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卷 三龍繞周 第八十七章 蕭關有警

林旭一馬當先,帶領周軍猛烈反撲,如一把鋼刀插入慌亂的漢軍陣中。旌旗倒地,丟盔棄甲,逃亡的北漢士兵有些怨恨爹媽,為何少生了兩條腿?

劉崇更是悔不當初,勝利在望到慘敗潰退的驟變竟只在一瞬間,巨大的落差讓他一時難以接受。本想讓楊袞的契丹騎兵幫著斷後,舉目四望,哪還有契丹狼旗的蹤跡?只能令部將拼死斷後,全力後撤。

待到黃昏時分,路過一處山澗,劉崇組織殘兵布陣,妄圖憑借地形再做抵抗。很不幸,周朝後軍劉詞的人馬及時趕到,林旭再無顧慮,向柴榮稟報之後,全力追擊。

路上听說周軍慘敗,有人勸說劉詞暫緩進軍,幸好這位節度使大人頗有主見,並未听信謠言。劉崇還是應該感謝楊袞的,至少這位契丹將軍還幫他散播謠言,幫助他逃生,只可惜並未成功。

援軍到來,後周軍如虎添翼,立即發起猛攻。林旭與劉詞左右策應,迅速擊退北漢軍,北漢樞密院的那位王廷嗣大人埋骨山澗。劉崇望澗興嘆,心有不甘地狼狽逃走。

宜將剩勇追窮寇,後周軍一路追殺至高平,北漢軍尸橫遍野,鎧甲、旗幟、器械遍地可見。令數千士兵逃跑不及,被圍困在高平城外,統兵將領見回天乏術,主動投降。

劉崇更是狼狽,要不是劉繼業率領數百騎兵誓死保衛,他將能體驗一回「夢寐以求」的階下囚滋味。林旭擒賊擒王的戰略目標也未能達成。

至此,高平之戰以後周的全勝結束。

大軍暫時駐扎高平,柴榮暫時屈就,暫時居住在高平縣衙改成的臨時行宮里。大堂門外的台階下,黑壓壓地跪著一群人,林旭、趙匡胤等一眾將領站在兩邊,柴榮走下御座,在堂中來回踱步。

靜,很靜,靜的落針可聞。

堂中的武將默不作聲,階下人更是連大氣都不敢出,整個院落,只有柴榮的腳步聲。柴榮每走一步,階下人的心就會抽搐一下,在初春的寒意里汗流浹背。

良久,柴榮沉聲道︰「拉下去,全部斬首!」

「官家饒命……」

「臣再也不敢了……」

「官家……」

任他們哭天搶地,苦苦相求,柴榮那張冷若冰霜的臉始終不曾動容。天子一怒,血流漂櫓,七十多個人瞬間沒了生命,軍營了旗桿上又多了七十多個血淋灕的頭顱。

柴榮沉聲道︰「看到了吧!這就是懼戰畏敵,臨陣月兌逃者的下場,不殺他們,難平眾怒。朕拿他們的鮮血頭顱祭奠所有戰死的將士,以此警示三軍,警示天下人。」

沒錯,斬殺的七十多人就是以樊愛能、何徽為首的臨陣退縮,險些導致全線潰敗的一批將領。戰後的柴榮怒不可遏,于公于私,這些人都是必須得死的。于私他們險些斷送了皇帝的性命,于公他們險些導致大戰慘敗,皆事關國運,他們焉有活命之理乎?經此一役,柴榮清楚認識到後周軍事現狀,整頓是必然的。如今整肅軍紀只是第一步。

柴榮朗聲說道︰「當然,為君者當賞罰分明,有過的罰了,現狀論功行賞。」

隨行的內侍打開明黃卷軸,奸細的聲音念道︰「眾將听封!」一眾將領盡數跪伏在地,靜候封賞。

「雁翎將軍林旭,勇冠三軍,奮勇護駕,又斬敵軍主將于陣前,扭轉戰局,功不可沒。加封三等忠勇侯,賞金千兩。」

「宣武將軍趙匡胤,及時組織反擊,奮勇殺敵,擢領嚴州刺史,兼任禁軍都虞侯。」

「禁軍都點檢張永德,奮勇殺敵,護駕有功,加封二等平原侯……」

「將軍石守信擢升為……」

「內殿直馬大禹英勇有佳,擢升……」

……

論功行賞,受封的將領各個面露喜色。林旭也因此獲得侯爵,弱冠之年,功勞之大,地位之高都是鮮有听聞的。但是三軍將領無一人不服,河中北門眾人看到的是悲壯慘烈的結果,汴京城下听到的是林將軍的睿智機敏。今天在巴公原上,三軍將士親眼目睹,一劍斬殺張元徽,機智謀略,勇武威猛有誰能及?

