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三龍繞周 第八十十八章 誰去?打誰?

「眾卿說說,該怎麼辦?」柴榮令內侍念過李彝殷(李光睿之父)的奏報,以及駐守長安的永安軍節度使的軍報,高聲問道。

高平一戰,柴榮的皇權威望大大提高,一眾武將都低眉順眼的,表現的極為馴服。

所謂怎麼辦,自然指的是如何應對當前局勢。北漢劉崇大敗,暫時龜縮晉陽城內,一鼓作氣拿下北漢自然是最好不過,只是現在還能否直接進軍呢?

府州折氏圖謀蕭關?驟然一听幾乎沒人相信。一個小小的藩鎮竟敢有這麼大的動作?如果說西北有人想對蕭關以南的隴右、甚至關中動手的話,最有可能的自然是定難五州李氏。

這也是林旭的第一個念頭,自從當日醉不歸行刺內情被偵破後,林旭一直小心提防著李光睿父子。從李光睿在汴京和滁州的動作來看,他是蓄意要挑起汴京政權與周圍勢力的矛盾,最終目的大有圖謀自然是說的過去的,而且很合理。

但是也不能排除真是府州折家的可能,已經收到消息拼死斷後,保護劉崇撤退的那個年輕人叫劉繼業,實際上是麟州刺史楊信的長子楊重貴。麟州與府州向來是同氣連枝,麟州雖未直接出兵,但是長子認了劉崇為祖父,這層政治涵義的特殊性誰都明白。

據聞楊重貴,也就是劉繼業新娶的妻子就是府州折家大小姐。兩家關系親密程度,利益相互關聯程度之高顯而易見。既然麟州偏向了北漢,那府州呢?可能性就很大。府州出兵蕭關也就有了更合理的解釋,他們沒有實力也並未打算圖謀隴右,只是在幫著北漢解圍,減緩晉陽的壓力。

麟府二州作為長期割據西北的藩鎮,自然不希望中央政府迅速崛起,過分強大,過早威脅到他們土皇帝的地位。而北漢夾在汴京與麟府之間,是最好的過渡,所以西北各藩自然不希望周軍攻下晉陽,滅亡北漢。

更重要的是蕭關守軍見到的就是府州折家的旗幟,當然這很容易偽裝冒充。但永安軍的斥候確確實實探查到府州與廣原的兵員調動,這些都是折家的勢力。

西北到底怎麼了?幾位大軍閥究竟想干什麼?

北漢與府州一個是叛臣賊子,一個是敵國大患,按理說都應該攻打。但是現在面臨這樣一個困境,後周國家初立,兵員與糧草準備都不是很充分,同時兩線作戰難以為繼。所以在這個時候,必須做出一個選擇,專心對付一個。

那麼,選擇打誰呢?

一個武將率先進諫︰「官家,臣認為府州折家小小逆臣,勢力單薄,且蕭關險要,叛軍一時難以攻陷,不足為慮。而北漢據河東之地,依附契丹,陳兵我大周背後,乃是心月復大患,所以臣主張全力攻擊北漢,爭徹底解決心月復大患。」

又有武將出列道︰「臣附議,高平一戰,北漢軍丟盔棄甲,遭遇慘敗,無論勢力還是氣勢上都受到很大打擊。此時正是一舉攻陷北漢的大好時機,機會難得,理當一鼓作氣拿下晉陽。」

「臣贊同……」

「只取晉陽……」

「臣願為先鋒……」

一時間有半數以上官員附和,表示贊同。

「眾卿都贊同直取晉陽,一鼓作氣拿下北漢?可有什麼不同意見嗎?」柴榮沉著滴地反問道。

「官家,臣與各位大人的意見略有不同。」說話的正是石守信。

柴榮輕輕一笑,問道︰「石愛卿請講!」

在眾人的注視下,石守信說道︰「北漢雖逢大敗,但實力尚存,晉陽城堅池闊,想要攻克也非一朝一夕之功。」持有相同意見的官員紛紛附和。

「嗯!」柴榮只是點點頭,沒有說話。

「難為因為晉陽城堅,就要放棄這樣的大好機會嗎?」有人迅速詰問道。

石守信辯解道︰「非也!我軍現在糧草不足,而晉陽之戰曠日持久,難以為繼,只怕得不償失。」

……

一時間武將分為兩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柴榮依舊面色如水,輕輕說道︰「雁翎將軍有何意見?」

