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七章 利益(二)

楊改革很納悶,今天是怎麼了?太陽沒打西邊出來啊?怪事了。這個決議,就這樣通過了?楊改革還是不敢相信,真的通過了?

楊改革為了求證是不是自己的幻覺,又問道︰「諸位卿家,沒有其他意見?」這回,楊改革很不自信,帶了點弱弱的味道。

……

楊改革一問,下面就有大臣出來答話了︰「啟稟陛下,臣以為,陛下的課程,還可以調整一下。」

楊改革納悶,怎麼了,怎麼自己問一下才有人出來答一下?自己再一問,又才有人出來說話?牙膏?不擠不出來?

「以卿家看來,該如何調整呢?」楊改革還是問了句。

「回稟陛下,臣以為,既然培訓班以君子六藝為課程,臣以為,君子六藝,還有一說,又謂《易》、《書》、《詩》、《禮》、《樂》、《春秋》,陛下既然要以君子六藝為課程,臣以為,還可以把這六藝列在其中……」

楊改革心想,果然沒好事,自己一問,就問出問題來了,君子六藝,還有這一說,六本書?這要加到自己的三大班教案里去,那豈不是又成了在微言之中尋大意?那還有完沒完?自己的新課程咋辦?這一周的課程安排下來?進士們就是不睡覺,也安排不下啊!其「淒慘」程度,可能比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還「淒慘」啊!

「……卿家說得有道理……」楊改革發現自己沒有什麼好說辭了,猛的拿眼楮瞟劉吉善,讓劉吉善這「聖斗士」快點來給自己站場子,否則,自己就下不得台了。

……

劉吉善也很懂事,立刻就出班奏到︰「啟稟陛下,臣以為,剛才大人所言有誤,《易》、《書》、《詩》、《禮》、《樂》、《春秋》本就是對應的六藝,陛下已經將這六藝列入課程其中,又重新開課,豈不是重復?」

得了劉吉善出來站場子,崇禎帝楊改革松了一口氣,終于可以喘口氣了,思索一下這群臣到底是為什麼這樣詭異呢?

「啟稟陛下,臣以為劉大人所言才有誤,這聖人之學,有四書五經六藝之說,陛下培訓新科進士,當從這方面入手,從聖人之言入手,臣以為,四書五經六藝俱要開。」

來了一個還強悍些的,前面那個還只要求開六本書,這位倒好,一上來就開九本,外加六門「技術」課,十五門課了,如果還加上自己新添的課程,這進士們,會累死去。

「諸位愛卿多討論討論,好好議一議。」楊改革無法,只好再次把話題拋給大臣們。準備自己好好冷靜冷靜。

……

「啟稟陛下,臣以為,新科進士培訓班,可開,但這課程,臣以為,四書五經六藝,如同XX大人剛才說言,俱要開,不可偏廢了某樣聖人之學。」

「啟稟陛下,臣以為XX大人所說在理,新科進士培訓班,可開,但是里面的課程,應該俱在四書五經六藝之內,不可開些雜學,陛下的課程但中,臣看了,有不在這之列的,可剔除,有聖人之學就可以了,其他,例如,地理,天文,農課雜學,可不必列入其中,耽誤時間。」

楊改革淚奔了,這個更狠,除了四書五經六藝,其他的不準開。那豈不是說,自己給新科進士們培訓的內容,和以前科舉的內容,幾乎沒什麼區別。那自己費那樣大的心思干嘛?

楊改革連忙給劉吉善遞眼色︰趕快出來給朕站場子啊!

劉吉善見皇帝遞眼色,立刻站出來,道︰「啟稟陛下,剛才XX大人所言,剔除這幾門課,臣以為,不必要,臣以為,陛下所列之學,俱實學,想將來修身治國平天下,可更好為百富謀福利,為陛下分憂,陛下所列實學,對他們是有幫助的,無需剔除。」

見劉吉善出來幫皇帝站場子,其他大臣就不怎麼說話了。也不討伐這新課程里的那些雜學了。楊改革覺得,里面肯定有名堂。可惜,自己硬是沒看出在那里有問題。莫非,這些人真的被穿越了?

場面很平靜,很和平,很和諧,沒有出現楊改革心目當中那種激烈的戰斗場面,這聖斗士們的大戰,根本就沒有開打的意思。

……

很雜亂!這就是楊改革的感覺,到底為了什麼。怎麼今天這些噴子們都亂噴一氣?火力亂七八糟,甚至很多人都沒出場,楊改革看了一下,這出場的,大多是站在後面的,前面的大佬們,可都沒怎麼出場。

場面又弱了下來,楊改革盤點了了一下,這開培訓班,基本上沒有問題,除了剛開始有人反對,很快就被其他人「聯合」壓了下來,後面的就是要求多開課程,從加幾門技藝,到加五本書,到加九門課,課程已經越來越多了,雖然最後有人提議削減自己新開的那幾門天文,地理,農課,但是,劉吉善一出場,其他人立刻就不吭聲了,難道劉吉善這個聖斗士太厲害,看他出場,別人都怕他?顯然,這不可能,劉吉善再厲害,還沒到那種程度。前排的大佬們,可都沒出招呢。

思索了一陣,楊改革不得要領,見大臣們都不怎麼說話了,又道︰「那如此,這培訓班,那就開了?」楊改革這回,可真的是弱弱的問了一句。實在沒想到,這培訓班,就這樣容易開了?雖然加了很多課,不過楊改革看來,那不打緊,培訓班開了,那門課課時長,那門課一年就開幾節課,還不是自己說了算?

