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十章 兀術北歸

此時趙構和他的重臣們才剛剛趕到越州,很多人都在這次浩劫中失去了自己的親人,趙的四個小伙伴也不例外,由于金軍的肆意屠殺,他們一下子都變成了孤兒,而四位伴讀中年齡最小的那位(即詹會龍的弟弟)也在返回的路途中因病夭折,神童詹會龍由此失去了所有的近親……但也許是趙當初制定的食譜和運動方案起到了作用,在歷史上早早夭折的詹會龍雖因過度悲痛而病倒,卻最終頑強地活了下來。而趙到現在依然沒有母親的消息,不免有些同病相憐,大家的關系一下子親近了許多,也算是有得有失吧。

虞允文一家從四川千里跋涉,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才總算平安地抵達了越州。趙構召見之後立刻便明白他最初想讓虞允文陪兒子讀書的想法是多麼可笑,一番交談後對其大為欣賞,想要立刻授予官職,卻被虞允文以要服侍體弱多病的母親為由拒絕了。

這時一旁的趙卻插嘴道,「現在大宋國事艱難,正需要各路人才為國盡忠,如果大家都像你一樣以種種理由而不願為國出力,那大宋的江山還能保住嗎?大宋的江山不在了,你們的父母能保得住嗎?到那個時候,你們的孝道又在哪里呢?」

虞允文听後悚然動容,他並非是一個拘泥不化的腐儒,很快就意識到趙的話是正確的,而且趙構還專門派人服侍虞允文有病在身的母親,令他頗為感動。不過,虞允文雖然改變了當初的想法,但他還是不願在參加科考前出任實職,只是接受了東宮教授的職務,負責四個孩子的教學。

趙的三個伴讀都是毫無爭議的神童,自然個個心高氣傲,本來就不容易管教,何況虞允文也才剛剛成年。縱然他有著一副高大魁偉(虞允文身高六尺四寸,宋尺各地不一,一般長度在三十公分到三十二公分之間,也即是說虞允文身高接近兩米,無論在哪個年代都不多見。)的好身材和不怒而威的凜然氣勢,但不拿出點真材實料來,大家也未必就乖乖听話。

而趙雖然知道歷史上的虞允文很厲害,但現在的他不過是個毛頭小伙子,到底才能如何,趙也很想見識一下,所以便沒有對三人的無禮行為多加指斥,明擺著是要看熱鬧了。

這個難題可不好解決,虞允文雖然是當世奇才,但要比背書,他還真未必就一定比得過那幾個小孩,而他出眾的見識和謀略又很難讓這幾個小不點理解,他們實在是太小了。

可虞允文畢竟不是泛泛之輩,文的不行,就來武的,在他上演了百步穿楊的絕技之後,那三個小刺頭已經是一臉崇拜了。他們年紀還小,還沒有完全被「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腐蝕,而小孩又普遍好動,所以運動上的專長更容易贏得他們的敬佩。

韓世忠的捷報送抵越州後,激起了南宋朝堂上激烈的爭論。首相呂頤浩立即請求趙構御駕親征,一舉扭轉自「靖康之難」以來宋軍的頹勢。但是御史中丞趙鼎卻認為此舉太過冒進,表示強烈反對,他指出如果韓世忠部能夠打贏金軍,那麼趙構不去也無妨,而如果不能打贏,那趙構若去便等于自投羅網,實在太過危險,所以不如不去。趙鼎還以此為由彈劾呂頤浩,要他辭職謝罪,兩派由此開始互相攻擊,令趙構不勝其煩。

因為前段時間吳芍芬的聰慧一覽無遺,趙構很自然地想听听她的想法,他對「**干政」這個詞匯並不怎麼敏感,大宋開國以來從沒有「宦官亂政」、「**干政」、「外戚專權」的情況,不還是差點亡國?但吳芍芬雖然巾幗不讓須眉,卻也如同普通女人那樣不願意自己的丈夫冒生命危險,所以吳芍芬自然舉雙手贊成趙鼎的說法

