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卷 一馬當先 第五十一章 朝堂爭吵

在各方的關注或者說是期待中,郭威終于在鄴城起兵,高舉起千古不移,被無數人用過的大旗——「清君側」。李業與郭崇進諂媚惑主,擾亂朝綱,誅殺功臣家眷,天理難容的事實迅速傳遍天下,一起渲染大波。

如此一來,免去犯上作亂之嫌。又以家眷被殘害,誅殺奸臣等理由贏得天下民心。大旗高舉,事前的聯絡與準備立刻奏效,黃河以北各州郡立即響應支持,其中就包括易州守備石守信,聲勢之大實在驚人。

當日郭威令柴榮留守鄴城,自己親率大軍南下,後漢王朝又有誰是郭大元帥的對手呢?何況許多守將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抵抗,所以大軍所向披靡,勢如破竹。不出十日已經到了黃河北岸的澶州城,距離汴京城不過百里之遙,天下為之大驚。

如此一來幾家歡喜幾家憂,遠在西北的李光睿第一時間宣布支持郭威,同時令一品堂在中原一帶推波助瀾,汴京城的一品堂細作全部忙活起來。

幽雲十六州,南京城,契丹鐵蹄虎視眈眈,蠢蠢欲動。南院大王端著手中的酒碗,正密切注意中原局勢,時刻準備南下分羹一杯。

江南的金陵皇宮,南唐中主歷璟笑的十分開懷。郭威動兵的那一刻,後漢淮南大部分駐軍被抽調回防汴京,江淮眼中空虛。一道聖旨,大將皇甫暉立即率軍渡江北上,不消幾日,江北十四州盡歸南唐,一時間國力大增,聲勢浩大。

幸福的人,各有各的幸福,悲傷卻只有一種悲傷。汴京皇宮中的劉承佑坐在龍椅上,還沒有從驚駭中回過神來。堂下站著三個人,都是皇帝近臣,分別是國舅李業,馬軍指揮使郭崇進,宰相蘇逢吉。

「怎麼會這樣?郭威怎麼來的如此之快?」劉承佑很難,也很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他完全沒想到各州郡防線會如此脆弱,郭威在短短十日已將到了澶州,不日就會兵圍汴京,兵臨城下。

劉承佑端起桌上的茶杯猛地摔在地上,上好的御用瓷器摔得粉碎,年輕的皇帝勃然大怒,怒喝道︰「河北諸將竟都是這般忘恩負義,背主求榮之輩,朕平日里待他們不薄,沒想到這群小人竟都和郭威沆瀣一氣,哼哼!口口聲聲對朕忠心耿耿,倒頭來竟是這般模樣?哼哼!」

堂下三位大堂噤若寒蟬,李業與郭崇進心中有鬼,心虛之下自然不敢多言。蘇逢吉則是一臉陰沉,不置一詞。

良久,郭崇進才試探道︰「官家,是他們有負皇恩,但此時多說無益,還得想如何御敵平叛吧?」李業趕忙附和︰「對對對,如何御敵才是當務之急。」

劉承佑緩過神來,看著階下三位重臣,問道︰「對,諸位可有御敵良策?」李業與郭崇進頭一個比一個埋得低,都默認不語,答案顯而易見。一旁的蘇逢吉依舊是那副表情,還是沒有說話。

劉承佑有些慌了神,問道︰「蘇大人,你是當朝宰相,父皇托孤重臣,您可得幫幫朕。」

蘇逢吉一拱手,沉聲說道︰「官家,老臣受先皇重托,自當肝腦涂地,死而後已,只是此事確實……似郭威這等手握重兵,駐扎在外地大臣,只能安撫,豈可刺殺之?抄家捕其妻兒?何況郭威之前並無不軌舉動,將在外這不是生生逼他……唉!」他與郭威同朝多年,交情也不錯,自然不想皇帝與郭威兩虎相爭。

這話自然是沖著李國舅二人所說,李業听聞後說道︰「本官事前準備充足,先有刺客,後有白文珂,本是萬無一失的,誰知突然出來個林旭,壞了大事,我手下數百好手全部折損鄴城。」

「萬無一失?」蘇逢吉不屑道︰「口口聲聲萬無一失,那怎麼失敗了?還給人拿住了把柄?即便沒有那個林什麼旭,可是行刺大將,是朝廷該做的嗎?國舅你未免他輕率了。」

劉承佑急忙打圓場,說道︰「舅舅也是一片好意,只是出了意外而已。」郭崇進也說道︰「現下之計,不是計較責任的時候,該想想如何御敵才是。」這是皇帝最關心的,所以迅速得到劉官家的支持。

郭崇進又道︰「說到底郭威是臣子,如今他公然起兵,自然是犯上作亂,民心自然在官家這般。所以臣認為應當迅速調集各地駐軍進京勤王,抵御叛軍。」

蘇逢吉冷冷一笑︰「起兵固然不對,可是畢竟是官家先對不住郭家的,人心向背怕是難說.再說了人家打的旗號可是‘清君側’。」三個字重重地敲打在幾人心上,一時誰都說不出話來。蘇逢吉是兩朝重臣,皇帝的長輩,憤怒之下,再不顧忌君臣之別,直接出言斥責。