雙方武將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信服林旭,都抱著一種心態,且看林將軍如何分說。

林旭出列道︰「官家,臣贊同石將軍的意見,暫時放棄晉陽,出兵蕭關。」

眾武將一陣唏噓,柴榮問道︰「為何?」

「正如石將軍所說,晉陽城高大堅實,想要攻陷,非一日之功,我軍的糧草壓力很大。還有一點,北漢身後有個契丹,雖然楊袞退兵了,但是如果我們全軍深入,契丹怎肯輕易放棄這個難得的緩沖地帶,若是契丹再次出兵,我們的壓力將會很大,所以繼續對北漢用兵得不償失。」

這一點,不僅僅是理論的推斷,更是歷史事實所證明的。歷史上的北漢是五代十國中存在時間最長久的國家,一直到北宋太宗年間才得以平定。無論是後周與北宋都多次進攻,意圖收復北漢,兵圍晉陽城也不是一回兩回。但是北漢憑借一座堅城加上契丹的援助,一直苦苦支撐多年,所以現在想要破城是不可能的。

林旭續道︰「諸位都覺得府州折家進犯蕭關一事不足為慮,但在下不以為然。府州乃是我大周臣子,公然做反,必須加以嚴懲,所謂攘外必先安內正是這個道理。否則各地藩鎮紛紛效仿,大周天如何安定?」

「諸位想過沒有,府州為何在這個時候進犯蕭關?一個很合理的解釋就是為北漢解圍。若是我們繼續兵逼晉陽,麟府二州必然在外側應,若是我們出兵平叛,打擊府州,北漢無力援助,更容易獲勝。不僅給西北各個藩鎮以震懾,還能剪除北漢羽翼,為來日進攻北漢創造有利條件。」

一番論斷,眾人心服口服。柴榮更是明明白白,當日定難五州陰謀策劃汴京與滁州挑撥離間之舉,林旭稟報了郭威,作為繼任者,柴榮自然更明白。林旭口口聲聲所說府州折家如何如何,其實更有可能是定難五州李氏父子。對于這只有危險的狐狸必須小心為上,此事只有他二人知曉,可謂心照不宣。

「眾卿的意思呢?」柴榮站在御座上高聲朗聲問道。

一眾武將听了林旭的敘述後,有所明白。林旭在素有智謀的威望也給人很大信心。加上之前汴京御駕親征和高平戰前狹路相逢兩次決議中,林將軍前瞻性的建議,眾人紛紛點頭。當然不乏某些善于察言觀色之人已經從龍顏之中看出幾分,一時間附和之聲不絕于耳。

柴榮輕輕一笑︰「如此說來,此時就這麼定了。府州平叛的人選諸位可有提議。」

「官家,臣請纓前往。」柴榮話音一落,石守信就搶著回答,看來她對這差事很是看重。

本來有人正準備提議林旭,見石守信主動,林旭又尚未表態,只好暫時沉默不語。唯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平原侯張永德,只听他出列奏道︰「石將軍年輕有為,此次平叛表現不俗,臣以為可以擔當此任。」

林旭總覺得醉不歸一事連累楊光義,劉守忠一事後,石守信兄弟表面上對自己客客氣氣,實際卻又了芥蒂。尤其是心思更深的石守信和劉守忠,畢竟當初算是「受人恩惠」,也該知恩圖報緩和一下關系。于是出列道︰「官家,臣也認為石將軍非常合適。」

趙匡胤被也有自薦之意,無奈石守信搶先一步,此時听林旭這麼說,也跟著附和。

「哦?既然諸位都屬于石將軍,那好!石守信听著旨。令你領軍兩萬渡河討伐府州折家。」

石守信朗聲道︰「是,臣定當全力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一場關于誰去打誰的爭論總算有個結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