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二十八章 該來的還是來了

朝堂之上,大家都有收獲,都歡喜得很。

楊改革冷眼看著這些人,心里卻在盤算著自己的算盤,如果自己沒記錯,今天,陝西,會發生一件事,這件事,會成為整個崇禎朝的標志**件,從此,干旱不斷,天災不斷,後果是吃不上飯的農民起義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後果就是長達十幾年對農民起義的絞殺,直到李自成打進北京城,大明朝徹底的玩完,可以說這件事是整個崇禎朝悲劇的一個兆頭。接著李自成戰敗在石河,更大的悲劇降臨了。

特意回去查過百度的楊改革準備利用今天這個特殊的事件裝裝神棍,給這些大臣提個醒,施加一下壓力,為持續幾年的抗旱,抗災,賑災,安撫流民,盡最大的可能做好準備。至于效果,楊改革相信,只要自己施加足夠的壓力,還是有些效果的,不指望著完全抑制農民起義的爆發,也要最大規模的減小農民起義的爆發規模,為自己對抗野豬皮進關爭取一點時間,爭取力量,不然,外憂內患,自己必定目不暇接,顧此失彼,兩頭作戰,十分不利。

「諸位卿家,今天,還有一事,要給諸位卿家說說,這件事,說起來,也甚是神奇,不知道是否靈驗,朕昨日夜里,夢里一神人告誡朕,說今日,陝西方向會有異常天象,乃大旱的征兆,讓朕做好對抗干旱的準備,以免黎民百姓流離失所。」

崇禎皇帝的話,一石激起千層浪,皇帝又得神人托夢?這件事,上次就有一回神人托夢的事,結果把大家弄得灰頭灰臉,這次,不知道皇帝又有什麼鬼點子,要整大家,群臣都認真的听著皇帝的話,但是,卻不是什麼整人的話,而是異常的天象,涉及到天災干旱問題,而且還是預測的今日。陝西和京城,相隔千里,如果能預知陝西那邊的天象,那這神人,當真是神了。都以為皇帝做了一個不可能的夢。

當下就有人出來開解皇帝,道︰「啟稟陛下,子不語怪力亂神,神人托夢之事,大可不必當真,臣以為,陛下為天下黎民百姓操心多過度,日有所思,故夜有所夢也。」

儒家的士大夫,對神仙,怪力亂神,持不支持,不反對,不相信,敬而遠之的態度。

「多謝這位卿家的開導,不過,朕這夢,甚為神奇,其夢境,異常的清晰,就猶如昨日之經歷,歷歷在目,而且言語甚詳,說的句句在實,並非那縹緲無蹤的夢境。」

听皇帝如此一說,大家也都樂了,來了興趣了,想看看這神人到底在夢里,給皇帝說了什麼樣的天象。

「臣願聞其詳。」

「那神人告訴朕,就是今日,陝西的天必將是赤如血,所預兆的天象,乃是北方長達數年的干旱,赤地千里,災荒不斷,百姓流離失所,言朕乃天子,當為天下百姓謀一條生路,讓朕提早做準備。」崇禎信誓旦旦的把原本歷史上發生的事件當成是神人相告,給說了出來,這會,想必在陝西,正在發生自己所說的這種天象吧。

「嘶……」群臣們是倒吸一口涼氣,皇帝陛下夢中的這位神人,說得如此清晰,連時間,地點,發生那種天象,以及後續發生的事,都說得一清二楚,這貌似不像是皇帝在說夢話,說得有鼻子有眼的,這夢,當真是說得異常的清晰。

孫承宗站在下面,忍不住,出來道︰「啟稟陛下,臣敢問,那位神人確實如此說的?而且說的就是今日?」孫承宗很著急,如果真的如同這位神人所說的那樣,長達數年的干旱,這北方,還不糜爛到不可收拾?那流民的起義,恐怕一波接一波,難道這當真是大明朝的氣數已盡?心中頓時焦躁不安,這些年,大明朝風風雨雨,好不容易熬出了一個勤政,聰明的皇帝當家。又出這事,這是要把大明朝往死里逼啊!

「孫師傅,確實,那位神人告訴朕,就是今日,陝西必定會在發生天赤如血的異象,朕也不敢相信,也不願意相信,但是,一旦陝西真的天赤如血,正如那神人所說……」

群臣還是不敢相信的看著皇帝,見皇帝如此信誓旦旦的說著,覺得這件事,是多麼的荒唐,從來都是騙子用神仙騙皇帝的銀子,權利,現在好,皇帝用神仙來騙我們了,可惜我們不信。多數大臣在心里都嗤之以鼻,嘲笑皇帝很傻很天真。

「啟稟陛下,臣以為,做夢作不得數,不可相信,否則,國之大事,盡相信亂里怪神,豈不是亂了套了?」來了一個開解皇帝的人,這種事,實在是過于天方夜譚,如果國家大事都要參考「神仙們」的意思,那這國家還能運轉嗎?

