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卷 風起雲涌 第一百零五 討價還價

「將軍,好消息!」趙普喜滋滋地跑進帳來,笑容滿面。趙匡胤兄弟扶靈北歸之後,趙普暫時無事,此人也閑置不下來,仍舊是回到清流關前,算是給林旭幫忙。

「是嗎?有眉目了?」林旭有些驚喜,趕忙問道。

趙普舒了口氣,說道︰「跑了幾天山路沒白忙活,听山中的獵戶說,清流山背後有條山澗通往滁州。」

「果真?」林旭驟然一喜,從椅上站了起來。若是真有其他途徑,不管是山間小道,還是山澗溪流都大有文章可做。

「我不放心,親自去探查了一番,確實有個山澗,看水流的方向確實是流向滁河。」趙普確信地說道,親力親為足可見此人辦事之可靠。

「滁河?哼!」林旭不禁喜上眉梢,如此一來便能繞道皇甫暉背後,直接攻陷滁州城。清流關不管如何險要,都將只是一堆廢石頭而已,再無什麼大用處。

「最大的好處是,這條山澗小溪若是沒有山中居住數十年的老獵戶帶路,是絕計也找不到的。故而南唐皇甫暉也並不知曉,只要利用得當,攻其不備,出人意表,破城輕而易舉。」

說著兩人相視一笑,興奮與喜悅溢于言表。

「可是?」趙普欲言又止,頓時有了轉折。林旭靜下心神,知道還有其他什麼,平靜問道︰「可是什麼?趙兄直言無妨。」對待趙普,林旭一直都是禮敬有佳,給人一種禮賢下士的感覺。對此,趙普一直是受寵若驚,更加的盡心盡力。

趙普沉吟道︰「一個冬天沒多少雨水,山澗溪流幾近干涸,水位甚是低淺,根本無法順流直下。若是沿山溪行走,又太過陡峭,實在不便。只能等到雨季,下過大雨後,山林水流匯入,才好加以利用。除此之外,還有個最大的問題,如今才二月下旬,剛剛開春,寒氣依舊很重,山中溪水更是冰冷刺骨,根本無法只要置身其中。最起碼得到四月,氣候轉暖,才能付諸實施。」

好辦法,卻被自然條件所暫時限制,林旭不禁有些失望。也就是說他想不費將士傷亡的情況下,攻陷清流關,就必須付出大量時間。等待夏日雨季的來臨,到時候再尋找機會。如此一來至少耽誤近兩個月時,糧草供應算損耗巨大,其中也說不定有什麼變數。

兩個月的時間陳兵關下,卻不攻城本身就很奇怪,很值得懷疑。若是再惹起皇甫暉的疑心,漏了什麼馬腳,就會前功盡棄、所以需要一個對峙卻休戰的理由。

當林旭說出自己的想法時,趙普立即獻上一計,就兩個字——議和。

議和?當柴榮听到這兩個字時,也驚了一跳。待听了林旭的分說,神情這才有所緩和。心中有了計策,林旭便在第一時間趕到泗州稟報情況,此等大事他不放心,萬一書信傳送過程中出了什麼問題,走漏的風聲,就大大的不妙了。

「官家雄才大略,自然是想此番直接掃平淮南,盡數歸我大周版圖。現下我軍以強大的優勢議和,自然是給南唐一個台階,只是想要攻陷更個淮東也實屬不易。而且糧草供應壓力也大,何不緩上一緩?反正又不是真的議和,目的只是為了拖延時間,麻痹李璟和皇甫暉。到時候直接攻陷清流關,滁州在手,整個淮南唾手可得。」林旭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听的柴榮頻頻點頭。

「議和?」李璟同樣大驚,北周戰場得勝,優勢巨大啊,怎麼會打算議和呢?

「沒錯,是打算議和。」南唐鴻臚卿潘承祜如實稟報道。

李璟疑惑道︰「北周遞來正式國書?」

潘承祜答道︰「沒有,只是傳話過來,沒有正式文書,听北周的意思是想讓我唐國主動提出。」

「會不會有詐?北周優勢而求和?」李景遂對此很是質疑。

潘承祜道︰「听聞北周皇後符氏病重,柴榮憂心忡忡,整日陪伴左右,無心戰事。還有北周立國不久,糧草儲備也不是很充足,估計也難以為繼。這些消息可讓前敵的探子核對。」

「可是林旭和韓令坤仍然兵臨城下,並未撤軍。」李景遂對于這個理由有所質疑。

李璟淡淡嘆道︰「柴榮是想給朕施壓啊!」

潘承祜進言道︰「官家不必為此憂心,這只是個姿態,不足為慮。若是林旭短時間內能拿下清流關,或是韓令坤可以攻陷揚州,北周怎會有議和的想法?」

李璟點頭道︰「那好吧!潘愛卿你就主持議和吧!淮南戰事于我唐國不利,還是暫時告一段落吧!等弘冀從嶺南回來再從長計議。」

李景遂一听到佷子的大名,臉色不禁有些黯然。潘承祜欣然應允,鴻臚寺是個冷衙門,平時不被重視。如今有外交大事,潘承祜自然喜笑顏開,雖說議和有損國體,但也總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三月,南唐李璟遣使過江求和,柴榮欣然接見。南唐以割沿淮壽、濠、泅、楚等六州並歲納金帛百萬兩(匹)求罷兵,條件確實優厚。但是對于意在整個淮南的柴榮來說,顯得那麼微不足道。當然了議和只是拖延時間的計謀,所以必須商量著,但卻不能這麼容易就答應。

于是柴榮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令李璟去帝號,南唐向後周稱臣。潘承祜听聞大驚,沒想到北周皇帝胃口這麼大,去帝號稱臣,雖只是個虛名,但這才是真的有辱國體。此等大事他不敢遲疑,立即將消息送回金陵。

李璟听到柴榮過分的要求後也遲疑了,稱臣?只是丟了江北一半的土地,就要這等低三下四嗎?先晾北周幾天再說。直到三月下旬,依舊不見南唐有什麼反應,柴榮勃然大怒。

結果是林旭猛攻清流關,雖然成效不大,但氣勢確實有些嚇人。韓令坤也全軍猛攻泰州城,給李景達造成了很大壓力。國家力量是談判的後盾,戰場勝負才是討價還價的最好籌碼和依靠。這兩件事將北周的怒氣盡數壓向了金陵城,李璟依舊不為所動。

但接下來這件事卻讓李璟實在有些坐不住了,後周在鄂州一帶依靠大肆制造艦船,又以繳獲的南唐船只組建規模不小的水軍。意思很明顯,目的是直取江南。先不說能不能成功,但造成了壓力實在不小。李璟不得不再次遣使議和,但去帝號稱臣一事卻避而不談。

柴榮自然不允,整個四月,後周與南唐的使者來往與長江兩岸,對了一個嚴肅的名號問題討價還價,互不相讓。

看著東南涌起的厚厚雲層,林間響起的陣陣蟬鳴,林旭淡淡一笑︰「討價還價這事,還是適可而止的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