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部 第二百一十一章︰逆轉!丘吉爾的眼淚(三十)

第二百一十一章︰逆轉!丘吉爾的眼淚(三十)

巴黎郊外,尚蒂伊城堡,一間俯瞰城堡正面hu 園廣場的大廳內,長長的橡木會議桌兩旁,身著好幾種軍服與禮服的男人正在放聲爭吵︰英語中夾著法語,法語中帶著拉丁詞,拉丁詞配著斯拉夫腔……

身處其中的溫斯頓-丘吉爾單手托腮,沉默不語,他不是沒話可說,該說的他已經說完了,說得口干舌燥,心力ji o瘁,但無休止而無意義的爭執還在繼續。由網友上傳==

這不是他個人的舞台,他不能掌控局勢,但他無法抑制內心的厭倦,他閉上了嘴,但他不能堵上耳朵,他必須聆听,以期從這些噪音中找出任何妥協的可能。

幾天來,形勢急轉直下,所羅m n海戰與阿拉斯戰役的勝利,外加奧斯曼帝國的屈服,被以下兩個事件遮蔽了光輝︰一是華軍入侵亞丁灣沿岸;二是俄國爆發政變並陷入癱瘓。

華軍對印度洋西海岸的攻擊雖然早在協約國戰略協調委員會預料之中,然而委員會卻無從得知華軍具體的攻擊時間、地點與規模,由于缺乏海空力量的支援,加上協約各國對盟**隊進入本國殖民地作戰彼此猜疑、阻撓,整個西海岸的各國殖民地駐軍只得各自設防、各守其土。華軍一旦集中兵力進攻一處,各國只能從其他戰線調撥兵力加以增援,而難以指望從鄰近的盟國殖民地獲得支援。

然而,此時的英國陸軍已經沒有任何可用的機動兵力︰包括各自治領和殖民地在內,每一個英帝國的正規師都卷入了戰斗或處于不能撤離的戰線上,從伊普爾到阿拉斯,從索姆河到愛琴海,從馬爾馬拉海到亞歷山大勒塔灣,從耶路撒冷到亞丁,從m ng巴薩到達累斯薩拉姆,從聖克里斯托瓦爾島到莫爾茲比港……

皇家海軍更是分身乏術,雖然孟加拉灣海戰的損失正由陸續完工的新型軍艦漸漸彌補,然而,早已從基爾空襲中恢復過來的德國公海艦隊連同一度猖獗的u艇部隊,已經牢牢牽制住了皇家海軍的主要力量,勉強擠榨出來的一點兵力早已投入了地中海與澳洲的作戰行動,眼下根本湊不出一支「至少能起到安慰作用」的艦隊馳援亞丁灣——而孟加拉灣海戰的勝利者,東亞聯合艦隊的基干就在那里!

法國陸軍現在一m n心思只想打敗自己國土上的德意志侵略軍,他們對遙遠的非洲殖民地無能為力——幾個月前,在英國人的一再威脅利y u下,勉強ch u出三四個師參加海峽戰役,已經是法國人可以忍受的極限。

法國海軍當然還有「多余」的軍艦,然而孟加拉灣海戰的j ng神打擊仍在發揮作用,法國人不願意拿自己寶貴的軍艦到印度洋冒險,除非其他盟友能夠同時派出一支足以匹敵東亞聯合艦隊的大艦隊——英國政f 當然無法對此作出任何承諾。

意大利人自然牽掛他們縱跨阿比西尼亞的東非殖民帝國,然而剛剛遭受了特蘭蒂諾之敗的意大利陸軍實在拿不出一兵一卒甚至是一槍一彈來加以增援。

意大利海軍受到亞得里亞海對岸的奧匈帝國海軍牽制,不但沒有多余的兵力可供ch u調,不時還會要求英法增派軍艦協助封鎖亞得里亞海。

法國和意大利顯然已經無能為力,「俄國壓路機」又如何呢?