「朕也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不過此事,在朕腦海之中,卻是異常清晰,以至于到了現在,那位神人的話,就如同剛剛在朕耳邊說過一樣。」楊改革反復強調,自己的夢境的真實程度。

這下,眾大臣都覺得皇帝有點「神經質」了,再不好好「教育」一下皇帝,過幾天皇帝就會把廟里的菩薩像搬進這金鑾殿了。

「啟稟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可信,陛下為國事操勞,應當注意休息……」

「陛下,此事荒唐……」

「陛下,此事過于怪誕,難以服眾……」

……

一干大臣都出來反對研究這夢境,研究這神人說的話。

楊改革心中冷笑,要的就是你們這樣激烈的反對,歷史如果不出意外,這個時候,陝西那邊,大概正在發生自己所說的事。到時候,看你們怎麼說。

楊改革裝著很無奈的道︰「既然諸位愛卿都說不可能,那朕也就信諸位愛卿的,不過,萬一這是陝西真的如神人所說,天赤如血,又該怎麼辦?那位神人說,如果朕不提早想辦法,這北方大地,必定是餓孚遍野,烽火不斷,必定危及我大明的江山社稷,萬萬蒼生橫死……」楊改革夸大了這明末農民戰爭的後果,要的就是那個震撼效果。

皇帝的話很猛,萬萬蒼生橫死,這是一個多麼大的數字,實在太夸張了,想這大明朝,在冊的人口,還沒上萬萬呢,萬萬人橫死,那豈不是大明朝的兒女要滅絕了?群臣也開始有點擔心,有點怕了起來,這皇帝信誓旦旦的說有這事,萬一發生了呢?咋辦?事關自己身家性命,不得不謹慎一點。

一位大臣出來奏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如果今日在陝西,真的如那位神人所言,天赤如血,那道時候再議論不遲,反正也不在乎這幾天。到時候如果真的發生了,群臣們必將全力輔佐陛下,賑災救濟,安撫天下百姓,必不會出現神人口中所說的那樣,讓萬萬蒼生橫死。」

「臣等願輔佐陛下安濟天下蒼生。」群臣高呼著一切在皇帝陛下的領導下,好好干。

楊改革要的就是這個結果,即使歷史和自己開玩笑,沒有發生這事,也就是自己做的夢不準而已,一旦歷史不和自己開玩笑,這陝西的天象異常,對群臣的震撼,可想而知,對自己賑災,救濟,多少會有些幫助。這古代的很多人,**權力,法律,道德,對這些沒有一點懼怕和羞恥的意思,但是要說到神,那是相當的敬畏,就連儒家,也是「敬而遠之」的態度,對這種虛無的東西,有些人,反而更怕。

……

崇禎元年。

三月二十六日。

早朝。

照樣是傳銷的洗腦**,高呼萬歲,然後唱歌。接著就是正事。

楊改革端坐在龍椅上,這幾天,君臣都在都在耐心的等待陝西那邊傳來天象異常的消息,看看皇帝陛下的這個夢,是不是真的應驗了。

議論朝事,君臣也都是懶洋洋的,沒有多少精神,心思都在陝西那邊的消息上,如果真有消息,以快馬的速度,也就這幾天的時間,就會到了,甚至有的人,已經派人到陝西那邊去了,爭取拿到第一手的資料。

所以,這幾天,朝廷上下,內外,都在討論著陝西的天象,天下的異常,討論著皇帝的夢和那個神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惴惴不安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

楊改革則自信滿滿的端坐在龍椅上,相信歷史的車輪,會轟隆隆的如期而至的。

快到晌午了。王承恩匆匆的走到崇禎帝的邊上,一臉焦急,悄悄道︰「陛下,陝西那邊剛到的六百里加急。」皇帝的夢,應驗了。

楊改革一楞,六百里加急?看來那邊真出了事了?這歷史,真的沒有騙自己啊!自己裝神棍的表演,算是成功了。

楊改革打開那封寫著「馬上飛遞,六百里加急」字樣的急件。匆匆瀏覽了一下。臉上很難看,心里卻松了口氣,帶著一絲絲的僥幸。

「……陝西天赤如血,射窗牖()皆紅……」

楊改革很容易就搞明白了這封信的內容,天象異常,這就是大災變的前夜。從貫穿整個崇禎朝的北方大干旱,終于從今天開始了嗎?