眾人都紛紛向林旭道賀,互相邀約喝酒慶祝。而對加封二等侯爵的張永德,只是簡單一句禮節性的祝賀,再無其他。眾人心里都清楚,論功勞他能比林旭大,爵位卻比林旭高,還不是靠女人的裙帶。

豪氣沖天的武將們看不起這樣的人,佩服的是靠實力說話的英雄。眾人離去,一路上對林旭一劍搞定張元徽一事,更是津津樂道。

張永德默默無語,情緒很是低沉,目光暗自掃過柴榮與林旭,佯裝的微笑下,心情更加沉重。黯然走出行宮,遠遠見到兩個同樣有效黯然的背影,頓時計上心來,眉間露出一絲淡淡的喜色。

「石將軍,劉將軍等等……」

「駙馬爺,平原侯,恭喜了!」

「同喜同喜,二位有空嗎?一起去喝酒。」

「不勝榮幸,卻之不恭!」

林旭在眾人的簇擁下,偶然回到看了一眼,依稀看到幾個熟悉的身影。然而構成的組合卻又那麼陌生,心中不禁涌起一絲怪怪的感覺。

高平之戰的意義是巨大的,此戰關系後周生死存亡,打贏這一仗使後周奠定了統一的基礎。不過很遺憾,柴榮未能親自踐行,直到趙匡胤兄弟上位,以此為基礎,終于一統河山。

柴榮的個人的國內「國際」威望也空前提高,在右軍被擊潰的危機情況下。柴榮並未畏懼,而是親自冒險出陣,就這一點,林旭還是很佩服的。

正是柴榮千鈞一發時的沉著與勇氣,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戰局。他曾自比唐太宗被馮道取笑,但巴公原的情形上柴榮的表現,與當年渭水便橋上李世明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假若不是他的果敢冷靜,一念之差,先行退卻的話,歷史將完全改寫。

自此,柴榮穩坐皇位,之前蠢蠢欲動的文臣武將也都徹底臣服。小白龍悠閑地邁著步子,林旭注意到馬上的柴榮神情復雜,喜怒不定,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麼?

林旭又看看大哥趙匡胤,心中想到,柴榮的每一次勝利,可以說在為趙匡胤做嫁衣裳。不知道大哥此時的心情怎樣?他可曾動過什麼念頭?想到自己會坐上那把龍椅呢?

卻說劉崇灰溜溜地逃回晉陽,組織僅剩的兵力,小心防御,唯恐後周大軍乘勝前來叩關。同時派人往契丹上京、南京求援,雖然對楊袞的單獨撤軍一事很惱怒,但人在屋檐,不得不低頭,尤其是事關生死存亡的大事。

多虧了他的另一位盟友,晉陽之危暫時緩解。西北蕭關之外。一匹快急速馳向小丘,坡頂一個短須男子正翹首以盼來自東方的消息。

「少主,河東的消息來了。」

「哦?」他已經等了多好天,一直急切盼望。此時等到了,卻有些類似近鄉情更怯的感覺。希望太過迫切,就愈發地害怕失望。

「柴榮贏了!」

當簡單的算個字傳入耳中的時候,短須男子身體一顫,嘴角浮起一絲無可奈何的苦笑。即便如此,他一貫的氣度與睿智不曾減少分毫,處變不驚吩咐道︰「依靠計形式,同時派一支軍隊襲擊府州,把折德扆往這邊引,同時送軍報與奏疏往高平去。」

……

數日後,高平城,柴榮的御案上多出一份軍報︰臣定難五州李彝殷奏報,府州折氏大軍南下,蕭關有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