誠然,俄國人在烏拉爾山麓與烏拉爾河畔擋住了黃種人大軍的夏季攻勢,在楚德湖與第聶伯河前面b 停了日耳曼大軍,在比薩拉比亞痛擊了羅馬尼亞人……

雖然他們丟掉了好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損失了數百萬的士兵,超過四千萬居民與無數城鎮、礦山、農田落入敵手,然而他們的軍隊並未崩潰,並且穩步退守到了帝國的核心區域邊緣。

在這個核心區域里,總數超過五百萬人的龐大軍隊背後,依然生活著一億一千萬人民,運轉著帝國主要的軍火工廠、產糧區與礦區、鐵路與航運樞紐。此外,在巴倫支海與黑海沿岸的港口中,還堆滿了盟國運來的軍火與制造軍火的機器。

然而就在他們剛剛穩住了陣腳的時候,一場蹩腳的宮廷政變把整個帝國推到了崩潰的邊緣!

戰爭的巨大壓力令俄國統治階層失去了理智,他們急需一只替罪羊來洗清自我、重塑自信,沙皇尼古拉二世當仁不讓地中選。

尼古拉二世當然應該為他的部分決策負責,然而如果沒有他的世襲權威與鐵腕決斷,偌大的俄羅斯帝國恐怕早在十年前就分崩離析了,更不用說在這場戰略形勢如此惡劣的戰爭中堅持到現在。

他也許不夠開明,他的宮廷也飽受爭議,但他扮演好了自己的角s ——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多民族帝國的至高權威,然而他的臣民們卻早已厭倦了他,進而痛恨這個帝國的一切既有制度。

無論如何,一夜之間,沙皇的至高權威如大廈傾倒般瞬間崩塌,帝國的神經中樞癱瘓了,杜馬、蘇維埃、救國委員會,甚至是莫斯科的大本營,各自發號施令,軍隊和人民不知所措,巨大的歐洲壓路機只是靠著慣x ng吱吱嘎嘎地運轉,隨時可能失去方向,傾覆解體。

神經麻痹的俄國暫時動彈不得,就算它還能動彈,多面受敵的戰略形勢也限制了其力量的使用,僅僅是要求它從高加索方向牽制美索不達米亞與b 斯的中**隊,就已經被認為是過分的奢望,何況是期待它介入與其一向毫無關系的亞丁灣?

與亞丁灣的危機相比,一旦俄國巨人轟然倒下,迄今為止所有切斷中德戰略聯系的努力都將化為泡影,海峽戰役以來的一切成果,勢必一文不值!

美國!

當前惟一能夠指望的,就是美國這個令人既期待又擔憂的「暴發戶」!

但是美國人什麼也不肯做,換句話說,他們滿足于正在全力以赴進行的工作︰以海軍主力協防澳洲,以陸軍主力增援法國。

美國人沒有準備好承擔更大的責任,他們的戰爭機器嶄新而未經檢驗,他們的小伙子充滿熱情卻單純無知,因此他們甘心作為小學生來學習戰爭。

問題是,他們打算學習到什麼時候?誰來決定,他們何時畢業?

如果那個男人在的話……

爭吵戛然而止,原來是午餐時間到了,爭執的對手們似乎瞬間從大腦中清除了剛剛的ch n槍舌劍與針鋒相對,三三兩兩結伴走向餐廳,話題也轉為了諸如紅酒的年份與牛排的產地之類。

丘吉爾疲憊地站起身,想到下面的hu 園獨自安靜一會兒,迎面卻被手持電文的首相勞合-喬治擋住了去路。

「伯明翰號巡洋艦的搜救艦隊已經返航了,沒有找到任何幸存者,也沒有發現基欽納勛爵的遺體……」

丘吉爾禁不住鼻子一酸,眼中苦淚彷徨,慌忙ch u出手帕,扭過頭裝著擤鼻涕,自以為掩飾了過去,右手從勞合-喬治手中接過電文時,才發現攥在左掌心中的那方中國繡hu 手帕,早已淋灕濕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