下面無人反對,場面異常詭異。楊改革不得不再次確定一下,自己是不是幻覺︰「諸位卿家真的沒有意見了?」

果然,楊改革不問還好,一問,準有人出來搭話。

「啟稟陛下,臣以為,培訓班,可開,臣舉薦一人,可為新科進士們的講課博士。」

這個人說話的聲音,異常的響亮,擲地有聲,金鑾殿里,異常的安靜。

真他媽的詭異!楊改革看這情形,心里直罵娘,覺得這里面有名堂,自己不過是要你們討論一下開不開培訓班的事,你們都討論到誰當教師的問題上去了。自己可是內定了孫承宗,徐光啟兩個人,要是他們兩個都沒被推舉進去,那這事豈不是砸了?

「愛卿所提何人?」楊改革也不得不問一下是誰。

「回稟陛下,臣推舉的人,乃太子少保孫承宗孫大人,孫大人為榜眼出身,又是三朝帝師,學問人品必定無可挑剔……」

見推薦的人居然是孫承宗,楊改革覺得很合心意,當即就答應下來了,道︰「愛卿所言在理,孫師傅能教朕,自然也能教新科進士們……」楊改革很高興,不用自己提議,這孫承宗就被人舉薦出來,看來,省了自己還派托把孫承宗托出來。

下面的人見推薦上課的博士成功,立刻出來加入推薦的大軍。

「啟稟陛下,臣推舉太子少保徐光啟徐大人……」又一個來推薦徐光啟的,楊改革樂不可支,自己這兩位師傅,可都被「民主」的推薦上來的啊!不是自己內定的。這是好事,好事。

楊改革趕忙高興的道︰「甚好,朕決定,將這新晉進士的培訓班,就交給孫、徐兩位師傅負總責,朕就掛一個縱覽的名義就好。」楊改革趁熱打鐵,將這自己內定的事給這樣定了下來,歡喜得不得了,這可是一件沒怎麼費勁就弄成的難事啊!似乎完全都在自己的預料之內。

……

下面的見推舉兩位人選都受重用,立刻炸開了鍋,紛紛站出來推舉自己的人選,前排的一些大佬也站不住,紛紛給後面的人打眼色。頓時,朝堂之上,變得如同菜市場了。

「啟稟陛下,臣舉薦大學士,首輔,此人學問出眾,人品可靠……」

「啟稟陛下,臣舉薦大學士,閣臣XX,XX大人才學出眾,人品厚重,……」

「啟稟陛下,臣舉薦……,……」

一連來了好幾個推舉的人,楊改革一听都是大學士頭餃,不是首輔,就是閣臣,得了,反正自己的進士班課程自己說了算,這些什麼首輔,閣臣都要忙軍國大事,不見得有多少時間去教學,這課程,還不是自己想怎麼弄就怎麼弄,得,都通過。

這下,這朝堂之上的油鍋,更加的滾燙,推舉的人,更是絡繹不絕,叫喊聲,比起此伏,生怕自己的聲音太小,皇帝听不見。楊改革剛開始覺得,多個人,少個人無所謂,反正他們都有自己的正事,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去參與教學,也就不在意,一般,別人提議,就通過,算是一名培訓班的教師了。

這個推舉的過程,也算是有點意思,剛開始推舉的是孫承宗、徐光啟兩位和皇帝關系最密切的人,接著就是首輔,接下來就是各位閣臣大學士,再接下來,就是各部的尚書,這純粹就是一個朝堂之上的權利座次排序表。

楊改革這才發覺,似乎有點不對勁。連忙大喊︰「名額夠了,夠了。」楊改革心中是冷汗淋灕,這終于明白了一點,這新科進士培訓班,為什麼這樣容易通過了,而且還勸自己多開幾門課程,原來,一個個都想著去那里當教師啊!不多開幾門課,這教師的名額必定不夠分,所以一個個都算計好了,勸自己多開課程,自己這一大意,就劃拉十幾個人進去了。楊改革心中巨汗,自己還真的有點女敕,論算計,還不如那些土著厲害。現在這權利座次表,已經排到了侍郎級的了。看樣子,這朝中的大臣,有點來頭,有點背景的,都鑽到自己的進士培訓班去當教師去了。

楊改革現在算是醒悟過來了,這些人都是奔這這批新科進士的老師而去的。在古代,這老師的地位相當的高的,以前听說過的「天地君親師」,這個封建社會的綱常排序不是白說的,怪不得站在前面的那些大佬們,今天個個都不怎麼說話呢,戰斗的時候全是些小卒子在開戰,感情是盯住了那教師的位置了,所以,表現得低調一點,好順利成為新科進士培訓班的教師,要是大聲吵鬧,皇帝陛下厭惡,豈不是雞飛蛋打當不成進士班的教師了?

楊改革這聲「夠了」喊下來,朝臣們這鍋沸水才算安靜下來。楊改革也算是醒悟過來了。

楊改革醒悟慢了半拍,這人數,就飆升到十幾個人,基本上,朝堂里,夠分量,各「黨派」都有人入選,居然成就了一個難得的大好局面,無人再有異議歡喜場面。

崇禎元年三月二十三日的早朝就這樣在皇帝和大臣們都「獲利」的情況下,結束了,詭異的結束了。皇帝辦成了進士班,可以名正言順的開課了,「各黨派」都有人都得了教師的名額,成了這批進士的「老師」,這師生關系一定,將來,受益無窮!

皇帝和大臣們,都把自己的算盤,扒拉的「啪啪」響。

16977小游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戲,等你來發現!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