朝堂之上,看到王承恩匆匆而入,就知道事情不妙,再看到皇帝皺著眉頭,更是知道事情恐怕很壞,恐怕這皇帝的夢,應驗了。群臣們大多是神色黯然。子不語怪力亂神,在這一刻,崩潰了。

楊改革的眉頭,皺得老高,這歷史的車輪,轟隆隆的開動了,並不因為自己的到來,自己是穿越者就給自己一點好臉色,該來的,終于來了。想起千百萬因為干旱活不下去的農民,剝樹皮,吃泥土,易子相食,楊改革想到這些,就覺得這頭皮發麻,這歷史的千鈞重擔,一下子就壓倒了自己的肩膀上了。楊改革覺得,自己有點喘不過來氣了。這幅擔子,實在太重了點。

「大伴,把這封信讀一讀。」

王承恩接過崇禎皇帝手中的奏折,宣讀了起來。金鑾殿里,很安靜,都靜待王承恩讀奏折。

……

皇帝的夢應驗了。

群臣的臉色,異常的難看。這賑災,沒銀子,不賑災,那個神人的夢就是預兆,如果已經有了神人的預告還做不好準備,那可就是人作孽,不可活,到時候,當真如那神人說的,萬萬蒼生橫死,那他們這群大臣,就是罪人。

天象異常,必定有天災,這在古代,那是「真理」。

要說天災,隔個三五年出個,那都是正常的,但是像皇帝所說的那樣,大面積的連續多年的干旱,可能持續十幾年的殺戮,萬萬人的橫死,這個讓群臣,感覺壓力實在太大了點,天下蒼生的性命,系自己于一身,這份壓力,陡然就壓在了這些大臣的身上,擔子,異常的沉重,如果到時候朝廷不能很好的解決災荒問題,導致神人預告的那種情形出現,那他們這些人,畢竟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成為後代嘲諷的對象。

這在講究青史留名,講究「丹青照汗青」的古代,壓力,不可謂不大。

「啟稟陛下,這‘天赤如血,射窗牖皆紅’,如此天象實在反常,預示著今年必定大旱,我朝各州縣向來有預備倉,可于荒年借貸于民,秋成償還,應對災荒,不過這也就是能應對一下小災小荒,如果真如神人所言,會有持續數年,甚至十幾年的干旱,那這預備倉,也是杯水車薪啊!此事,陛下宜早做準備,以防萬一……」

群臣都埋頭苦思,這下可鬧大發了,此事如果應對失策,沒有阻止神人夢中所言的後果,那麼,他們這群朝廷的諸公,恐怕少不得要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面,標榜很多年,日後的朝代,必定會以他們作為反面教材,這會讓他們,寢食難安。

一時間,朝堂又變得寂靜起來。群臣開始想盡絞盡腦汁,想各種對策。

楊改革知道這北方的干旱,從今天就開始了,明末的災荒,農民起義,十幾年的廝殺,人口凋零,明朝的滅亡,歷史的車輪,一路碾壓而過,把一切試圖阻擋的螳臂碾得粉粹。楊改革心中明了,又不能和大臣們說。只能借神人托夢,把自己身上的萬鈞重擔,均一些給這些大明朝的精英們。讓他們也感受一下這個壓力。利用自己先知的力量,在這些明朝精英們的軟肋上,抵上一根匕首。

……

「退朝!」楊改革見朝堂上,異常的冷清,都沒什麼好辦法,只好退朝。

轉身有又對王承恩說道︰「大伴,將參謀部的人請到文華殿去。」楊改革只能把圈子縮小,商量對策。

「遵命,陛下。」

……

文華殿。

楊改革一臉憂愁的坐在龍椅上,見參謀部的人都到齊了。道︰「諸位愛卿,今日那六百里加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這神人托夢之事,大家如何看?都說說自己的看法。」

「啟稟陛下,陛下坐擁江山萬里,偶爾一個地方遭災,也是常有的事,大可不必如此緊張,就如人身上的小疥,偶爾一地方犯之,並不影響全局,各州縣有預備倉,對應災荒,都有經驗,陛下只要加強預備倉的監管,到時候開倉放糧,災荒,必定會消弭的。」這位閣老開解崇禎皇帝,遇到災荒,不要這樣驚慌,我們還是有災害防御體系的。

「朕知道,這各地都有預備倉,對付一般的災荒倒是可以,不過,這次的災荒,神人預示,不是一般的災荒,會持續數年之久,甚至十數年之久,難道那時候儲備倉里還有糧食?那該怎麼辦?」楊改革反問道。

見崇禎拿神人托夢這事說事,參謀部的人,都不作聲了,要說這神人托夢靠不住,顯然不太合適,神人在四天前的夜里,就已經托夢了,皇帝在三日前就已經預測,那時陝西還沒發生異象,要說神人托夢之事是假,也說不出口。當時,皇帝的預測,大家都在場,事情的經過,大家都看在眼里的。

「陛下,可從江南調糧。」來了一個出主意的。

「調糧簡單,可銀錢從何而來?戶部尚有虧空幾百萬兩,全賴陛下內帑支援……」另外一個反對道,將大明朝的窘境說得明明白白。

這事很糾結。皇帝的夢不可駁倒,為了不出現神人說的那種萬萬人橫死的後果,就一定要賑災,但是這賑災,需要的銀子實在是海量,拿不出銀子,拿什麼賑災?糾結就糾結在這里。誰都知道災荒了要賑災,但是就是沒銀子,況且是長達數年,十數年的持續干旱,這得掏多少銀子出來?

【感謝書友們的批評。書友們批評得對,虛心接受,加快寫作的進度。】

【另外,修改了昨天一章的一個小地方,結束了,改成結束進士班的討論。】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