見到一向勇敢無畏的吳芍芬都這麼說,趙構不覺有些喪氣,便放棄了御駕親征的打算,而呂頤浩也因為拿皇帝冒險的罪名引咎辭職,趙鼎則順利拜相,為了平衡權力,主戰派(趙鼎的思想是以戰促和,總體上應該算是主和派。)的張浚也升任副相。但此時的趙構並不知道張浚其人志大才疏,而趙雖然知道,卻礙于年齡無法開口,這真是莫大的悲哀

這時,被困許久的兀術為尋破敵之計出榜招賢,有一姓王的福建人建議在戰船內裝土,上鋪木板,兩舷鑿洞安置槳棹,待無風時出擊,再用火箭射宋船篷帆。船內裝土,可以增加船只的穩定性,不易傾覆。鋪上木板,使對方無處下鉤。無風時出擊,既可避免小船不耐風波的弱點,又可發揮小船機動靈活的優勢,而宋船體積大,無風不能動,則成了火攻的好對象。

兀術采納了這個建議,而另一個漢奸則提出可以挖開老鸛河故道,直接抵達宋軍水師上游,可以收到出其不意之效,而且「上游勝下游」也是水戰的三大原則之一。

四月二十五日,天氣晴朗,江上無風。金軍全部乘坐小船,從老鸛河故道開出,反而佔據上游。韓世忠率軍在江心迎擊。金軍船小,奮力劃槳,再加上順流而下,顯得快速機動。而宋船高大笨重,無風難動。兀術命善射者以火箭射向宋軍大船的篷帆,很快便燃起漫江大火,被燒死溺死者不計其數,宋軍大敗,韓世忠幾乎是只身逃回鎮江,金軍總算得以渡江北歸。

雖然黃天蕩大戰功敗垂成,但卻大大鼓舞了南宋軍民的士氣,也令金軍上下普遍對水戰畏懼有加,從此再也沒有渡過長江,南宋行朝終于可以騰出手來穩定江南局勢。而且兀術急于北逃,只來得及帶走主力部隊,還有萬余蕃兵和更多的偽軍被丟在了江南。

這些失去統一指揮的金軍四處燒殺婬掠,對江南百姓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但南宋東軍各路兵馬也在剿滅他們的過程中得到了鍛煉,戰斗力大大增強,而此時仍然官卑職小的岳飛在諸將之中表現卻無疑是最為出色的

岳飛率領的原東京留守司軍當時還剩下七八千人,其余的不是戰死,就是降金或者成了盜匪,這些敗類至少衣食無憂,而岳飛和他的部下則因為糧草不足而不得不忍饑挨餓。即使如此,岳飛還是利用金軍主力長驅直入以致後方空虛的破綻,率軍轉戰廣德軍(地名,軍是宋代的特殊行政區劃,一般歸軍隊管轄。),六戰皆捷,俘虜王權等偽軍將領四十多名,並成功勸降其中大部,進一步壯大了隊伍。

岳飛自知現在還沒有正面戰勝金軍主力的實力,便駐軍廣德軍的鐘村加強訓練,努力將那些新歸順的烏合之眾訓練成一支精銳之師。但人數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至少吃飯的嘴也多了,而岳飛他們繳獲自偽軍的糧草並不是很多,這便產生了嚴重的口糧危機。雖然軍糧將盡,但在岳飛以身作則與嚴酷的軍法之下,將士寧可忍饑挨餓也不敢擾民,這支軍隊也由此漸漸形成了它的軍魂。

建炎四年(西元1130年)初春,宜興知縣錢諶苦于境內盜匪猖獗,听說了岳飛的相關傳聞後便邀請其前去駐防。二月,岳飛率軍進駐宜興,屯于張渚鎮。宜興是產糧大縣,岳飛所部的糧食危機總算得到了解決,隊伍也有了進一步擴大的可能。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