,而又靠近兩國邊界的軍隊也就地發起佯攻,以牽扯各地金軍的兵力,防止他們增援淮南。

只要淮南戰役獲勝,宋軍便可以據淮堅守,那時金軍就算再來十幾萬,也難有作為了,而有了江淮地區作為緩沖,江南的朝廷便可以安如磐石

趙構一開始還有點猶豫,但回宮後吳才人只用了寥寥數句就將丈夫說服。道理很簡單,即使不派援軍而保存了部分實力,可一旦淮南戰敗,剩下的兵力還是不足以御敵。與其這樣,還不如孤注一擲,將能用的軍隊都派出去,在淮南一決勝負。

此舉不但勝算更高,還能增加趙構在軍中的威望。趙構是個聰明人,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且趙構雖然不是什麼雄主,但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卻能鼓起心底的勇氣,也算是他個人的特質之一。

當年出使金營的時候,其實趙構心里也很害怕,但即使向金人奴顏卑膝,也未必就能逃過一劫,所以那次出使趙構表現得從容自若。結果斡離不(即當初與粘罕齊名的完顏宗望)反而被迷惑了,趙構也極其僥幸地被放了回來

這次的情況也差不多,豁出去的趙構不但命令各地駐軍趕赴淮南增援,他甚至還準備親率殿前司軍(即俗話所說的御林軍)北渡長江。

而其他戰線上有實力向金軍主動進攻的,也只有大宋最為精銳的西軍了,可由于朝廷南渡以後威權掃地,那些西軍的頭頭們普遍不把朝廷派去的官員當回事。趙構不得不在幾個月前任命副相張浚為川陝宣撫處置使,派他前往陝西。

張浚畢竟地位尊崇,權術也頗為精通(不過得看和誰比),總算是將西軍的那些軍頭們降伏了。這些情況趙構此時還不清楚,但現在他也只剩這唯一的救命稻草,便傳旨讓張浚在陝西想辦法牽制住關中的金軍。

而在此時的淮南,韃懶卻正為追擊失利而怒火中燒,就算為了自己的面子,他也不能打落門牙往肚里吞。于是韃懶親率本部兵馬出戰,想要挽回顏面,可宋軍現在士氣正盛,再加上背營(為了防止敵騎迂回,這一點很重要,不然步兵一方所需兵力至少要多兩倍才有相同勝算。)列陣使得金軍騎兵機動性的優勢無法發揮。

一場大戰下來,反而金軍那邊吃了不小的虧。不過宋軍有兵力優勢,金軍中最精銳的那部分又早被兀術帶走,這兩個因素也不能忽視。

此後幾天,分散在淮南各地「征糧」的金軍陸續集中到了楚州外圍,令金軍兵力大增,可戰場的局勢依然沒有明顯的改變,因為宋軍現在已經獲得了此前他們所最缺少的東西——信心。

其間岳雲還率八百輕騎從楚州突然殺出,打了金軍一個措手不及,從此還得留兵監視楚州方向,更加無力進攻,而宋軍也不敢遠離大營(那樣的話側後方都需要兵力保護,他們可抽不出那麼多人。),雙方由此漸漸轉入了僵持之中

由于距離楚州較近,趙構向各地發出詔書後,海州、淮陽軍鎮撫使李彥先率先趕來增援,他率水師南渡淮河,與楚州遙相呼應,逼迫金軍再次分兵保護北面。

而已經將根據地遷至楚州鼉潭湖的梁山泊義軍首領張榮曾經受過南宋朝廷的招安,此時也率上萬義軍起兵抗金,並利用蘆葦蕩的特殊地形大敗金軍一部,殺敵數千人(其實金軍大多是被淹死的),嚴重威脅了淮南金軍的糧道。

在這種情況下,金軍的處境日益艱難,而韃懶原本就是一個欺軟怕硬之人,缺乏女真人中普遍具有的堅忍品質,不由動搖起來。當年韃懶征遼滅(北)宋表現神勇,但只要一遇頑強的敵人就立刻歇菜,由此可見一斑。

隨著來援的宋軍越來越多,韃懶不敢再戰下去,便忍痛放棄了絕大部分辛苦搶掠來的財帛女子,率軍向北退去。李彥先兵力不足、獨臂難支,再加上淮河水淺,宋軍的水軍優勢並不十分明顯,無法阻止金軍北歸,但他死戰不退,最後殺身成仁。

而此時宋軍主力的諸位大將卻為戰利品的分配問題而爭得面紅耳赤,除了岳飛以外,根本沒人想到派兵追擊。而岳飛雖然有心追殺金軍,無奈兵力太少,獨力追上去的話還指不定誰殺誰呢,于是只能仰天長嘆。

韃懶北歸之後,淮南東路很快全境光復,岳飛建議大家乘勝追擊,將淮南西路也奪回來。可東軍的其他大將現在個個腰包裝得鼓鼓的,都只想著盡快把這些繳獲帶回去,誰還想打淮西那塊毫無油水的地方啊!

激憤之下,岳飛連招呼都沒打,就先行回越州復命去了,反正留下來也只是徒增憤懣而已。

其實韓世忠等大將也不單純是貪圖財貨,楚州之戰雖然獲勝,但各部損失極大,繼續打下去風險會越來越大。在他們看來,「發展是硬道理」,現在最要緊的是拿繳獲的巨資招兵買馬,這樣以後才能消滅更多的敵人。

但不管是岳飛,還是其他的宋將,都不知道韃懶在北歸之前,已經悄悄放出了一個或許可能改變天下大勢的危險人物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