片刻之間,李業心中已有一份計較,指著蘇逢吉說道︰「蘇老兒你竟出言不遜,處處幫著郭威說話,莫不是與他勾結,做了背主求榮的小人?」

「你……」蘇逢吉氣血上涌,險些暈倒,喝道︰「自先帝在位時,;老臣便效忠于鞍前馬後,一片忠心天日可表。」

「既然忠于大漢,何以處處幫著逆賊說話?嗯?」李業抓住機會,步步緊逼。

蘇逢吉冷冷道︰「忠心不是用嘴說的,老夫句句屬實,所謂忠言逆耳,老夫自是為大漢著想,不像有些人,哼!」

李業很是氣憤,怒道︰「誰不會大漢著想了?啊?蘇老兒,當著官家的面說清楚。」

郭崇進道︰「蘇大人隨時兩朝重臣,也不該這般倚老賣老吧?」

蘇逢吉氣的渾身顫抖,狠道︰「以為老夫不敢說是嗎?事已至此,還有什麼可遮掩的,郭威的旗號是‘清君側’,二位自然首當其沖,你們怕官家做漢景帝,只是你們陪的上晁錯嗎?」

癥結就在此處,李、郭二人料到,蘇逢吉即便提及,也不敢明說,誰知這位老臣竟真的直言不諱。

劉承佑坐在龍椅上,見三位重臣如潑婦罵街一般爭吵,真是哭笑不得。連忙說道︰「都不要爭了。三位都是朕的肱骨之臣,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而是需要一個對策?」

蘇逢吉率先道︰「臣以為官家該向郭威致歉和好才是!」李業大驚,喝道︰「蘇逢吉,你!」劉承佑自然明白其中緣由,說道︰「舅舅放心好了,朕怎麼都不會傷害您的。」李國舅見皇帝外甥如此孝順,放下心來。

劉承佑續道︰「朕是天子,如何能向一個臣子道歉呢?」

「漢武帝都曾下過罪己詔,官家為何不可?何況如今是非常之時。」蘇逢吉朗聲說道。

郭崇進立即搶白道︰「蘇大人這是滅官家威風,漲賊寇之志氣啊!何況即便官家真的道歉了,郭威就一定會退兵?」

李業迅速道︰「不錯,難道真是因為此事郭威才反的?像他這等大將,擁兵自重,不臣之心只怕早已有之。就算他接受了官家的歉意,但他手握重兵,功高震主,如今野心已經顯露,官家日後不得不得仰他鼻息,還得時刻擔心被他暗害。」

劉承佑心頭一顫,這一點是他作為一個皇帝最擔心的地方。蘇逢吉說道︰「非常之時行非常之法,官家暫且忍耐一時,從長計議,另作他圖。」

李業反唇相譏︰「說的倒是輕巧,哪有那麼容易。」

龍座上的劉承佑沉默了,郭威善戰,大軍驍勇,軍事對抗沒有必勝的把握。若采用蘇逢吉的建議,說的好听是致歉,說白了是要自己求饒,作為一個皇帝,他難以接受何況還得搭上好舅舅的性命。這還是其次,關鍵如李業所說,日後他將處處受制于郭威,甚至成為隨時都會被取而代之的傀儡,這是他絕對不能容忍的的。

此時,內侍在殿門口稟告,皇太後駕到。劉承佑趕忙起身,三位大臣緊隨其後,在門口接駕。李太後平日不理政事,今日突然出現,想必是得知郭威起兵一事,終于坐不住了。

李太後端莊上座,瞟了一眼李業,詢問之前商量的結果,劉承佑不敢隱瞞。李太後听後,長嘆一聲道︰「平日里,哀家的話你都不听,今日闖下這等大禍,如何向列主列宗交待?」

劉承佑唯唯諾諾,不敢答話。三位大臣更是不敢開口。

李太後是比較有見地的,平日間兒子任用的盡是些無能之輩,又和國舅李業醉心玩樂。一個是她兒子,一個是她親兄弟,李太後很是苦惱,教訓多次,奈何兩人油鹽不入,傷心不已。

李太後沉吟良久,嘆道︰「如今就按蘇大人的意思辦吧!」

劉承佑急道︰「母後,這怎麼能行?」

李太後義正言辭道︰「怎麼不行?郭威手下能征善戰之士眾多,兵鋒不可當,為今只有這樣,才能保全劉氏家業,你明白嗎?」

李業道︰「啟稟太後,求和只怕是不能了。」

李太後問道︰「為何?」

李業慢吞吞答道︰「當日行刺的同時,郭威的四個子女也都被抓了,鄴城事敗後,臣屬下殺手損失慘重,群情激憤將四個賊子處死了。」當日他之所以義無反顧地殺死郭家妻小,就是料到有這麼一天,只有這樣才能斷了求和的可能,把劉氏王朝與自己綁在一起,不至于成為替罪羔羊。

李太後鳳目倒立,手指李業,大怒道︰「你!……」往後一仰,險些暈倒,劉承佑趕忙上前攙扶。

端莊的李太後幾乎失聲痛哭,指著李業怒道︰「這就是你的好舅舅,哀家的好兄弟,先帝啊!」

包括劉承佑在內,眾人趕忙跪在地上,蘇逢吉道︰「太後息怒,郭威膝下五個子女,敢問李大人,還有一個呢?」

太後在場,李業不敢囂張,答道;「郭威二女不知所蹤,但是可以肯定尚在城中。」

蘇逢吉道︰「想必李大人正在全力尋找吧?不過,找到之後必須以禮善待,或有轉機。」

郭崇道︰「家眷在我們手中,郭威自然投鼠忌器,以此逼他退兵。」時至此時,他們還不死心,蘇逢吉冷冷一笑,笑的很無奈。

李太後冷冷道︰「為今之計,切不可魯莽行事,凡事多和蘇大人商議,此時就這麼辦了,皇兒好自為之。」說完,拖著疲憊地身體,無奈地走了。這位慈祥的母親,已經太失望了。

劉承佑看著李太後離去的背影,輕輕搖搖頭。朝堂上的這場爭吵注定不會就此結束。

PS︰八點開始停電12小時,下一章晚上更新,求收藏,謝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